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蛋的凉 发表于 2012-1-13 11:59:21

【转】克鲁伊夫-瓜迪奥拉主义的今生

文章转自goalhi-萨区,作者:雅典卫城 http://bbs.goalhi.com/3114228.html

题记
    2011年11月26日,巴塞罗那在阿方索-佩雷斯球场以0比1客场不敌赫塔菲,瓜迪奥拉的球队第一次在联赛中落后死敌皇马超过一场球,就像我们经历过的09-10赛季一样,瓜的变革尝试正在面临一些来自于外界,甚至于来自球队内在能力本身的挑战。


    任何变革本身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个浅显的道理,初高中历史老师都会在他们的课堂上不止一遍地强调——在百废待兴之际不接受,不愿意面对变革的呼声,一路沉沦者实在数不胜数,即便是今日之足坛都有诸如来自于日不落帝国首都的鲜活事例;在球队已经达到竞技上的瓶颈而不思变革,依旧沉浸在过去所谓黄金时代美好回忆中的,又如何可以避免驻足不前的命运,至于这些例子,过去这几年里某支曾经夺得三冠王的队伍,还有某支我非常喜爱的安达卢西亚球会,都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而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者,是在已经一览众山小之际,依旧可以清醒地明白球队尚有一些固有弱点没有得到良好弥补——这个时候,我只能很遗憾地把至今为止我依旧非常感激的前任巴萨主帅里杰卡尔德作为一个很不幸的反面例子了……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描述在已经过去的三年零四个月里,这支已经成为世界足球史上最耀眼标记之列的队伍在一系列微小的调整中,所形成的意义深远的变化,来向那些从来没有放弃努力达到自己足球理想的人致敬。尽管也许从足球胜负师这个层面上的意义而言,他们并不显得比同时代的另外一些人更加高明……













风吹蛋的凉 发表于 2012-1-13 11:59:56

本帖最后由 风吹蛋的凉 于 2012-1-13 12:22 编辑


一、两条主线的奇妙交汇——欧洲冠军

    我只想说当自己试图提笔寻找一个起始点的时候,却发现这个让本文顺利起航的落点真的很难寻找——是从米歇尔斯开始?是从带有强烈唯美主义色彩的梅诺蒂(Cesar Luis Menotti,1978年世界杯冠军队主帅)主义抑或是桑塔纳(Tele Santana,80年代曾经两次率队征战世界杯的巴西队主帅)主义开始?还是从瓜迪奥拉的恩师克鲁伊夫以及与克鲁伊夫同时代的名帅萨基开始?显然最后一条路可能是比较合适的,至少叙述面也许不至于过于庞大而使得整个论述体系显得极度纷繁复杂……

    然后,即是最终决定,把整篇文字的起点放在2008年的夏天,以实际上关联不大,但最后却其妙地走到一起的两件事作为引子。其一,是西班牙国家队在欧洲杯上的夺冠,一座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冠军奖杯,其二,则是拉波尔塔主席的团队在征求了克鲁伊夫的建议之后,毅然决然舍弃了当时作为主帅热门候选的穆里尼奥,而选择了克鲁伊夫最得意的弟子瓜迪奥拉。
事实上,今日的人们论及巴塞罗那这批球员所创造的辉煌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描述——以巴萨球员为班底的西班牙队,先后拿下了2008年欧洲杯和2010世界杯冠军云云。然而这种表述其实并不令我满意,如果2010年世界杯上的那支西班牙队,被称为“巴塞罗那主义”尚且可以称为合情合理的话,2008年欧洲杯,并不是所谓“巴塞罗那主义”的胜利,一方面克鲁伊夫-瓜迪奥拉主义不仅仅还未到开花结果的时节,甚至这种在未来几年内纵横整个足坛的主义还没有开启其历史,另一方面,尽管哈维,伊涅斯塔,普约尔是毫无争议的barcelonista,但是来自于皇马(主力阵容里有卡西和拉莫斯),瓦伦西亚(主力阵容中有双大卫和马切纳)等球会的球员,以及作为归化球员大放异彩的塞纳,甚至还有当时远渡英伦的那些球员,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在这样的一种表述下变得有些被忽视了——尽管哈维是那届比赛的最佳球员。
    一种在我看来更加确切的表述是,2008年的这座德劳内杯,某种意义上更加带有曾经令西班牙足球的一个时代受到震动的“拉科鲁尼亚主义”的深刻痕迹——在精确性的前提下追求速度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传球思维,整体的传控在战略意义上明显超过整体的压迫(或者说整体压迫对于那支西班牙而言并不是战略层面的东西),将边路作为立足于中路策略的一种补充而非将边路作为生命线进行使用,同时利用节奏的巧妙变化将整个传控体系作为进攻,控制和防守三个方面的战略手段。(于是我发现,整个的叙述已经无法绕开那支“超级拉科”了,所以特地增加那么一些的内容,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一位足坛大师最由衷的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后文的展开,虽然有点夹带私货对吧……)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之00年直至04年这段的拉科鲁尼亚更加纯粹地将整体传球控球,作为自己控制比赛进程生命线的球队了——尽管这支球队因为自己的城市,球队本身经营规模等众多原因,不能在更长的历史时间内像他们在巴塞罗那或者马德里的伊比利亚同胞那样叱诧风云,然则毫不夸张地说,那段时光足够作为国内所有热爱西班牙足球的人共同的美好回忆——“超级拉科”并不将整体的压迫作为一种有战略价值的方式进行利用,他们的控制方式实在太巴洛克了,一种很真实的tiki-taka,尤其在面对信奉力量的北派足球时,往往并不令得对手感受到心跳停止的窒息,却全然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水准——01-02赛季小组赛对曼联的双杀,复赛对阿森纳的双杀,02-03赛季小组赛对拜仁的双杀,等等。
    而从00年之后引导着超级拉科的传控体系流畅运转的人,自然便是那个被我戏称作“织梦者”的胡安.卡洛斯.贝莱隆了——嗯,一个出生在渔村(注:阿尔吉内金,大卫席尔瓦的老乡),出道在渔村(注:拉斯帕尔马斯,加那利大区最富盛名的球会),小试锋芒在渔村(注:马洛卡岛上的帕尔马,地中海上的美丽度假胜地),名震天下亦在渔村(注:拉科鲁尼亚,西班牙北方的小城),除了在首都第二大球会待过两个赛季,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乡下人”的绝对大师,一个在场上和哈维一样演绎着低调的华丽,却没有像哈维那样成为尽人皆知的tiki-taka注册商标的旷世奇才。

   “织梦者”的球风也许和哈维迥然不同,他比后者更写意,更随性,那种轻描淡写间让局面豁然开朗的能力,以及挥洒自如的直塞球,有的时候甚至让哈维都望尘莫及。如果说哈维的风格,用精雕细琢来形容更加合适,那么贝莱隆的球风可以称得上浑然天成——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两个人对于足球,都拥有完全超前于时代的理解能力。令人惋惜之处,生不逢时的贝莱隆从未能在国家队生涯中,被赋予某种战略意义上的使命,并且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不断地受到伤病的困扰,实在是对于他本人,甚至西班牙足球,都已经永远不能弥补的缺憾了。
    也许,聊表对于贝莱隆的敬意,也是笔者在行文之际蓦然惊觉的某种使命感吧……

    言归正传,超级拉科尽管在2004年之后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财政状况的日益恶化以及像毛罗席尔瓦,弗兰和罗梅罗这批功勋球员的老去而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他们的这种将有球状态下的合理,细致传控做到极致的足球思维,在阿拉贡内斯成为西班牙队主帅3年之后以一种激动人心的面貌复活,而尤以08年预选赛在伯纳乌面对瑞典一战为经典,那场比赛的首发阵容是:卡西利亚斯;拉莫斯,普约尔,马切纳,卡普德维拉;阿尔贝尔达,哈维;伊涅斯塔,席尔瓦,法布雷加斯;比利亚。也许今时今日,当一批新晋的球迷,看到这样的一个阵容,会感叹于这个中前场的华丽,但是当时,谁知道呢……

