|
本帖最后由 bz_bf 于 2014-3-21 15:19 编辑
虽然在巴塞罗那俱乐部,马斯切拉诺已经在中卫位置上证明了自己,但萨维利亚断言,他仍在用中场球员的思维解决问题,这是阿根廷队的世界杯之旅中面临的一个挑战。三个月后的巴西,马斯切拉诺将成为整个球队的关键一环,坐镇两名中卫身前,为球队后防保驾护航,这也将是球队进攻的基础。
主教练明白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刻。“以我们目前的配置,攻守不平衡是个必然结果。”在最近一次接受Ole的采访时,他如此说道,“把四位出色的攻击手同时派上场,意味着同时我们的后防将遭受到巨大的压力。我们的球队不会打控制足球,或者循序渐进的阵地战。我的球队是一支不按常理出牌的特种部队,有许多特殊的队员。”(We are an anarchic team, with very anarchic players.)”
警报已经响起,尤其是那些对四年前南非之旅记忆犹新的人而言。马斯切拉诺应该印象深刻,面对德国的攻击小队,一个人在中场单打独斗试图保卫防线,最后却被对手无情地碾过。在那之前与墨西哥的比赛中,阿根廷队攻守不平衡的迹象已经暴露无遗。现在四年前的那种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尽管如此,2010年的阿根廷队与现在的这支球队已经有了一些关键性的差异。最主要的不同就是球队的战术安排。( The major one is in terms of planning.)
四年前,时任主帅迭戈·马拉多纳为球队带来的是士气和对胜利的渴望。他在尴尬的局面下接手了球队,当时预选赛的赛程进行到了一半,阿根廷队内问题重重。但一个急需调整的关键问题却被他们所忽略。
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力,但马拉多纳还是率领球队打入了世界杯。在世界杯前的准备阶段,马拉多纳似乎在组建一支相对谨慎保守的球队( a relatively cautious team),这源于国内的压力,以及意式风格对马拉多纳战术计划的影响。世界杯前,老马的球队做客德国,高调地打了一场胜仗。他们1-0战胜了对手,全场比赛,德国队只有一脚门框范围内的射门。
但是为什么世界杯上二次交手,一切都变得不同了?最好的解释是,马拉多纳过剩的情感因素阻碍了自己的理智判断。毫无预兆地改造球队的攻击线彻底改变了接下来比赛的走势。球队改造,为卡洛斯·特维斯腾空间。而这之前,他在预选赛阶段的表现饱受争议,仅仅打入一球,并且两次在关键的比赛中被罚下。
但他和马拉多纳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贫民窟走出来的人民偶像,博卡球星。于是特维斯登场,贝隆谢幕。
中场前的这一变化,直接切断了梅西的供给线。贝隆的离场,留下了球队在定位球防守中近门柱的空缺,而在世界杯前的友谊赛中,贝隆出色地完成了保卫这一区域的任务,但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决赛中,他没有获得出场机会。德国队开场的一波攻势,便收获到了一个左路的定位球,阿根廷防守中的这一漏洞,让自己迅速地落入了被动局面,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案例显示了目前这支国家队与过去的不同。2010的那支球队,攻守失衡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是在比赛进程中,逐渐显现出的问题。这一次,攻守不平衡却是球队精心安排的策略。
现任主帅萨维利亚承认,理想状态下,他的球队应该更多地追求控制,而不是将防线暴露在危机中。但经过预选赛的洗礼后,他的结论是目前最佳的打法是让锋线球员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保持平衡)
让迪马利亚进入中场三人组,就是这一策略的直接结果。这也意味着球队将直接、快速地发动进攻。天使加上前面的梅西,阿圭罗,伊瓜因,无疑将给对手的防线带来极大的压制。如果比赛进入了大开大合式的对攻战,阿根廷也可以充分信任自己丰富的锋线储备,即使没有梅西,他们依然是世界一流的。
萨维利亚的成功尝试,始于与哥伦比亚的世预赛(2011年)的下半场。当阿圭罗闪亮登场后,他与梅西的组合让球队绝处逢生,收获了胜利。
萨维利亚让阿圭罗和伊瓜因充分利用球场的宽度,并在中路为梅西留下了足够发挥魔力的空间,这点也让对方的后卫球员头疼不已。锋线球员正在探索,如何围绕梅西将火力发挥到极致。而四年前,当遇到德国人时,梅西身陷重围,特维斯单打独斗的荒唐闹剧如今已不会重现。
毫无疑问,阿根廷人准备拿自己的进攻资源来赌一赌。但这样的赌法似乎比四年前的那场要高明许多。
作者:Tim Vickery 译者:Bz
原文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