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托格内亚 发表于 2007-3-16 09:43:00

狐狸~终于找到丁月华的图了

<p><img src="http://img1.tianyablog.com/photo/2007/2/7/2592488_2060317.jpg" border="0" alt=""/></p><p> </p><img src="http://img1.tianyablog.com/photo/2007/2/7/2592488_2060317.jpg" border="0" alt=""/>













特里托格内亚 发表于 2007-3-16 09:44:00

<p>另外转点东西给你</p><p>金声伯版《白玉堂》述评·人物<br/>  <br/>  (按:金声伯版《白玉堂》(或名《锦毛鼠白玉堂》)是在金声伯老师的评话本基础上,由老师之子金少伯先生与老师共同创作完成。它自然不同于其他任何版本的《三侠五义》,同时也与老师口头演绎的评话本有一定的出入(口头版本本就一次一说)。因此,个人将正式出版的《白玉堂》看作是评话式的小说版本,免引起非必要的枝节之争。)<br/>  <br/>  一 展昭<br/>  “南侠”展昭原是石玉昆《三侠五义》中最要紧的人物之一,说是第一男主角也不为过。<br/>  从开始至今,各个版本的《三侠五义》中,随着时移势易,对人物的解释和演绎不断有新的变化,而其中变得最多最大的,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无疑正是这位展南侠。<br/>  最初,展昭是高风亮节的英豪。他武艺高强,声名赫赫。他对帝王全忠,对百姓全德,对朋友全义。可谓是面面俱佳,无可挑剔。旋即成为《三侠五义》中“侠”之一字具象化后的最正统解释,武林豪侠们的道德标尺。并且有意无意间,与由另一种解释凝结成的“白玉堂”的形象隐然形成某种对比。<br/>  随之而后,展昭身上善恶分明,侠义当先的品质,与宽宏大量、顾全大局的性格保存下来,成为他的典型标志。而其他的部分,却随着不同人的演绎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br/>  直到如今,《三侠五义》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也正是因为展昭的新形象:他增添了愈发儒雅的风度,又逡巡于忠义两难的矛盾,一面自拔不能,一面忍辱负重——这样颇具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赞赏之外,更引起人无限的同情唏嘘。<br/>  <br/>  由于展昭的重要性,金版评话小说中,虽以白玉堂为主角,但起头牵线的仍然是展昭。<br/>  只是这里的南侠,既不像以前的展昭那样意气风发,也不像以后的展昭那样痛苦矛盾。<br/>  这是一个干脆的江湖豪侠。<br/>  评话一开,展昭立于西湖之畔。英姿焕发。心情却并不比往日洒脱。不为别的,正是因为新近受封,成了四品带刀、殿前“御猫”的缘故。<br/>  年前相助包拯,心中对这位清官也有一份敬意。但当包拯欲将他荐入庙堂,展昭实在是颇不以为然的:“虽则出身贫寒,却也素不贪功名富贵。”、“出于一片真心,帮助包公,既是为朋友,又是为百姓。”(注1)<br/>  在这个展昭的心目中,对于包拯,完全是平等论交的义气。算起来,反倒是包拯欠了他多份人情。因此所谓恩义两难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对于包拯热心为他举荐、求赏,他虽然是接受了,却是“情面难却,不得不去走一趟”(注2)的缘故。<br/>  我们见展昭到得耀武楼上,“见两旁的羽林军殿卫面孔上全无表情,眼光里却流露出轻蔑之色!展昭顿觉有点气闷,好象被铁链缚住,浑身不舒服。他暗自叮嘱:今日既然来了,那也让他们看看,布衣剑客虽不是朝廷将官,却也有一身本领,仗义行侠,为百姓办事,免得皇帝老爷小看天下英雄义士!”(注3)<br/>  随即,出现了极为戏剧性的场面。宋仁宗为展昭的技艺惊叹之下,脱口而出“犹如朕之御猫耶!”。