    事实上在2008欧洲杯的前几战,“智叟”亦一度放弃了4231而使用了同时摆上比利亚和托雷斯两人的442阵型,而在对瑞典和意大利的两场比赛里这个442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直到半决赛再次面对小组赛的对手俄罗斯时,比利亚在上半时的意外受伤,被迫让小法入替而将442重新改换成为4231——而恰恰就是从这个意外的变化开始,西班牙队踢出了在那届欧洲杯上最好的一场半比赛,甚至可以说是让世界足坛未来定下某种基调的一场半比赛——当然,能够有如此轻松愉快的演出,也必须感谢对手俄罗斯和德国,开放而不够保守的比赛态度。
    附上欧洲杯决赛对德国的首发。卡西;拉莫斯,普约尔,马切纳,卡普德维拉;塞纳,哈维;伊涅斯塔,席尔瓦,法布雷加斯;托雷斯
    当然,本文论述的主线既不是超级拉科也不是西班牙国家队,但是既然笔者已经花了如此大的篇幅对其加以描述,那就足以证明这些球队,这些事件,在克鲁伊夫-瓜迪奥拉主义从2008年夏天的白手起家,直至今日已经开创并且将努力延续伟业过程中所具有的里程碑式意义。尤其是,骨子里依旧铭刻着强烈米歇尔斯主义信条的里杰卡尔德,不可能也的确从来未曾真正地认识到哈维作为一个中场指挥官的真正价值,就像偏执到傻缺的范加尔对于球员时代的瓜迪奥拉那种令我啼笑皆非的使用方式一样(当然我后文会提到,里杰不管怎样比起范加尔要聪明多了),但是瓜迪奥拉对于哈维,就像是克鲁伊夫对于瓜迪奥拉那般,一见如故——足球思维领先时代一个身位的人之间才会有的共鸣。
    话说回来了,06年世界杯上意大利队的成功以及安切洛蒂时代米兰的中兴,已经教给这个健忘的足球界皮尔洛这样的“中场呼吸器”拥有怎样的战略价值,然而在06年之后随着像齐达内这样的前一代领袖纷纷挂靴和淡出,足球界开始因为某个岛国联赛开始强势,而开始表现出一种对于绝对力量和绝对速度崇拜甚至迷信的趋向,健忘的世人开始逐渐不再记得齐达内,贝莱隆,里克尔梅,菲戈,还有逐渐泯然众人的3R曾经带给他们的美妙表演,不再记得错落有致的足球节奏从来都不是华而不实的代名词,而开始鼓吹德罗巴,埃辛,杰拉德,以及C罗们所带给他们的,蕴含绝对的力量和速度元素的足球……而这一切随着2008年的欧冠而达到某种顶峰,但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在欧冠上那一年风光无限的国度,甚至连同一年欧洲杯正赛的大门都无法跨入。
至今为止我都对从这时候开始,甚至是这以后,某些历史节点上所发生的奇妙宿命感到暗自庆幸,不仅仅是作为一个Barcelonista或者是西班牙队的球迷,更加是作为一个热爱这项运动本身的人。
如果之前一段话里的某些词汇或者某些内容,会让很大一部分人表示出某种不快的话,我也可以理解但是没必要表示什么歉意。

风吹蛋的凉 发表于 2012-1-13 12:00:39

本帖最后由 风吹蛋的凉 于 2012-1-13 12:30 编辑

二、两条主线的奇妙交汇——舍鸟取瓜
    事实上在西班牙队时隔44年重新夺取欧洲冠军的这个夏天,作为西班牙传统两强之一的巴萨恰恰经历着加斯帕特黑暗时代之后最动荡的一段岁月。06年拿下斯坦福桥和圣西罗两个客场并最终登上欧洲之巅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为明日黄花,里杰卡尔德治下的最后两年,伴随着由江河日下的小罗,以及在赛场之外总是口舌招尤的埃托奥所触发的各种更衣室危机,以及德科,马克斯这批昔日功臣的状态今不如昔,成绩一跌再跌,直至08年的春夏之交,在欧冠半决赛上以一种颓唐的姿态输给了在风格上完全属于自己最爱之列的曼联,随后就是在伯纳乌“列队”并且正式中止里杰时代的1比4。

    在新任主教练的选择上,拉波尔塔所最为青睐的,莫过于前任主帅罗布森和范加尔的翻译穆里尼奥,尽管在05年和06年的历次欧冠交锋中,鸟的切尔西和梦二结下了种种恩怨,但是鸟自从出道之后作为教练的神奇经历,足以让拉总相信这个人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当时那支萎靡不振的巴萨重新带到一个符合球队历史身份的高度——至少,这是一个从短期看来很有诱惑力的选择。而且不得不多嘴几句,至少对于那个时期依旧赋闲着的鸟而言,他依旧是一个从心底里向往在诺坎普指点江山的人,毕竟他的那点本事,很多都是在巴萨期间作为罗布森和范加尔跟班时所习得,诺坎普对于一个在那里工作过多年,并且承载着从教生涯前很多人生阅历的人而言,绝对不可能是一段糟糕的回忆。

    爱与恨,往往就是这么微妙到毫厘之间的事情,就如同鸟和巴萨,以及鸟和瓜迪奥拉之间的关系一样。我始终相信这次由克鲁伊夫所拍板的,对于穆里尼奥的拒绝,成为他自此以后对于诺坎普近乎病态敌视的真正原因,这种感觉就如同自己一生最美妙的梦想被他人彻底剥夺之后的绝望,以及由这种绝望而生的歇斯底里——教父以这种“只要我还在一天,诺坎普的主队教练席就不会为你准备”的态度,让鸟对于诺坎普这座曾经承载过他心底最深处愿望的球场,从此一去不回头——是的,金牛式的固执,和水瓶式的决绝。
后来所披露出来的种种细节也证明当时这家伙有多么接近一纸正式的合约,他甚至已经在当时为自己圈定了几个在任巴萨期间的助教人选,其中瓜迪奥拉竟赫然在列(至少在此事上,鸟的眼光不可谓不高)——今时每每念及此事,我只能以心有余悸四字来形容,并且不得不感叹教父眼光的毒辣。

    说句真心话,我是一个在不同的层面上极为不待见鸟的人,但在某些地方也真实地佩服这个家伙,尤其是作为一个主帅他的聪明机变,在瞬息万变的足球场上也的确极为难得,同样的,他之于自己业务的勤奋也足以让同时代的同行们自叹弗如(那个数千盘录像带之说早有耳闻)——这一点同样来自于葡萄牙的C罗和他很像;但若具体到我不待见他之处,在球场内外所激起的各种大小风波虽然可以作为一个理由但也只是其次,可能最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始终认为他不是一个有大智慧之人(这点上和C罗也是如此相似……),尤其是,过分执念于胜负之道本身。也许在某一时某一刻的胜负之道上,他早就站在这个时代的巅峰,他善于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去达到某个短期的目标,场内,或者场外。但是请记住一件事,对于任何的一家球会,某单一赛季的胜负之道并非唯一重要的东西,甚至在很多时候都远远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当这种胜负之道会牺牲掉很多最宝贵东西的时候。

    更何况,有大智慧者不见得在细节上便会逊色于那些在小细节上机变能力杰出者,如是,古巴的象棋奇才卡帕布兰卡在轻描淡写间破解了对手苦心钻研十年的变化套路,同样如是,瓜迪奥拉在欧冠半决赛上将鸟苦心经营的三后腰战术消弭于无形——这个例子恶意解读者完全可以有其他的理解,但是看得懂的人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

