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41|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作家莫言与张艺谋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2 14:4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mes 于 2012-10-12 15:58 编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授奖新闻公告词中写到,莫言获奖是因为他是“用超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的作家”。

莫言个人简介: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莫言凭借其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他的小说中充满着浓烈的“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因此他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超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故事”。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头衔还有: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附录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2次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的作品、1次与电影导演霍建起合作的作品

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
——张艺谋首部执导的电影作品为《红高粱》,改自于莫言同名小说,1987年公演后在国内获得空前成功和巨大反响,其中1988年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莫言与张艺谋首次合作,可谓一炮打响。从此,公众不但知道了第五代导演中有个农民导演,也开始了解莫言这位农民作家。

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 》 :
——张艺谋电影作品为《幸福时光》, 2002公演,并未成功。这是莫言与张艺谋第二次合作。

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
——霍建起电影作品为《》,2003公演,获得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4:5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mes 于 2012-10-12 14:53 编辑

《红高粱》改编成功而《幸福时光》则相反  

谈及自己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感想,莫言直言:“我不知道别的作家,反正我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我很高兴。当然,如果影视剧把小说改编得好,能够起到宣传推介作用。如果改编得不好,则适得其反。 ”
  
众所周知,莫言与著名导演张艺谋有过两次合作,那么,张艺谋影片把莫言小说改编得如何? 
 
莫言说:“《红高粱》改编得比较成功,《幸福时光》则相反。 《红高粱》也把我的小说中一些情节线索改掉了,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后来这部影片受到专家与观众的好评也证明了这一点。张艺谋的另一部电影《幸福时光》改编自我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 《幸福时光》把我的小说中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改掉了,很遗憾。不过,我把版权交给制作方之后,通常不太参与影视剧创作,因为即使我去指手画脚,也没有用。 ”  
 
《红高粱》版权费800元  

《红高粱》是莫言跟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莫言说:“当时,张艺谋找到我,要改编我的小说,我非常高兴,我觉得我要发一笔大财了。小说《红高粱》改编成电影的版权费是800元,800元在今天确实不算钱了,有一些作家电影版权卖几百万元,不过,当时这800元,让我兴奋得一夜未眠。 ”  
 
后来,作为编剧之一的莫言又拿到1200元稿酬。莫言说:“当时有规定,一部编剧作品最高开到4000元稿费。当时有3位编剧。张艺谋觉得,三个编剧分4000元太少了,就建议我们写成上下集,支付给我们8000元稿酬。结果我们中有一个编剧一下子写了6万多字,比我的小说还长。后来张艺谋把要投入拍摄的剧本给我看,只有七八张纸,只有100多个镜头。可见,电影和小说区别还是很大的。 ”   

量身定制小说被否决 
 
莫言与张艺谋合作过两次,一次是《红高粱》,一次是《幸福时光》。其实,他们二人还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合作,但后来未能拍成电影。  莫言说,拍完《红高粱》后,张艺谋的文学顾问找到他,说张艺谋希望给他写一个农村题材作品,里面要有很多宏伟壮观的大场面。莫言说,他曾在一个棉花加工厂做了3年临时工,当时,棉花采收的场面很壮观,一个县那么多棉花集中到厂里,像一座座棉花山。在几个月的加工棉花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他觉得,他们这些临时工在加工棉花时,实际上把自己也加工了。 
 
“我跟张艺谋谈起这个构思,他说太好了,让我赶快写。因为先入为主,我一定要把巩俐变成第一女主角,所以小说里的人物都按照巩俐来写,包括体态、样貌,甚至连小虎牙都写进去了。写对话时,我想到了台词;写场景时,我想到了画面;塑造人物时,我想到了演员。所以在写这个小说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断闪现电影镜头。

后来张艺谋说,你写得太差了,干嘛老为我想?后来这部电影没拍成。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教训,写小说就是写小说,不要把电影装进脑袋里,不要讨好导演,不要一味迎合影视剧。而是让编导从小说的字里行间吸收一些有用的东西。 ”莫言如是说。 
莫言认为,小说家为影视剧提供的不仅是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意境、思想、文学艺术意蕴。
  