而在一边伺机已久的包拯当即打蛇随棍上,将此语咬住不放,“敲钉转脚”,把它作为封号给定了下来。<br/>  对于这样的结果,包拯是有意为之、一力促成,仁宗是无可不可,顺水行舟,反倒是身为得益者的展昭,颇有些不情不愿,哭笑不得。“展昭点点头,但并不见得高兴,对今天皇帝的封赏甚至感到有点气愤。”、“况且皇帝只是把我当作一只猫!但老百姓倒尊称我为‘南侠’,此中轻重,不言而喻!”(注4)<br/>  到此,书中展昭的处世态度已是昭然若揭。他接下来谢道:“包大人放心,展昭理当尽心尽力为民为国,定不负包大人之美意。”而包大人也是一听就心里有数:“展昭只讲为国为民,却只字不提皇帝”、“清官要助,昏官便锄!……至于是否得罪皇帝,那他是不管的。”再到给假一月,料理私事。“展昭心想:本来飘然一身,四海为家,如今出门还要请假,实也罗唆!”(注5)更是把作者的意图表现得一清二楚。<br/>  在展昭的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帝王,哪怕是仁宗这样还过得去的,依然是与百姓福祉有着根本性矛盾的存在,可资利用却不值尊敬。台面上过得去也就罢了,内心深处对这个“天子”是相当不满与不屑的。因此展昭即使入仕,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武林规矩”、“江湖义气”,有限的妥协是为了顾全包拯的立场,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也只好对不起包公了,对于展昭来说,其中取舍,是没有什么难为的。对于百姓万民和“皇帝老爷”,南侠的心目中有着分明的壁垒。<br/>  而读完全书更可以发现,凡是书中尊为侠者,无一不是如此!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在金版小说中,对于“侠”的解释和定义,除了疾恶如仇和武艺高强之外,还有一个隐性的标准。那就是在帝王和百姓两者间的取向:亲民为民者方为侠,至于皇帝,在侠者眼中,即算不是昏君,也不过是个麻烦物而已。<br/>  这样的定性,放在一向为正统形象典范的展昭身上,显然比之其他人物更具意义。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版评话小说对“侠”之一字给出的基本答案。<br/>  这个版本的展昭另一个有趣之处是他的世故,甚至狡狯。<br/>  “对分金”的情节,是《三侠五义》中的菁华。金版将这一情节从苗家集移到了郑家店,从白、展二人转为丁、展二人。这样的改动得失先不论,情节本身更为细致合理以及利用性更强却是有目共睹。<br/>  丁兆蕙与展昭因为救人而相识。又不约而同去寻那忘恩负义的郑新的晦气。中夜盗银,阴差阳错各自分金。之后郑新夜半查房,先去的丁兆蕙那里。谁知滑溜如鱼的小丁早已做了手脚,将银两上的标记全部抹去。郑新当堂吃了个哑巴亏,又转向展昭处来。<br/>  对于展昭来说,当时情势尴尬。他来不及藏银改银,一旦被发现,只有表明开封府当职身份,可这样一来,就偏离了江湖行义的原则,落了下乘。首先就要被对面的同道不齿。紧急之下,展昭来了一招虚者实之实者虚,让郑新自作聪明地以为他的银子也动了手脚,口口声声银子是无表记的,结果银两标记赫然俱在,只好与先前一样有苦说不出。<br/>  展昭在这一场心理战中,瞬间将自己当时的劣势和优势掌握在胸。郑新的心理他料得一丝不差,非久通世故者不能为也。<br/>  私以为这样的安排更为合情合理。展昭是飘泊江湖的游侠,终年在外游历。人与事都经历得不少。他到处行侠,必是既怀君子之腹,也深解小人之心。所谓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自然是因为猎手更为狡猾的缘故。否则一味方正不通人情,早不知遭了几回暗算,又哪里会来“南侠”的赫赫名望。<br/>  也许因为最初版本的人物的确失之单薄,对展昭这一人物的诠释可算是与时俱进。在金版评话小说中,由口头文学继承而来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对侠文化独特的理解诠释,将一个前所未见与众不同,但显然更为合理合情的展昭描摹出来。<br/></p>