    甚至我可以相信,这就是教父拒绝鸟,而建议拉总启用瓜迪奥拉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巴萨要重新走回顶峰,可以凭借短期内将自己的战力提升到极限去达到,但若有长期君临天下之心,则这种类似于天魔解体大法的行为,实在于己无益——甚至当我从今日的视角上审视过去几年在足坛上所发生过的一切之时,都不得不对那支作为巴萨一个世纪以来对手的队伍,为了以求尽快达成目的,以不惜尽毁自我传统的做法,来满足鸟的一己私欲,而感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惋惜——嗯,这种惋惜间还有一丝对于巴萨今日命运的庆幸。
鸟作为瓜的朋友(至少当时是),了解瓜的能力,因而试图将瓜揽为己用;教父作为瓜的恩师以及好友,同样了解瓜的能力,因而他建议巴萨的管理层将根本没有足够执教履历,当时仅仅是巴萨二队主帅并仅有一年执教经历的瓜,直接提拔到巴萨的帅位上来。即使是今天我都相信教父的做法肯定有某种私心的成分,但这种私心实际上是他对于他所执信的事物从一而终的固执——这种风骨,比之一些不断变换自己在足球地盘上原则立场的人,实在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我发现,在自己叙述第二条主线的时候,似乎显得比第一条生涩了许多,也许吧,要写一些本身带有太多个人感情色彩,却又需要尽量尊重客观事实的东西,是很折磨人的……

======(华丽的分割线)

    笔者原本并不希望将这篇文字写成一篇冗长的编年史,但是事实上本文的全部叙述都不可能脱离时间轴而存在,所以只能做到尽量的淡化而不是刻意的回避吧……


    也许对于很多的局外人而言,黑天鹅最后一年,和瓜第一年的天壤之别实在是一种落差大到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一年之前还是军心涣散,一蹶不振的,如同明日黄花一般的巴萨,在仅仅几个月之后就开始展现出叫板那些历史上曾经统治过一个时代的队伍之雄心壮志——人员的变动很大但也不大,离开的球员,不外乎曾经的世界第一人小罗,曾经的世界第一左后卫,但在06年世界杯上作为右后卫成功演出并且加盟巴萨的赞布罗塔,还有曾经被一代球迷作为优秀中前卫典范,然则此时状态已经严重下滑的德科,还有已经老迈的图拉姆等人,经验丰富的左后卫希尔维尼奥还是留了下来与俱乐部续约了一年,原本他和俱乐部都已经决定08年的夏天合约到期后自由走人。

    很多事情都是某种阴差阳错的结果,但是2008年夏天的很多事情上,我不得不说这类的阴差阳错真的很惹人喜爱——埃托奥已经被瓜宣布不在新赛季的计划之内了,但是球队无法在转会市场上获得自己所青睐的目标(比如弗兰,比如比利亚,比如伊布,又比如贝巴——不过列出这几个名字的时候我自己也不仅莞尔),使得瓜不得不让埃托奥又多留了一年;而阿尔维斯原本也许应该在07年的夏天就驾临斯坦福桥加盟卢布军团了,最后德尔尼多的强留让他答应在皮斯胡安又待了一年,于是在08年夏天他以创俱乐部后防球员身价的方式来到了诺坎普;弗格森留埃文斯,对皮克回归诺坎普不闻不问,实在也只能表明,至少在当下的这个时段,再出色的英国教练终究只是英国教练,巴萨以最小的代价就重新获得了这块往后至关重要的基石;凯塔和赫莱布,这个是拉总负责转会的团队拍板的,前者可以说很重要但总是显得有那么一点鸡肋,后者……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留给后文吧。

    噢又跑题了,刚刚说到前一年后一年的天渊之别,人员确实有进有出,但谁都看得到,当下这支球队构建战术体系的灵魂人物,也就是XIM,队长普约尔,门将巴尔德斯等等,在黑天鹅时代同样也是中坚力量——只能这么说,黑天鹅尽管在战术能力上还算有他的独到之处,然则如前文所述,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有变革决心的人,或者说得更加极端一些就是,黑天鹅根本就不具备瓜迪奥拉那种对于足球运动本身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更加没有瓜的那份自信和执着——当然“守旧”是绝对有的,比如对于小罗和德科那种已经有点不负责任的信任。对于他的定位,更合适的是“众多一流教练里的一员”,在60后的众多教练里,实在难以做到出类拔萃……


    插点题外话,如果要纵向地去比较梦一,范加尔一期和梦二这三支在不同时代辉煌过的巴萨,梦二的优势并非在于传控体系的完备性(这点上毋庸置疑远远不如梦一,梦二的比赛如今看起来在传球环节,意识流的痕迹太重了),也并非在于进攻的打造有多么锐利(这点上,范加尔的那支球队做得最好,但是范加尔的那支球队固有弱点太多),而恰恰在于防守的稳健。我一直说黑天鹅至少比范加尔聪明一些,是因为黑天鹅起码不会像范加尔那样,傻缺到以为在荷兰畅通无阻的米歇尔斯式战术体系可以全盘照搬到西班牙来(为此甚至赶走费雷尔和德拉佩纳,罢黜塞尔吉,并且把边路进攻当作命根子而将队长瓜迪奥拉用成一个不断向两侧分球的中前卫,另,我不介意承认写上述这段话的时候带着最为强烈的怨恨),也不像范加尔那样不待见需要个人发挥空间的天才球员(至少,里杰对于小罗的绝对信任在06年夏天之前让全世界都觉得很成功,相比之下范加尔对于瓦刀,呵呵……),一言以蔽之,黑天鹅至少知道如何让米歇尔斯主义在巴萨看上去更接近克鲁伊夫主义,相比教父和范加尔两个南辕北辙并且骨子里都是理想主义者的存在,黑天鹅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

   现在想想,在瓜至今为止执教巴萨的三年多时间里,一直在进行某些内在的变革,但是始终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三步棋,还是完全确立哈维的“节拍器”地位,让小白的作用得到逐步的升华,以及将梅西作为进攻核心打造整个进攻体系——而XIM从黑天鹅的中前期开始就早早存在,他却从来没有能够发现他们的真正价值,反而是智叟以一个国家队主教练的身份演示了对于哈维的使用方式,真的令人感慨“睫在眼前长不见”啊……

风吹蛋的凉 发表于 2012-1-13 12:01:11

本帖最后由 风吹蛋的凉 于 2012-1-13 12:24 编辑

三、三冠王赛季(一)——建筑师和润滑剂

    当我准备开始对这个三冠王赛季中,克鲁伊夫-瓜迪奥拉主义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黑天鹅那种骨子里依旧是米歇尔斯式的足球风格逐渐在巴萨的足球体系中消弭于无形的过程进行一番更详细阐述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可能是前戏做得太足太长,但正文要点到的东西甚至更多……

    从08-09赛季直到今天,巴萨事实上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我的完善。很显而易见的是,当我们选取08-09赛季的一些比赛,对比后来巴萨两个赛季后,在10-11赛季的比赛时,会发现实际上在这短短两年之间,巴萨的比赛风格本身都已经发生了非常鲜明的变化——从带有那么一丝黑天鹅的痕迹,直到完全被本身依旧在不断完善的“瓜迪奥拉主义”所取代。
但是,尽力去寻找导致这种变化的各个时间节点,说实话是一件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有的变化都在潜移默化之间进行,并不是什么剧烈的革命,而是一种着眼于自我修复完善,以及自我突破的渐进式改革和尝试。这些全新的尝试并非没有付出过代价,就像09-10赛季的一些关键赛事,以及目前这个显得有些步履蹒跚的赛季,有些只是源自于某些无奈而发生的意外之喜,有些则来自于瓜心底深处对于自己理想蓝图的临摹,不管怎样,从08年到现在的11年,我们可以看到的趋势是,“合理性”的愈发增强,以及控制力进一步向着某种极限在逼近——以场均70%以上的控球率,和基本维持在550次以上的成功传球作为最明显特质的控制力,当然这些只是最浅显的数字而已……