别把写剧本当赚钱工具  

莫言认为,在小说写作过程中,作家要把自己封闭在文学创作世界里,按照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也不是贬低电影、电视剧,作家当然可以改编自己的小说,作家当然可以写剧本,但是在写作时要端正认识,别把写剧本当赚钱工具。我在上世纪90年代也写过剧本,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挣钱。当时有一个电影制片商声称,一集15000元,1993年时,这是天价,一般编剧也就5000元左右。我就接了。我折腾一年半才写完剧本,反复改,后来改得面目全非。所以作家在写剧本时,不要把它当做赚钱的手段,要有非常真诚的创作状态,我一直呼吁职业编剧的出现,要把它当做艺术来创造,而不是当做一种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影视作品的水平。 ”   

长篇小说未必比中短篇更高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4:58:41 | 只看该作者
莫言获奖金750万元 奖金将不用缴个税(图)
http://hi.people.com.cn/n/2012/1012/c231185-17575686.html

  莫言。
  《红高粱》剧照。
  《幸福时光》剧照。
  莫言(左二)在《红高粱》剧组与巩俐、姜文、张艺谋合影。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的不仅是巨大的荣誉,还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按照中国央行昨日公布的汇率,这笔钱兑换成人民币为750万元,而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莫言本次诺奖所得的奖金将可以获得免税,这意味着这笔巨款可以一分不少地转入他账户。
  
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奖金将由以往1000万瑞典克朗缩水至800万瑞典克朗(约114万美元)。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去年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诺贝尔基金会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富有。”据悉,诺奖最初各奖项的奖金约为3万多美元,20世纪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美元,近年来已超过100万美元。去年诺贝尔奖金约合150万美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免税条件: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将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虽然诺奖奖金在很多国家里都是免税的,但是一些国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并没有莫言这么幸运。以色列的《所得税条例》明确规定,诺奖奖金收入计入个人所得,按50%的最高税率纳税。但因是从国外获得的奖金,可以获得一些优惠,但仍然要按25%的比率缴纳。在美国,自从1986年美国国会修改了税法以来,美国政府平等对待各种收入,不管来源,奖金和其他收入一样要缴税,诺贝尔奖金也不例外。除了上缴国家,还要向州缴税,算下来,要把一半的奖金交出去。
  
据媒体报道,200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获得45万美元的奖金,缴完税后,只剩下27万美元,带着家人朋友去领奖,旅行费用又花了5万美元,最后算下来,拿到手的只有20万美元左右,这些钱,他又都投入到了子女的教育中。

点评

很像三个男人刚被巩俐一个人轮完。。。  发表于 2012-10-18 18:22
三个男人都光着膀子,哈哈  发表于 2012-10-16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5:47:24 | 只看该作者
维基百科上的莫言中文网页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E%AB%E8%A8%80

维基百科上的莫言英文网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_Y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莫言介绍,维基百科英文版比中文版还少争议滴

有兴趣的话,可以对比一下中文版的“个人评价”那一栏,与英文版“Relationship with other writers”那一栏,有些人就是要借别人出名的,例如提起所谓那个叫神马艾未未的,谁之前知道丫是干啥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4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mes 于 2012-10-12 16:42 编辑

昨日,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近日,斯普咨询执行总裁朱子业在微博中晒出了由张艺谋导演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红高粱》的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亮相。


  



莫言一直是电影导演最为热捧的作家。迄今为止,莫言有4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此外,还有根据《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的《幸福时光》,以及根据《白棉花》改编的同名电影。

---------------------------
  红高粱(1987年)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陈剑雨、 朱伟、 莫言