特里托格内亚 发表于 2007-3-16 09:45:00

二 蒋平<br/>  蒋平是我个人在这一版小说中,除却锦毛鼠白玉堂之外,最为衷心喜爱的一个角色。<br/>  北方评书常是大开大阖,满目燕赵豪杰,遍地金戈铁马。<br/>  南方的弹词、评话却津津乐道于“聪明”二字。<br/>  《三侠五义》也不例外。通篇《白玉堂》,斗智远超过斗力。而以智谋著名的“翻江鼠”蒋平自然是处处得以大放光芒。<br/>  蒋平出场的时候白玉堂已经闯过皇宫,杀人留名。之后悠哉游哉躲在太师府,闯了祸不算还准备看热闹。这时老二“彻地鼠”韩彰、老三“穿山鼠”徐庆、老四“翻江鼠”蒋平不期而至。<br/>  虽是与其他两人一齐出现,但蒋平开场就已与众不同:偌大的东京,机敏无双又胆大包天的锦毛鼠到底会落脚何处,被这个病夫一料就中。他对于白玉堂深刻的了解和他自身高明的智谋已见冰山一角。<br/>  “弟兄之中他虽是老四,但几个哥哥凡事都要听他三分。就连白玉堂这样天不怕、地不怕,只要看见蒋平,也毫无办法!”、“因此白玉堂经常要与他争争吵吵,口上从来没有服过蒋平,但心里对他实存三分敬畏……所以白玉堂见了蒋平最头痛,可有时候心里不得不服,他有道理!”(注6)<br/>  蒋平自出场开始,就对包括白玉堂在内的所有人的心理行为把握得入木三分,因势利导。在一段接一段的传奇式经历中,他既是牵线的桥梁,又是把握全局的高手。<br/>  近年来喜欢锦毛鼠的,大都对陷空四鼠颇有微词。尤其是蒋平,总念他将心计全用在自家兄弟的身上了。<br/>  金版小说中,蒋平可算是最懂得利用形势,趋利避害的一个。然而统观全本,却会发现,他实在是最最辛苦的一个。<br/>  钻天鼠仁厚宽容,对白玉堂宠溺而又毫无办法;彻地鼠韩彰性情耿直,真要惹怒了就是硬碰硬;穿山鼠徐庆粗豪率直,对人对事则颇有点没心没肺。四人中真能派上用场的,只有一个蒋平。<br/>  小白老鼠闯祸的本事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厉害,蒋平不能尽管,又不能不管。知道对这个犟头倔脑的五弟不能硬来。因此常常是捋顺了他的毛,再绞尽脑汁往正路上拉。苦苦在五弟的天性和现实利害中求取一个平衡。<br/>  蒋平是聪明人。从旁敲侧击的劝说,到事出无奈的教训,再到振振有辞的激将。蒋平处处用尽心机,却处处都不是为了自己。仔细想来,一个差池,他便是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此岂为聪明人所取?<br/>  众英雄缉捕花冲,追回九龙冠。一是为民除害,二是义助青天,而对于蒋平来说,最重要的却是为了五弟白玉堂。<br/>  “包公……说皇帝对白玉堂闯宫之事暂不追究,但务必擒住盗皇冠之人,方可将功折罪!”、“好!蒋平心想我就只要这句话!……只要我们能捉拿盗贼,不管是谁捉拿的,全算在白玉堂头上”(注7)<br/>  直至水擒花蝴蝶,更是光彩照人:<br/>  “忽见花冲往河里一跳,这更是出人意外!欧阳春不识水性,……叹道:‘这煮熟的鸭子又飞了!’”<br/>  “换了平时,蒋平早就下水了。即使蒋平不动,韩彰也早把他推下河去了!但今天却不一样。韩彰只是看看河里的水花,又看看蒋平,一言不发。因为蒋平浑身是伤,虽不致命,但皮开肉裂,能够挺住已经是不容易了,深秋季节再叫他下水,岂非雪上加霜、要他的性命!何况还要擒住花冲这样的劲敌!所以一言不发,暗自叹了口气。”<br/>  “蒋平的眼睛盯着水面,牙齿咬得‘咯咯’响,暗道:难道就这样呆瞪瞪看着花冲逃走不成?这实在难以甘心!今日不看见还罢了,既然在场那就非下去不可!否则,将来有人问起‘花冲是怎么逃走的呀?欧阳春不是在么?’如果说花冲是从水里脱身的,那就情有可原,说起来欧阳春不识水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万一问起:‘当时蒋平在不在呢?既然他也在,那花冲又怎么逃得走呢?’……即使抛开这一点不论,我也对不起二哥、对不起白玉堂、对不起自己!……今天就是搭上性命也不能让花冲从水里逃脱,要死就死在一起!”<br/>  “蒋平想到此处,豪气陡增,喝道:‘花冲!你休想逃命,爷爷翻江鼠蒋平追命来了!’音断身起,‘扑’地一声已没入水面。”<br/>  “蒋平这次总算对花冲报了姓名,但韩彰知道,蒋平这是在拼命了!”<br/>  “蒋平伤口一碰到冰冰冷的河水,浑身就像针刺一样,通得头脑发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死!要挺住,要死也要拖住花冲一起死!”<br/>  “一面将花冲拖上来,一面喊道:‘逮住了!花冲逮住啦!’但话音刚断,人却昏了过去!”<br/>  “欧阳春抱起蒋平,说了一句:‘蒋四弟,英雄!’欧阳春已是四十开外的人了,性格内向,感情也很深沉,一般情况下极少意气用事,更谈不上当面夸奖别人,但今天这句‘蒋四弟,英雄!’却是从心里发出来的!”<br/>  “现在总算一口气回了过来,说道:‘欧阳兄,不碍事!花冲这小子呢?’”“蒋四弟放心!花冲插翅难飞!”“蒋平喘了口气,说道:‘这可不要紧了,老五的事总算可以了结了!’”(注8)<br/>  ——可知此人机智表面下,铮铮骨气,拳拳情意。<br/>  就连冲霄楼一事,蒋平也是处处小心在意,他一面拜托卧底于对方阵营的黑妖狐智化为五弟护航,一面在出行之时“溜到颜仁敏身旁凑在他的耳旁说道:‘颜大人,我和老五是弟兄,老五和你也是弟兄,咱们弟兄加弟兄,那就不必客气了!’、‘我蒋平有一事相托,待你们到了襄阳之后,你得想法看住他。别的地方都可去,就这襄阳王府千万不能让他去!铜网阵机关厉害无比,进者无一幸免,要是老五有什么意外,嘿嘿!我蒋平认识你,手中的家伙可不认识人!’”(注9)<br/>  ——得兄若此,夫复何求!<br/>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傲视天下的白玉堂最终毕命于此,却不知这个最喜与他斗嘴,却又最懂他、最宠他的四哥该是何等的伤心……<br/>  机变百出的人物常常失之厚道,以至失了人心。但不知是否因为评话本身幽默机智的个性,所描写的人物敏捷而又明朗,越是聪明越是可爱。私心里以为,既然《三侠五义》中群侠多为江浙一带人,则以这样的方式来诠释或者更合原意。