    也许对于为数庞大的“中立球迷”群体而言,2008-09赛季的巴萨,起码在那场早就被妖魔化的斯坦福桥之役之前,还是一支非常惹人喜爱的队伍。这支球队在进攻端的表现,甚至用“水银泻地”来形容都难以彰显他们的杰出,常常用不到半场的时间就将一些实力不菲的对手撕成碎片(6比1马竞,5比2里昂,6比0马拉加,4比0拜仁都是最好的例子)——当然至少对于“中立球迷”的主队们来说,在最关键的场合上击败他们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即便是09年欧冠决赛这样事实上实力存在明显差距的比赛,曼联在他们全场踢的8分钟好球里都还是一度看到过赢球的希望。

    重新把时间轴放回到2008年夏天,德科顺理成章的离开让哈维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挚友(还好不是损友)小罗被加利亚尼领走去了圣西罗后,梅西被作为核心而打造进攻体系的设想也在瓜之后的尝试中一步步走向实现——瓜实际上从头开始,就将这两点作为打造战术体系的核心思维。

    写到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感慨,也只有瓜可以最切身地明白哈维在里杰卡尔德手下的郁郁不得志,尽管哈维在梦二时期的处境,较之瓜在范加尔手下的那段时期还是要好上不少的,但是这依旧完全无法体现出他的价值。本质上认同范加尔的黑天鹅,更中意的是德科,因为德科不仅具备更出色的远射能力和纵深向的带球冲击力,同时也能够在中场防守中更体现出巴西人所特有的那种死皮赖脸——尽管即便在梦二时代,德科在持球状态下的原地摆脱能力,以及传球成功率甚至是足够致命的最后一传,都已经被证明不如那个身高仅仅170的建筑师。

    简单地说,德科比哈维更具有侵略性和冲击能力,他和小罗本质上属于一类人,在足球场上的很多决定都有很强烈的冒险精神,那种巴西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作派虽然不像后者那么淋漓尽致但依旧时有体现。但是在足球智慧上德科其实还是有所欠缺的,起码他从来都无法像哈维那样,在本质上提升队友的进攻质量。

    瓜在作为球员的时候,亲历过真正确立巴萨足球哲学的克鲁伊夫时代,短暂的罗布森时代,以及偏激到没有节制最终作茧自缚的范加尔时代,直至加斯帕特时代的第一年。只有在克鲁伊夫的时代,瓜才能够最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尤其是在同大劳德鲁普,阿莫尔以及巴克罗合作的时候。他和哈维,尽管人们常常将这两个处于不同时代的球员相提并论,但实际在技术特点上,两者的差异还是很显而易见的——哈维更加灵活,可以通过诸如“拉马西亚小回旋”这样的技术手段在面对1-2人的抢截时进行自如的摆脱,同时也有更加积极的向前插上意识;而瓜尽管在原地摆脱的能力上略逊于哈维,但是在传球的视野上甚至更胜一筹,相比哈维合理和精确的短传能力,瓜在中长距离上使用长传的次数更加频繁,准确率也更高,同时在中长距离的直塞球能力上,窃以为瓜也要更胜哈维一些,尤其是传球的创造力,他在场上的站位也往往比哈维更加靠后。

    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克鲁伊夫作为教练时的未竟之志,08年欧洲杯的最佳球员哈维成为了瓜所打造团队的“建筑师”,这也是球队最至关重要的第一块基石。另外需要提及的一件事,在小罗等人离开之后,哈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普约尔之后的球队第二队长,而门将巴尔德斯和小白则分别成为第三,第四队长——曾经呼声极高的梅西最终没有成为几名队副之一的人选。

    而且,就以我本人的观察来说,瓜时代的巴萨,自08年夏天开始,直至如今11年的晚秋,所发生的一系列渐进但却非常坚实的变化,都不仅仅体现出了瓜本人对于足球超乎于时代理解,同样也有哈维不可磨灭的印记。

    然后我们再回到之前那个对于瓜和哈维进行某种对比(在我看来,适当的对比在足球场上是必需的),尤其是当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巴萨4号位”这个在瓜本人球员时代逐渐为世人所熟悉的概念之时,我需要说一句,哈维并不是作为球员的瓜在这个时代的影子——同样的,这支如今被称为“梦三”的队伍,尽管在思维上与克鲁伊夫的“梦一”一脉相承,但“梦三”不仅仅不是梦一在这个时代的影子,而且已经远远超越了梦一曾经达到的高度,无论在成就上,还是对于整个足坛所形成的深远影响力上,梦三已经足以媲美历史上那些超前于整个时代的队伍,这同样不是梦一所能够企及。瓜迪奥拉发扬了克鲁伊夫主义,借鉴更多的是教父那种“神”而非“形”,同时也完美融合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因而这已经是一种“克鲁伊夫-瓜迪奥拉主义,而并非是简单的“克鲁伊夫主义”——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这个一脉相承的体系流派会蜕变成“克鲁伊夫-瓜迪奥拉-哈维主义”?

    于是在某种想法的驱使下,瓜开始尝试在哈维身边,放上一个有将后防线和中场之间的皮球流动有效地整合起来的人物,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后场之间的“润滑剂”,于是他找到了名不见经传的巴萨二队小将布斯克茨。

    插一段完全可以忽略的话,说实话作者原本没有想到自己简单的一些碎碎念可以写得如此冗长,写了将近一万字却仅仅感觉到沧海一粟式的无奈(写了那么多,至今为止没有触及到梅西,没有触及到小白,没有触及到事实上重要性绝不亚于哈维的普约尔,没有触及到皮克……也罢也罢,如果能够将这段历史以修昔底德式的方式进行阐述,并且以希罗多德式的最终理想相待,即便是十万字甚至是更多,也绝非不值得。

    我想起当10年夏天布斯克茨逐渐能够挑起大梁,而让瓜迪奥拉下定决心放弃掉优秀的中前卫亚亚图雷之际,即便是在巴萨球迷的内部都有完全不同的声音,其实这也完全能够理解。毫无疑问,亚亚的价值较之布少,更具备某种“普适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战术体系下都能够发挥出足够个人价值的能力——我记得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这么说过,亚亚在本质上就不是一个防守型中场,而是一个有不俗防守能力的优秀组织者,其传球,控带摆脱,以及后排插上的强大冲击力,都是一个标准的组织者水准。2008年欧冠半决赛上,那支据称为最好的曼联,在面对据称为拉波尔塔上任以后最差巴萨的比赛里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亚亚在中场的覆盖性防守,以及对于皮球本身的出色控制,让曼联那个缺乏技术含量的中场在07年的圣西罗雨夜之后再一次感受到某种无所适从(当然偷偷地说,他们即便是到了今天,也对于类似风格的球队依旧无所适从);而09年国王杯决赛在面对开场被毕尔巴鄂进球的局面,他那个出色诠释技术与冲击力结合的远射得分吹响巴萨进攻的号角,无疑是他三年巴萨生涯里最令球迷记忆犹新的场景之一。

    我始终相信,如果他不是直到黑天鹅执教的最后一年才来到诺坎普,在那个尚未开始衰落的“梦二”里他应该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以及在今日得到更高的评价。

    而放弃亚亚图雷,恰恰体现出瓜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偏执——瓜也许从一开始就认为亚亚在中场传接球过程中,那种源于主角心态的粘球,对于整个皮球流动的过程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而相比之下布少不仅在原地摆脱控球并不见得比他逊色,而且还能够更加迅速从自己脚下及时出球,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通过回撤和防守做墙,使得后防的接应点和中场的接应点更加紧密地联系——事实上皮克的上位,也是由此应运而生的一步棋,此乃后话。