  主演: 姜文、巩俐、滕汝骏等

  “我奶奶”19岁时心不甘情不愿地出嫁,路上与轿夫余占鳌生出感情,走到十八里坡时,两人没能按捺住心中欲火于高粱地里野合,“我奶奶”怀上余占鳌的骨肉嫁给了李大头。李大头死后,“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不久余占鳌正式成为“我爷爷”,并独创酿制好酒十八红的方法。抗日战争期间,“我爷爷”和“我奶奶”在“我爹”9岁时联手谱写了一曲悲歌。

《红高粱》是公认的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在1987年一经公映,便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一片赞誉。本片在国内被评为当时年度最佳华语片,也被法国最权威的影评刊物《电影手册》评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位,在2005年更是被金像奖票选为华语电影百年百大华语片第一位。
------------------------------------------------------------------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4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5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mes 于 2012-10-12 17:00 编辑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故里旧居

山东籍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本网记者采访了在莫言的故乡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感受了这方土地对莫言的滋润。图为莫言故居现在还在平安庄中靠近胶河的地方,但久无人住,院落杂草丛生,荒芜陈旧。在莫言故居的老式木门上贴着一副退了色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当是家族的勉励。


图为莫言故居现在还在平安庄中靠近胶河的地方,但久无人住,院落杂草丛生,荒芜陈旧。透过陈垣断墙,依稀看得见正屋由石基、灰砖和泥墙构成,房顶是青红瓦铺就。

图为莫言故居现在还在平安庄中靠近胶河的地方,但久无人住,院落杂草丛生,荒芜陈旧。

图为2003年11月15日,著名作家莫言到西安,为其作品《四十一炮》《丰乳肥臀》《良心作证》等作品举行签名售书活动。

图为2008年9月23日,香港浸会大学举行第二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内地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获选为“红楼梦奖”。

点评

丰乳肥臀,介名字起的太吸引眼球了  发表于 2012-10-16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5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mes 于 2012-10-12 16:56 编辑


图为当日读者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内的莫言作品专架旁阅读。中新社发李慧思 摄

图为坐落在现今高密一中的校园内的莫言文学馆,这个设在中学的文学馆由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王蒙题词,当代另一位著名作家贾平凹为图书馆书写了对联“身居平安里心忧天下神游东北乡笔写华章”。黄品璇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6:55:05 | 只看该作者

山东籍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本网记者采访了在莫言的故乡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感受了这方土地对莫言的滋润。图为莫言文学馆展出的莫言读过的小说。黄品璇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7:14:54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拍客]答记者问莫言幽默风趣,称获诺贝尔文学奖真没想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wNjQ3NzMy.html


2012年10月11日晚20:00,大众网(www.dzwww.com)记者第一时间访莫言谈获奖感受。获奖后的莫言在答记者问环节幽默风趣,称获诺贝尔文学奖真没想到,并表示明天依旧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并不会太多的影响生活。莫言获奖始末,专题地址,http://www.dzwww.com/2012/moy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7:24:22 | 只看该作者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wNjc2NzE2/v.swf

视频: [拍客]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官方介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wNjc2NzE2.html

俺基本上还能听懂一点点,例如莫言、中国、山东等等,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7:42:51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1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

  李长春在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他希望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从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红树林》、《蛙》等一大批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文学奖。莫言的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在世界文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7:44:56 | 只看该作者
纽约时报:莫言获奖打破欧洲作家垄断局面

2012年10月11日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1日电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纽约时报中文网在头条位置报道了这则消息,报道说,在过去十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用来打破批评家所指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

报道说,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高点。自1901年以来,共有104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去年获奖者是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Tomas Transtromer)。瑞典学院去年称,他创作的15部诗集,通过“凝练、透彻的意向,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这个奖项值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报道引述评审委员会的说法,“莫言将魔幻主义与民俗小说,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

报道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也被出版商看作是最有可能性得奖的作家,但是评审委员会为奖项本身的不可预知而感到骄傲,评审意见五十年间都成功保密。

该报道采访了青年作家蒋方舟,她感到“挺兴奋的”。她说:“从文学修养上,文学作品上,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够的。”