特里托格内亚 发表于 2007-3-16 09:45:00

三 欧阳春<br/>  “辽东大侠”欧阳春是南方人眼里的北方豪杰。<br/>  令人深为折服的是此人气度之宽宏。他与展昭天性的仁厚有些不同,乃是一种目光远大、修养至深的积淀。举手投足自有法度,泰然自若,令他人见而自愧。<br/>  邓家堡追擒花冲,欧阳春一度独对群凶,双拳难敌四手,可说是凶险非常。但他从头至尾沉着应对,有勇有谋,以一人之力震慑群凶,可谓万夫莫敌,隐然宗师气度!<br/>  而叫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他与锦毛鼠白玉堂的一段不打不相识,忘年而论交的故事。<br/>  话说欧阳春因行侠义反遭人诬陷,被指与倪太守合谋盗劫霸王庄。出事时“四鼠一猫”尚待罪天牢,唯一可以出动的只有一个桀骜不驯的锦毛鼠。目无余子的小白老鼠将哥哥们的叮嘱抛诸脑后。公然以缉捕江洋大盗的名义搜寻欧阳春。很有本事地惹火了向来宽厚的北侠。<br/>  于是摔了白玉堂生平第一个大跟头。<br/>  之前无论是大闹东京还是戏弄御猫,上至皇帝包大人,下到四鼠一猫丁家兄弟,没一个不是家宅不宁、头大如斗。白老鼠纵然自己也吃了些苦头,总得来讲却是值回本钱的。惟独这次,连半点还手的余地也没有。<br/>  西湖边上一场相斗,终于叫锦毛鼠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害得这只薄皮老鼠甚至动了上吊的念头。<br/>  欧阳春起初恼白玉堂不讲江湖情面,后来却发现这赫赫声名的锦毛鼠竟是个天真未脱的孩儿心性。“欧阳春只觉得和白玉堂一下子亲近了许多,口气一变改了称呼:‘白五弟!’”(注10)<br/>  全书对于锦毛鼠白玉堂,最为了解他的应有两人。一是朝夕相处,知根知底的四哥蒋平,二却是这位萍水相逢,却极具知人之明的北侠。<br/>  “欧阳春点点头,想不到名扬天下的‘五义弟兄’、威震东京的‘锦毛鼠’白玉堂竟然还带着三分天真的任性,但又任性得可爱,因为这里面没有丝毫的邪意造作,完全是本性的流露!一个人的可贵之处,往往就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认为是最最普通的真实本性!”(注11)、“欧阳春只觉得白玉堂可亲!别人全讲白玉堂骄,看来这并不全面,一个‘骄’字怎能包括他的全部性格,尽管白玉堂确实很骄,但未曾淹没他的英雄本色!欧阳春被白玉堂的真诚、坦率所感动,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注13)<br/>  北侠本质上的坦直和锦毛鼠天性中的率真无疑产生了共鸣。自此之后,欧阳春对白玉堂坦诚相交,偶尔白老鼠任性使气,北侠也毫不介怀,只以理相论。从此锦毛鼠白玉堂衷心钦服之人,非欧阳春莫属!<br/>  宽宏大量或许不难,但宽宏大量之外还能识得如此璞玉,知其可贵可爱可敬,就非侠之大者所不能为了。北侠之气度人品,确不愧为群雄之首。<br/>