    一言以蔽之,布少的聪明,可以让他对自己技术能力上的优势以及缺陷,有最好的方式加以利用和弥补的能力,成为一个在有球流动中并没有强烈存在感但是实际上不可或缺的人。

风吹蛋的凉 发表于 2012-1-13 12:17:56

本帖最后由 风吹蛋的凉 于 2012-1-13 12:25 编辑

四、三冠王赛季(二)——三叉戟之埃托奥与亨利

    事实上在瓜初任主帅的这个赛季里,梅西在整个进攻体系中的地位,尚未像现在这般举足轻重,即便不去详细地论述整个进攻体系的运作方式本身,进球数的差异就可以作为一种最显而易见的证据——这个赛季梅西的进球虽然已经是全队最高的38个,但是同时作为进攻搭档的埃托奥和亨利分别有34和26球进账,并且在整个赛季中,梅西并没有像后来的赛季那样拥有对点球的绝对主罚权。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细节,从0809赛季直至1011赛季,哈维在球场上的位置实际上是逐渐后倾的,0809赛季的哈维,相比之后的两年更频繁地通过在禁区弧顶以及两个肋部处进行的接应,在这些最危险的位置去完成精确的中短距离直塞球,从而让梅西,埃托奥或者亨利直接受益。而尤其到了1011赛季之后,禁区前这片区域的指挥权其实也已经一大部分划给了梅西,甚至已经常常可以看到哈维(以及小白)在梅西的策动下后插上进入空位制造杀机以及得分的场景(嗯,刚刚结束的那场对米兰的欧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那场比赛巴萨通过这个模式甚至取得了两次进球)。

    可能即便从今天的角度上去看,0809赛季在进攻这一块对于空间的使用,都是瓜时代最出色的——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进攻体系绝对中心的梅西,在0910赛季中期之前以及之后,通过无球跑位制造杀机次数的不可同日而语,某种程度上他那种和有球能力同样杰出的无球能力,还有他早期曾经体现出过的,还算勤奋的前场反抢,都因为他的核心化而搁置。

    这可能就是08-09赛季,相比之后包括本赛季之内的三个赛季,一些最大的不同之处。让我们先不把梅西作为这个章节的主角——因为未来他上镜的机会实在太多,而且就这个赛季而言他的戏份还没有往后的这些年那么突出——而重新把目光投射到曾经在09年的三冠道路上功勋卓著的猎豹和大帝。

    当我们今天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价尚未完全成为历史的萨穆埃尔之时,他作为黑非洲足球史上一面不朽旗帜的地位恐怕早已顺理成章——非洲足球史上从来没有第二个球员像他那样赢得如此为数众多的荣誉,这些荣誉里最为耀眼的,莫过于在巴萨和国米期间所赢得的三次欧洲冠军奖杯;而他在欧洲的足球生涯自1999-00赛季由皇马离开而加盟马洛卡之后,总共在两大联赛里留下的195个联赛进球,同样是对于过去,以及往后的非洲前锋们一个难以企及的纪录;另外,他也是乔治维阿以外,唯一一个曾经在fifa先生评选中位居三甲之列的非洲球星……

    回到正题,自从2004年夏天来到诺坎普之后,埃托奥其实一直都在遭受着某种程度上的误解,尤其印象深刻的一个论调是,他在巴萨生涯里的高进球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罗,哈维,德科这样杰出的队友——嗯,时至今日依旧是多么熟悉的一个调子。但是很多人也许都不会注意到埃托奥作为一个前锋的勤勉,以及他用这种勤勉给整支球队带来的收获。

    很难说历史上是不是有过比他更加勤勉的前锋了,但至少在我看球以来的众多前锋中,在球场上显得比他更加勤勉同时也具备这样高效率的,恐怕真的是无缘一见。为此我还特地翻看了一些自己重新看梦二比赛时候的记录,中间不止一次提及埃托奥通过前场不懈的反抢,为整支球队在前场就地制造出进攻机会甚至得分的例子。而且这个勤奋的前场阻击者,其作为一个前锋本身,短距离瞬间爆发启动的能力出色得令人瞠目,甚至曾经有过在国家德比上从中线靠后的本方边路开始加速最后制造点球的经典案例——也许这并不像罗纳尔多一样,通过最敏锐的意识在第一时间甩开整道防线那么星光灿烂,然而这种爆发启动的能力,在具备一定空间的情况下也是一种足够令对手望风而逃的致命武器。

    有的时候,同时代球员,以及不同时代球员间的那种纵横向对比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当提到埃托奥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到同为非洲前锋,并且在同时代亦有惊天动地作为的象牙海岸人德罗巴;同样的,埃托奥也让人联想到同期在西甲赛场上,年龄相若的两名顶级射手,在后来的10年世界杯上同样打入5球的弗兰和比利亚。

    这里比利亚我暂且不表,但是我想特别提一下弗兰(也许和主题的关系不是太大,但是很有必要),他这种类型的前锋,在足球场上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类,具体表现在球风本身有一种充满了感染力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抽象的名词来概括就是…..艺术家型的前锋,他们虽然也和平常人一样,能够捡漏,也能够抢点(当然这种太过于普通的进球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取悦观众的最佳方式),但往往会在职业生涯中大量地制造充满纯粹艺术质感的进球,尤其是富于观赏性的弧线球,以展现他们脚法上的出众,并且具有不俗的进攻组织才华。意大利这个国家在60-70一代的攻击手里,这种类型球员不在少数,巴乔,佐拉,皮耶罗,托蒂,以及荷兰的博格坎普,或多或少地都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弗兰是最近的一个,但愿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的球员……

    至于魔兽,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米歇尔斯体系里完美中锋的代表——以绝对的力量来形成绝对的威慑力,而出色的背身处理球能力以及在对手防区腹地区域出色的肉搏能力,不仅仅可为他自己在相应的区域里赢得战绩,同时也能够让后排插上或者跑到足够空的接应位置的队友获得皮球之后形成杀机。相比埃托奥,他的射术本身可能略显粗糙,短途的爆发力也见逊色,但在绝大部分的战术体系里,以他作为桥头堡去打造整个进攻战术,无疑是很多教练梦寐以求的——其实这两个人,虽则终究是两种类型,但毕竟最终殊途同归地站在蓝领阶层的某种高峰……

    当然在埃托奥之后,就必然要提到08-09赛季三尖刀之一的大帝。

    作为70一代的攻击手中极富统治力的一台战争机器,不可否认在从北伦敦来到诺坎普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巅峰时代的那个海布里之王了,即便是在08-09赛季,这个标志着他在主流联赛舞台上最后辉煌的赛季里,他其实已经更多地在使用自己的聪明,而不是曾经赖以仰仗的恐怖冲击力为整个团队做贡献了——不过归根结底,这也是一种在黑天鹅最后一年一系列失败尝试之后,一种对他更成功的使用方式终于被寻找到的结果。

    简单地说,即便在亨利总共打入130个英超进球的5个赛季里,他恐怖的个体统治力下,掩藏着一些并非无懈可击的缺陷,尤其是他在一些小细节上并不如年龄相若的罗纳尔多或者劳尔那么聪明,尤其在一些小球的处理方式上和罗尼的差距(这种更多可以称之为天赋),可能是这两个人之间最大的差别——简单地说,他拥有充分利用空间的现象级能力,但是从来都不曾是一个顶级的空间制造者,而这种技术上的缺陷实际上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愈发明显,因为对于他这类球员在球场上进行统治,所赖以仰仗的短距离爆发性冲刺,以及长距离的持续速度,都会在岁月如梭中不断退化,而这对大帝这样的战争机器型球员而言是很致命的——再加上作为一个边锋出身的射手,他擅长于正面的冲击,而诸如背身拿球这样的技术事实上并不出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挥方式。

    于是,即是巴萨整个战术思维,无论里杰时代和瓜时代的神髓上多么相去甚远,有一点始终都是共通的——对于主动创造空间的强调,里杰的方式更加蛮不讲理并且更加依赖进攻球员的个人才华,体系性一直都没有达到严密的极致。瓜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案并且在他的第一年收到了奇效,而这个方案也依稀让亨利找到了在枪手时代的一些感觉。