蒋方舟说:“我一直看他的东西,觉得很好,他的文学水平肯定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现在的中国作家里,我也想象不出有第二个更配这个奖项的人了。祝贺他。”

作家孙甘露表示,自己这两年和莫言经常碰到,也曾经开玩笑地和他说起过诺贝尔得奖的事情。他说:“能够得奖非常好。向他表示祝贺。”

莫言的作品像《红高粱》等都被瑞典文坛看重,而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的作品《生死疲劳》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莫言的代表作还有《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7:55:50 | 只看该作者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审赞“当代第一流作家”

2012年10月11日20:10    来源:环球网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报道称,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曾出版了多部小说、短篇故事和散文,题材十分多样。评委会认为,虽然他在中国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而著称,但他无疑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7:57:18 | 只看该作者
人民网文化频道10月11日快讯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报道,北京时间今晚19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个人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作品介绍

  莫言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关注;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梁》,反响强烈。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红高梁》曾荣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梁》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莫言,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

    2006年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对莫言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西欧文学压倒性的影响下和历史传统的重压下,展示了带领亚洲文学走向未来的精神”,并且盛赞他“不但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他的作品引导亚洲文学走向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8:05:31 | 只看该作者
陈忠实:我替他骄傲 他的作品有思想富有个性

2012年10月12日 08:47 来源:新京报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之夜,不仅属于中国作家莫言,在他背后,是与诺贝尔文学奖观望、探寻、求索数十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界和中国作家群体。为什么是莫言?光荣和启示属于谁?诺贝尔文学奖将带给中国文学什么?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我们更应关注中国作家整体

张抗抗(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获奖我很高兴,中国文学终于获得了大家很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意味着中国文学不再是隔绝、封闭的,正在融入世界文学。

陆建德(社科院文学所所长):莫言获奖出乎我的意料,前一段赌博公司的新闻出来后,我觉得对莫言很不利,显然,评委会很独立的做出了决定。我为莫言高兴,也为中国作家高兴。莫言并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现象,他是中国作家的代表之一。中国实际上还有不少优秀的作家,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作家群,一个从杂志到出版社作为整体的文学机制,它创造了平台,使得莫言可以脱颖而出。

韩少功(作家):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因为得这个奖的中国作家太少了,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

陈丹青(文艺评论家):我对莫言获奖并不感到奇怪,中国有很多很好的作家。我祝贺莫言,祝贺译者。

叶开(文学评论家):这满足了中国长期以来对诺贝尔奖的一种渴望。也是间接或者直接肯定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来的成就,我们现代文学也有了很高的水平,在过去被有意无意地贬低了。

诺奖标准发生标志性转折

莫言接地气实至名归

李敬泽(文学评论家):今天不论你的文学观点如何,都会是欢乐的时刻。如果让我想象一下,一个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那么我能想到的就是莫言。他的文字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文学的实力,这个奖,也应该颁给莫言带来很大创造力的他的家乡高密。他的获奖,会让中国作家和文学更有自信与世界对话。他在近三十年写作中,致力于形成中国式叙事。他对于中国经验,做出了有力的表达。同时,也从西方文学传统的对话中,发现了中国民间的力量。对于生命的看法,对于文学的感性的有力发现和扩展,使得他的影响远远超出文学。他是一个质朴的、很像农民的作家。

陈忠实(作家):我替他骄傲,他多年的文学追求和文学成就得到了肯定和褒奖。他的作品富有思想,对社会和生活,历史和现实有着独到体验,在艺术上非常个性化。他并不逊色于历届获奖者。

陈晓明(北大中文系教授):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与世界沟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推动,莫言的作品非常大气,他吸收了世界文学广泛丰富的经验,同时又结合了山东高密的地方文化特色,为汉语文学创造了一种非常丰富的、富有张力的艺术品质,对世界文学也是一种贡献。

张大春(台湾作家):实至名归,台湾媒体对此也很兴奋,有人说莫言早就该得奖了。他的作品见证了民间叙事传统,有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对话。一直以来文学界跟着西方的各种主义和流派在走,但莫言和地气相接。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