    简单地说,简化大帝的任务,将制造空间的任务尽量地交给那些创造空间能力超群的球员(哈维,小白,梅西),而尽可能地发挥出亨利无球跑位和接应时的能力——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0809赛季,他对于团队的很大一部分贡献,都是通过从左侧肋部或者中路,在并不拖泥带水的少数次触球之后,就如一把利剑般直刺入对手的心脏。简单地说,在对手的左侧防区已经显示出足够松动迹象的时候,他依旧能够有足够的把握至少在正面强硬地扒掉一个防守队员,这也是他颠峰时期最擅长的进球以及助攻方式之一——那一年联赛主场4比0击败瓦伦西亚之战算得上是该赛季中前期这种思路的经典之作,而在来年的赛事里,5比2击败里昂中的梅开二度,以及4比0击败拜仁一役里那次插入底线并助攻梅西得分的传球,以及那场史诗般的6比2里两次得分,都是这种思路下应运而生的经典镜头。

    如果说要给那一年的亨利找到一个类似的参照,我会给出的答案是保加利亚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梦一”基石之一的斯托伊奇科夫,这两个人的风格在某些方面其实很相似,尤其是队友配合制造出足够的空间之后,所能够展现出的中长距离正面冲击力和速度,以及能够通过非常聪明的无球跑位能力溜进对手防区的盲点——当然前者在空间被松动之下所能够展现出的统治力更出色,而后者的“足球意识”可能更好一些。也许,瓜能够成功使用亨利一个赛季,是得到了自己球员时代和霹雳火合作过的启示?

风吹蛋的凉 发表于 2012-1-13 12:18:59

本帖最后由 风吹蛋的凉 于 2012-1-13 12:28 编辑

五、三冠王赛季(三)——人生赢家

    很久没有好好地更新这篇文字了,但是在写这篇文字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所写的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巴萨本身,或者说已经不仅仅是克鲁伊夫-瓜迪奥拉的巴萨所象征的一种理念传承,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篇严重地渲染上了自己色彩的,或多或少涉及了众多足球界退役和现役名将的文字…..不管怎样自己挖的这个坑实在太大了,因而只能继续慢慢地填,直到把这个坑勉强填满的一天。

    让我们以一种最跳跃的方式开始这一篇文字的叙述,直接从最前方建功立业的埃托奥和大帝,越过中场而回到后防线——站在现下去回顾当初,也许瓜对于后防线的苦心经营,较之他对于最前线的打造,具有更加深远的战略价值,而且可以相信这恰恰一直以来都是在瓜计划之内的一步棋。

    2008年夏天,当初遭到曼联“偷菜”行为而出走的皮克,在老特拉福德度过了并未受到弗格森真正意义上赏识过的三年(皮克2004年远走英伦,但是曾经于06年夏天回到西班牙为萨拉戈萨效力过一年)之后,以一个白菜价重新回到了诺坎普。这笔交易本身在当初被更多视作是一种补充,一方面,加布里埃尔.米利托长期缠绵病榻让巴萨07年那笔大数额的交易始终无法实现其价值;另一方面,和里杰卡尔德于同一个夏天登陆巴塞罗那,并且在梦二的整个历程中立下过不可磨灭功勋的墨西哥中卫马克斯,其状态在2006年以后已经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后卫线本身的重组势在必然——而同一个夏天,可以胜任后防线所有位置的乌拉圭后卫卡塞雷斯以一个不菲的价格来到了诺坎普也是一个明证(尽管这位现今乌拉圭队的主力后卫在这里之后的一年并不顺利,不过这是后话了),还有就是阿尔维斯,考虑到他的重要性,在叙述08-09赛季的前期过程时,一个单独的章节是必须的,而且在未来的填坑岁月里他可以出场的时间有的是……

    事实上,在现在的人们谈论正在进行中的瓜迪奥拉时代之际,他对于整个后防的重组计划往往会被更加显眼的,诸如XIM魔鬼三角这样的出彩人物所掩盖,然则这个后防重组,甚至可以说是将后防最大程度纳入整个控局体系的全盘计划,其重要性可能丝毫不亚于打造中前场的体系。

    简单地说,瓜氏打造新的防线,其核心的思维某种程度上是契合里杰时代最正统的配置的,队长普约尔在不受伤的情况下必定是不可动摇的第一块基石,而与其进行搭档的角色,是需要一个具有不错的出球以及组织控球能力的中后卫,就如同马克斯在梦二里所扮演的那个角色一样。这样的一个配置其最优化之处在于,一方面能够尽量好地清理掉本方方区内显而易见的以及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能够最好地做到连接后防线和中场,从而将后防线纳入整体的传控体系。

    马克斯一直都是“控球中卫”的理想人选,并且其实在瓜的第一个赛季里,他在中卫位置上的顺位理论上也一直在皮克之前。其实回想一下黑天鹅的那支“梦二”,马克斯作为一个出球点,其对于整个传球网络的流畅运转,以及作为一个实在的进攻发起点所作出的贡献真的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一脚的长传能力,恐怕是皮克这一辈子都望尘莫及了……然而作为一个中卫,他的失误率有的时候也显得高了些,位置感,清理球的时机掌握,这些非常关键的环节上他都会时而出错,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中卫,他的“出球”能力即便在他状态严重下滑的09年以后都还是亮点频繁(包括在国家队,10年世界杯上有揭幕战的进球,以及对法国一役助攻小豌豆的精妙直塞),但是其“清球”能力,即便是在他职业生涯最好的时期,也远远不能称为完美,至少和身边的队长普约尔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而这种控球型的中卫,往往兼具极为出色的带刀功能,他们在世界足球的漫长岁月里可谓比比皆是——比较近的一个例子,是02,06,10三届世界杯巴西队的主力中卫卢西奥,在防守端来说他的顶防和上抢要比皮克积极很多,相比之下皮克在防守时更多采取“战略撤退”型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取决于一些先天的优势和不足,当然由此也造成一系列为人诟病的特质);再远一些的话,西班牙队和皇马的铁血队长耶罗,以及90年代中后期和世纪初荷兰队中担任队长,并且也曾经在范加尔和雷克萨奇时代的巴萨留下烙印的弗兰克.德波尔,也是属于这种偏重控制和组织型的中卫(当然,耶罗的职业生涯,是从前腰开始退到后腰,最后退到中卫位置的一段历史,此处不必再详述),可能我还漏掉了同时代“超级拉科”的著名不老传说,巴西裔的西班牙前国脚多纳托,当然相比前两者他也许不是那么声名卓著。至于再远一些的历史,也许要提到两个传奇人物了——看过梦一或者了解80末90初那支伟大荷兰队的人们一定认识的罗纳德.科曼,以及更早的阿根廷传奇球星,被称为el gran capitan的丹尼尔.帕萨雷拉。

    于是又要不厚道地提到弗格森了,前文本人就已经说过一句话,留埃文斯而听任皮克回到诺坎普,至少可以证明一件事,再出色的英国教练,终究还是英国教练——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像皮克这样类型的中卫,在英式442的僵化战术体系之下,反而会更多地暴露出其在防守端的弱点。在英式442拼速度,拼力量,或者更确切地说拼运动力的踢法中,中卫往往被赋予了很纯粹的清理球职责,清理球能力平平的中卫最终都不可避免地沦为媒体和球迷的靶子——没办法,英国人从来都意识不到控制对于足球的决定性意义——因而也许,皮克和埃文斯易地而处,皮克的遭遇不见得会比那个现在可怜巴巴的北爱人好到哪里去,因为他在技术层面上的弱点在英国的赛场上根本没法掩盖,相反其弱点会被更加放大。

    当然要加一句话,弗格森在这个夏天引入菲尔.琼斯这个动作,起码表明他比正常的英国教练还是视野开阔多了——虽然本文的作者喜欢这么多嘴道,弗格森用了一辈子参透的那件事,其实被瓜从一开始就在作为其战术理念的基石……