李洱(作家):最近关于莫言的争论很多,有些人冷嘲热讽,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中国的文化人对西方文化有一种自然的倾慕,如果将莫言与在世的西方作家比较,他非常非常棒。你不能要求作家成为一个纯粹的斗士,作家所有的努力都必须落实到语言层面,如果变成一个斗士,语言也是一种被污染的语言。

陈众议(社科院外文所所长):过去受邀为瑞典文学院推荐人选时,我曾多次推荐过莫言,但因为之前当选的大都是有着明显自由主义倾向的西方作家,对于中国作家当选,我并不乐观。所以,这次,莫言能得奖,我有些意外,也很高兴。觉得这可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标志性的转折。

白烨(文学评论家):我之前不是很看好他,对此有点意外。过去,按西方价值观的政治属性来看,中国很多作家不合诺奖标准。他的获奖,让我感觉,这届诺奖评奖尺度开始淡化政治性因素,更看重文学因素,更具有世界性。

采写、综述/新京报记者 张弘 姜妍 于丽丽 刘雅婧 实习生 黄盼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5:12:3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 ... 2012/greetings.html

真是林子大了,神马鸟儿都会有的

好好的诺贝尔网站设立的向获奖者祝贺的网页,就被少数害群之马搞得乌烟瘴气的。还是那句话说得精辟,汉奸太多,日奸太少。所以谁都可以欺负中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5:37:48 | 只看该作者
莫言:文学奖不是政治奖 作家不为党派服务
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 ... 12/18219386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2:02:37 | 只看该作者
张艺谋祝贺莫言获诺贝尔奖:25年前,哪里想过今天

2012年10月14日 02:20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张艺谋恭贺莫言获诺贝尔奖 “25年前,哪里想过今天?”

东方网10月14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外界翻起莫言与电影界的紧密联系,围绕着其首次“触电”的电影《红高粱》的故事最令人唏嘘。

日前,《红高粱》导演张艺谋通过助理表达对老朋友莫言的祝贺:“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惊喜不已!25年前跟他在山东高密一起赤膊种高粱时,哪里想过今天?网友在微博上翻出我们以前的老照片,我看了非常感慨。这是个天大的好事,老朋友由衷地为他高兴。”

老照片翻出种高粱旧事

不少评论称,莫言首次从文学界进入更大范围的公众视野,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功不可没。在莫言获奖消息公布前后,有网友翻出一张《红高粱》拍摄时的老照片,引发不小议论。照片上,张艺谋、莫言、姜文都很年少,头发凌乱,每个人都光着上身挺立,一旁的巩俐也是喜气洋洋。有网友称,拍摄该照时,若有人说他们不仅能拿下金熊奖、金狮奖,还能拿下诺贝尔奖,肯定没人敢信。

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莫言还专门谈到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和文学,实际上是一对互相依赖的关系。好的小说、好的文学作品是基础,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有名的电影都是改编自小说作品,这也是必须承认的。但反过来,如果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很成功,也会扩大这部小说的影响,也会提高原作者的知名度。《红高粱》当年被张艺谋改编,第一次获得国际上A级电影节大奖,反过来也提高了我的知名度,扩大了《红高粱》这个小说的影响力。后来很多作家的作品也都是这样”。

莫言回忆,中国的小说家与导演的合作,最早也应从自己与张艺谋合作《红高粱》开始,“他当时是一名摄影师,已经大名鼎鼎了,已经拍摄过《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但作为导演他还是初出茅庐。”而莫言当时还名不见经传。为了更好体现小说风采,张艺谋特意把拍摄外景地放在莫言老家——山东高密东北乡,影片中那片红高粱地,是张艺谋带着剧组人员边体验生活边浇地种植出来的,当时莫言和大家一起光着脊梁上去浇高粱,硬是一个多月把高粱催起来了。网友翻出来的老照片,应该就是拍摄在浇高粱前后。