    皮克对于巴萨的意义在之前的文字中已经有所涉及,这种意义在进攻,控制和防守三个环节上都始终在体现——进攻上,他是一个潜在的进攻策动点(可以看下前几周西甲巴萨对巴列卡诺一役中比利亚的那个进球),以及进攻终结点;在控制上,他是连接中后卫和哈维,小白,布斯克茨甚至梅西时最重要的一个拿球和出球点,在保证皮球整体流动的过程当中具备战略性的意义。

    但是我想将他的防守这个环节单独列出来解释,从某个角度上说,普约尔的存在往往最大程度上弱化了皮克作为一个中卫时,在位置感以及转身能力上存在的缺陷。皮克的正面防守能力至少还是值得信赖的,但是侧身以及转身的防守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要命的疏漏,加之他的震慑力说实话还是很一般的,10年巴萨在梅阿查被国际米兰击败的那场比赛,皮克这一侧的防区基本上自始至终都是对手重点打击并且形成威胁的关键区域;还有就是作为一名中卫的间歇性短路——09年斯坦福桥之役被主裁奥夫雷伯放过的手球,10年世界杯面对巴拉圭时在本方禁区愚蠢的送点球推人,同年欧洲杯预选赛上对苏格兰时的乌龙,还有本赛季圣马梅斯雨战上的那个乌龙球,这些球本身都个个致命,结果每一次本队都最终逃过一劫,这个除了用人生赢家光环来解释,实在没有其他可以说的了……

    可以说,正是皮克,以及阿尔维斯的到来,让瓜对于后防经营的轮廓显得逐渐清晰起来,前者延续了巴萨——无论是诸如克鲁伊夫本人还是雷克萨奇这样的克鲁伊夫主义者,还是范加尔这样的米歇尔斯主义者,或者是里杰卡尔德这种偏米歇尔斯主义的骑墙派都不曾放弃过的控球中卫传统;而后者,则成为巴萨过去三年里逐步演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柄绝世名剑。

风吹蛋的凉 发表于 2012-1-13 12:20:54

本帖最后由 风吹蛋的凉 于 2012-1-13 12:28 编辑

、三冠赛季(四)——可能是史上传奇右后卫之一

    先需要插一句,这一章节的长度,可能是异乎寻常的……

    于是,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另一名新援,2008年夏季转会市场上巴萨投下的另一枚重磅炸弹,从塞维利亚签下的巴西右后卫达尼.阿尔维斯。其实,如果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去审视2008年夏天巴萨的转会操作,一定要以“非常成功”来描述实在显得有些牵强,毕竟前文提及了有赫莱布这样一笔转会,甚至让诺坎普成为了毁掉这位白俄罗斯天才的殿堂;还有就是总显得有些鸡肋的万能补丁凯塔,虽然并非一笔失败的交易,但是随着瓜整个战术体系的完善以及创新,这位99年的世青赛金球总是在他上场的时间里,显示出与全队不甚兼容的特性。

    但是08年的夏天有两个手笔,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了构筑巴萨整个体系的核心元素——我相信在这里用这个词非常合适——其一就是之前一段所叙述的搞怪天王皮克,而其二就是在未来的岁月里,飞翔并覆盖着巴萨整个右半边球场的,永不沉没的铁达尼号,阿尔维斯。

    说道阿尔维斯,就需要提到他的塞维利亚时代。

    从某个角度说,塞维利亚真的是一支在足球理念上和我所信奉的东西有些格格不入的球队,所以我有的时候也很诧异自己为何一直以来对这支球队有这样的偏爱。在这支球队的颠峰时期,他们对于强边的信赖程度,恐怕是西甲那么多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即便是那支曾经以边路的威慑力而名震天下的瓦伦西亚,其对于中路策略的经营方式也往往在不经意间为人所忽略。

    而阿尔维斯,无疑就是塞维这种边路策略最杰出的代言人,尤其是该队最顶峰的0506,0607以及0708三个赛季里,阿尔维斯和纳瓦斯的右边路成为过绝大部分对手的梦魇。在塞维时代,阿尔维斯往往以一个右边后卫的身份,成为全队进攻的发起策动者,其扮演的角色,和同为巴西人的麦孔,颠峰时期在国米的表现,有某种思维上的神似性……当然这两个人的特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此处暂且不表。

    而另一方面,塞维利亚当年德尔尼多苦心经营的,无所不能的南美球探网络,一次次用白菜价格将出色的拉美球员带到皮斯胡安球场并且培养成才,也在那个时代成为被足坛誉为典范的经营模式。不仅仅有阿尔维斯,还有比阿尔维斯晚一年来到Hispalis的“野兽”巴普蒂斯塔,当然还有同为巴西人但名声没有那么响亮的雷纳托和阿德里亚诺(后者后来也在10年的夏天加盟巴萨),当然,请不要忘了迭戈.佩罗蒂,一个在被塞维利亚球探发现之前,仅仅效力于阿根廷第二级联赛球会的球员……

    言归正传,2007年夏天阿尔维斯未能成行斯坦福桥,虽然说可能有点偶然,但是我也许可以不负责任地猜测下,其中也是有巴萨从中作梗的因素在(然后因此车子只能从巴萨那边低价收走了年过30的贝莱蒂)——我清楚地记得2005年夏天巴萨,皇马和塞维在拉莫斯的转会赛跑里曾经达成过某种协议,协议本身就有类似阿尔维斯的优先购买权这样的字眼。而且不管怎样,一年后在2008年的夏天,阿尔维斯成功登陆了(风雨飘摇的)诺坎普,事后看来,这不得不说是巴萨和阿尔维斯之幸。

    赞布罗塔在巴萨的两年各种不成功的经历加之岁月不饶人,以及奥莱格的能力有限,使得在瓜的后防体系重建过程中,右后卫的洗牌较之中后卫显得更加势在必然。特别提下前者,现在回想下,他在诺坎普的不成功生涯,与其归结于自身状态的下降,还不如说是习惯了意大利足球战术体系的他,对于里杰卡尔德所倡导的那一套战术理念的极度不适应的结果——意大利足球比之里杰那个改良了的米歇尔斯体系,更加注重在整体攻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协防保护,在西班牙足球的那个大环境下,他并不明显更出色的单兵防守能力,以及缺乏足够个人英雄主义表现的现实(后者对于西班牙的边后卫来说非常重要),让他始终无法在这种战术体系下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于是08年夏天,他回到了意大利加盟了米兰,和后来小罗的目的地一样;而能力终究有限的奥莱格,则去了阿贾克斯。

    插一句:于是我发现,当我试图按照主线去叙述瓜迪奥拉重建巴萨并且将巴萨引向历史性的不朽伟业这段历史的每一块拼图时,在不同的拼图上总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航线情况,但是本文本身在尽可能做到论述严谨的时候,还是需要很多随性所致的成分在,所以我就不管那么多了……

    从08年夏天开始直至今日,当我们的目光长时期地聚焦于不断提升自我的小白以及梅西之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达尼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也在另一个位置上不断地提升和升华自我的价值,也让全世界的球迷见证着一柄绝世奇刃的铸造过程。当不少的巴萨评论者纠结于谁比谁在战术体系里更不可或缺这种在我看来很无聊的问题之时,我只想说一句,在这个体系里,阿尔维斯同样具备战略意义上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09年下半年开始亨利状态下滑之后,巴萨这个团队中,达尼成为了“运动力”元素的最大源泉。

    从战术意义上而言,如果要明确定义达尼的作用实在太困难了,因为太细致因而复杂,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演他的战术价值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这三年多时间里他的作用,那就是“战争机器”——这是一个我很喜欢用来定义某一类球员在球场上发挥作用的词汇,达尼可以说是当下足坛最具有杀伤力的战争机器之一。但笔者一时间却又很难找到一个下笔点,实在是因为坑挖得太大太深,而达尼本身就已经需要很大的篇幅来填了。