当初对巩俐印象一般

1988年,《红高粱》拿下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是莫言作品以影视剧的形式第一次受到国际认可。多年后,莫言多次清晰回忆张艺谋第一次来见他的情形,称张艺谋当时光着个脚,手里拎着个很像是从垃圾筒里捡来的很破的鞋,鞋带还断了,“我还以为哪个同学的爹来了,我说谁啊,你找谁啊,他说我是张艺谋”。

电影开机之前,莫言请剧组成员到家里做客,张艺谋、副导演杨凤良、“爷爷”姜文、“奶奶”巩俐、摄影师顾长卫都去了,那时候他对于扮演“我奶奶”的巩俐印象一般,感觉她太学生气,吃饭时嫌饼上没有鸡蛋不好吃,结果巩俐在电影中的表演令他感到“很震撼”。

此后,莫言特意为张艺谋写了个小说《白棉花》,因过于精心雕琢而未能达成合作。莫言称,当时自己一心一意为张艺谋量身打造个可以拍成电影的小说,连小说女主人公都按着巩俐来写,“我想着一定要把巩俐变成第一女主角,完成照着她的身材、虎牙、说话方式来写,塑造人物的时候就想到了演员,写场景时还想到了镜头。后来张艺谋说你这个小说写得太差了,你干嘛老替我们想呢,你连机位都帮我们写了。因为太刻意了,就没有了质朴。”直到1997年,莫言在《收获》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张艺谋再次找到他将该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幸福时光》。

对待改编影视剧态度开明

2003年,霍建起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成电影《暖》,在金鸡百花电影节、日本东京电影节等获得多项大奖。此外,莫言还是张瑜转型制片人试水的电影《太阳右耳》、张瑜联袂陈道明等主演的电视剧《梦断情楼》、薛佳凝主演的电视剧《红树林》等的编剧。

霍建起称,相中并改编《白狗秋千架》的重要原因,是莫言“善于用文字把对家乡的感受表达出来。作品有独特的魅力”。在他看来,从文学成就上看,莫言早就该得诺贝尔文学奖奖了。而他对莫言的为人印象更深刻。霍建起回忆,在将其作品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莫言从不提要求,“他是个很棒的作家,对于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改编,也很开明和积极。对我们没什么限制,就说‘你们去改好了’。他作为作家不改编自己的小说。我们当时把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从山东改成了南方,他也完全没有异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10-16 13:31:40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最近媒体炒得很热,莫言的作品只看过一部《生死疲劳》,感觉内容一般,但他是体制内的作家,也难以强求了,对老乡而言,我也该表示祝贺。更应该祝贺另一位刚刚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的作家廖亦武,是真正的大家,他的《中国底层访谈录》是展示中国真实社会的震撼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10-18 14:5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infirth 于 2012-10-18 14:54 编辑
谈天 发表于 2012-10-16 13:31
据说最近媒体炒得很热,莫言的作品只看过一部《生死疲劳》,感觉内容一般,但他是体制内的作家,也难以强求 ...


想当年张艺谋拍《红高粱》一炮走红国际,此后一部接着一部在欧洲著名电影节获奖,有国人却相当有思潮第批评说张就是靠出国人丑、靠反映中国的落后来讨外国人主流舆论欢心的。张艺谋首次执导影片就是与莫言合作。所以,无论莫言是不是因为体制内作家获奖与否,这次能被欧洲主流舆论所接纳,就是国人骄傲吧,俺们总不能说刘晓波是国人的骄傲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10-18 18:52:34 | 只看该作者
谈天 发表于 2012-10-16 13:31
据说最近媒体炒得很热,莫言的作品只看过一部《生死疲劳》,感觉内容一般,但他是体制内的作家,也难以强求 ...

给廖个社会调查奖就可以了

文学奖是文学奖,不要和政治挂钩,做社会调查的不用拿文学来装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阿根廷风暴 ( 沪ICP备05003678号   

GMT+8, 2025-7-5 02:18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