    简单地说,达尼在巴萨右路所体现出的这一系列功能,从上世纪末直至本世纪中叶的罗伯托.卡洛斯,在其皇马和巴西国家队的生涯中也有过不彻底的体现,即一种全新的足球位置——锋卫。细心观察巴萨比赛的朋友往往会觉得他在球队中的站位,与其说是一个边后卫,还不如说是一个可以控制整条边路走廊的边锋。因为这种足球设想在巴西夺得第五座世界杯的352阵型里有所体现,所以显然这也绝非是克鲁伊夫-瓜迪奥拉主义的独创概念,甚至可以说,只有巴西的足球环境,才可以孕育出让这种理想成为现实的球员(这个本篇后面会详细说)。

    我只能用“战争机器”这个词去概述达尼在球场上的功能,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详细论述巴西人在球场上的战术功能,就如同详细论述梅西或者小白的功能一样,因为冗长而令作者本人自讨没趣,但是有一句话一定没错,他是一柄可以从肋部刺穿对手心脏的绝世名剑。熟悉巴萨的朋友们一定不止一次地见到,达尼以一个内锋的姿态,在得到XIM或者布斯克茨的斜线或者直接给球后,利用自己的无球跑位在大禁区内,甚至是小禁区角附近拿到皮球的镜头——这种已经被巴萨视为常规手段的进攻模式,因为达尼的存在而成为现实,并且和梅西走廊一样成为对手挥之不去的梦魇——往往达尼在这个位置拿球就意味着对方防守高危警报的拉响。就这种进攻模式而言,在三冠王赛季里体现得也许还没有那么彻底,但是在09年之后随着“三叉戟”逐渐过渡为更具瓜氏标签的“魔鬼三角”,达尼也由此获得了右半场更大的发挥空间。想想2011年的欧冠决赛,仅仅在下半场巴萨就通过这样的进攻模式制造了至少两次必杀的机会,第一次达尼的一对一射门被范德萨奋力化解,而第二次其溜进底线回敲后梅西的脚后跟射门力量不足被补门的后卫清除;而同样是上赛季的欧冠对矿工一役中,小白那次大斜线的过顶后他切入所打进的一球,也是一个极具内锋特色的佳作。

    尚未提及达尼作为一个结合了边后卫,前卫,右边锋,右内锋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球员,其在球场上表现出的其他作用。在整个传控的体系中,达尼的存在,为巴萨的整个传球网提供了足够的宽度,尤其是,作为整个团队里和梅西默契最佳的球员,他和梅西之间的小球配合一直都在成为巴萨进攻重要的策动点——有一个进球非常能够体现这个层面的意义,2010-11赛季巴萨主场5球横扫皇家社会一役,梅西和达尼从中场右侧边线开始,通过连续的四次撞墙成功摆脱了皇社8名球员所组成的两道防线,最后由梅西将球打入,这个球在我看来是上赛季西甲最佳进球之一,完全体现出“球死人活”的小组配合精华思想。而阿尔维斯持球从肋部强行突破的能力,往往在其现象级的空切能力之下被人有意无意地无视了,还有包括其组织进攻的能力尤其是最后的直塞一下,几乎可以堪称是边后卫中的历史最佳之一。当然,作为一个锋卫,他在巴萨整体无球反抢的过程中,都往往是压在禁区前沿第一线的球员,这个细心观察就很容易发现。

    当然我没有提及达尼的传中能力,因为他这方面的能力真的不怎么样,尽管在刚刚结束的那场国家德比中利用传中助攻了一次小法……可能这也是他在作为一名锋卫的时候,技术层面上最大的弱点了。相比巴西五冠时的两翼卡洛斯和卡福,或者相比同时代同为右路的麦孔,他不具备通过大弧线或者平快球找到位于禁区中央队友的传中能力,并且在整个攻防的过程中,由于巴西国家队对于整体协防的要求与巴萨的不同,因而其在国家队的发挥往往为人诟病——在巴西国家队,他难以作为一名锋卫而存在,在纯粹的右后卫职责上他并不能做得像卡福那么出色。

    之前我曾经略微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边后卫其实是巴西足球一个真正一直以来都令其他足球帝国所高山仰止的位置,相比他们层出不穷的现象级攻击手,在左右边卫的位置上他们领先世界足坛的身位更加遥不可及——这一点似乎一直以来没有被很多人所着重提及过,但是起码在攻击手的位置上,巴西的邻国阿根廷,还是能够以二十年左右一位现象级人物的速度抗衡巴西,而在边后卫的位置上……

    事实上边后卫可能是被足球本身忽略得最为严重的一个位置,尤其是欧洲足球培养体系那种无法摆脱的思想桎梏里,始终对边后卫的个性化持有某种排斥的态度(当然,其实不仅仅是边后卫),或者更确切地说,始终都不能像巴西足球那样,将边后卫的进攻和控制职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以下一段算是我的吐槽)所以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低估着实际上早已是世界最佳左后卫的马塞洛,他可能在绝对能力上略逊于右侧的同胞达尼,但是其在皇马左侧所发挥的战略级作用我想甚至是连穆里尼奥本人都是无法去否认的——可能是我的足球观在作祟,但是在我的认知体系里,马塞洛的价值绝非阿什利.科尔或者埃夫拉之流所能够企及,因为最优秀的边后卫,应该是超越单纯战术层面的存在,欧式边后卫最出色的点,往往都仅仅是战术执行能力,以及边路的防守能力,而在超越战术层面的打破动态平衡能力上,完全不能够与顶级的巴西边后卫所相提并论。

    至于巴西历史上以及现实中优秀的边后卫,还需要列出那一长串名字吗(当然在这样一个篇幅里我真的没有精力一个个评论过来,再者其中一些人的比赛我暂时看得不是太多)?1970年的世界杯队长卡洛斯.阿尔贝托,1978年三四名决赛面对佐夫打入世界波进球的内利尼奥(或者老派的翻译是内林霍),遗憾上述两人我都还没有怎么看过,但1982年“艺术巴西”里那个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阐述“锋卫”价值的儒尼奥尔,已经让我有焕然一新之感,而他在86年世界杯上被桑塔纳移位到中前卫的位置上之后同样有不俗表现。1986年世界杯上的那个右后卫若西马尔尽管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名不见经传,但是在世界杯上还是留下过两个精彩的进球(对北爱的凌空抽射,以及对波兰那个展现出色冲击力的强行切入后小角度打门)。更近一点的,94年的两边若尔济尼奥(就是尤尔津霍,这个翻译还是注明一下虽然我完全不想用)和布兰科,98年,02年和06年三届世界杯上的卡福及卡洛斯——特别注明一下,02年的卡洛斯打的同样也是一个类似于“锋卫”的位置,他在具有一定空间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冲击力与速度之结合恐怕是世界足球史上独一无二的,当然其对于局面的把握能力比较平庸的弱点也让他显得更加战争机器化;而02年的卡福在巴西那个双后腰352的战术体系里是一个边前卫,相比其作为边后卫的套边传中能力和防守素质,其绝对冲击力相对还是逊色一些,要胜任“锋卫”这样的角色似乎显得有些勉为其难。

    说了那么多,最后还是要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毕竟还有新的章节需要继续,况且在未来的章节里达尼还是会被不止一次地提出来的。这段正在前行中的历史,有着这样的一份幸运,瓜迪奥拉对于足球的广阔视野,与达尼作为一个顶级锋卫的能力本身,相得益彰的完美融合,成为了巴萨这段正在前行中的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如同在瓜正在尝试的变革中,达尼被赋予的“转换者”角色一样……

    ps,剧透一下,下一章的标题是“天命之子”,至于所指何人,嘿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克鲁伊夫-瓜迪奥拉主义的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