特里托格内亚 发表于 2007-3-16 09:45:00

四 雨墨与艾虎<br/>  金声伯老师曾说他说的书中,有三个可爱的小孩,除了《包公》书中皇娘义子范仲华外,一个是雨墨,一个就是艾虎。<br/>  雨墨的重点描写在白玉堂“三试颜仁敏”的情节中。颜仁敏就是颜查散。白玉堂于东京路上结识的义兄。也是后来代天巡狩的钦差、抗击襄阳王的官方主力。<br/>  初出场时颜仁敏一贫如洗,却心地善良。路见不平,倾囊襄助。引起了白玉堂的好感和好奇。因而假扮落魄书生一试其诚,最终义结金兰。<br/>  这是全书中白玉堂出场时间最长、描写最多最细腻、同时也最为传神的段落。处处透出机巧和幽默,颇有“笑果”。极为可爱。可谓神来之笔。<br/>  而小雨墨在这一重要情节中,喧宾夺主,取代了主人颜仁敏,成为最与白玉堂相映生辉的角色。<br/>  评话本一开始就说,雨墨虽然身为书童,却会老声老气地教训主人!比之不通世故的穷酸书生颜仁敏,十四岁的雨墨要老练通达得多。书中说雨墨“虽只有十四岁,但出门却出了整整十三年!”(注14)一方面表述了雨墨颠沛贫苦的身世,一方面说清了他小小年纪就如此世故的原因。<br/>  雨墨一路跟随颜仁敏,虽然这个新主人不通世故,大人反要小孩照顾,但他脾气好,心更好,因此雨墨虽然有时埋怨,但心中却对他非常敬爱。每当颜仁敏要做些利人不利己的好事,雨墨是一面嘟嘟囔囔,一面仍去拿银子。本质上来说,雨墨的善良实不下于颜书生。且知道利害的他或许还更胜一筹。<br/>  谁知半路上出了个“金拐子”,一路跟着颜相公吃白食,颜相公非但不防备,反而处处纵容。还一副得遇知己的高兴样子。害得雨墨担惊受怕,全力对敌。<br/>  第一次雨墨虽然怀疑,却无证据,只好由得相公。却没想到果然中了那人的坑害,雨墨只好与店主强词夺理,小小年纪口舌如飞,说得店主只收了一半的银。<br/>  第二次金拐子又来,雨墨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还跟自家相公说好了以其人之道还诸其身。可惜相公心地太过良善,人又迂腐得要命。最终功败垂成。好端端地当了行李和贵重首饰才得过关。<br/>  第三次雨墨横下了一条心:要钱没有,要命两条!死活也要拖这个金拐子一起!谁想到峰回路转,金拐子突然成了有钱人,对他们主仆好得上了天。害得雨墨两眼发直一头雾水。<br/>  一段三试颜仁敏,最最辛苦的却是这个半大不小却责任感极强的小书童。对于颜仁敏睁着眼睛往陷阱里跳的行为,雨墨虽然苦恼,却无半点埋怨。他小小年纪,识得世态炎凉,却又懂得真善可贵,善恶分明,实在难得。<br/>  雨墨虽然世故,但毕竟孩子心性,恰好白玉堂也正未脱天真。两个小孩于是闹了个不亦乐乎。一场“三试”,热热闹闹,好看之极。<br/>  到后来颜生蒙冤,则更显出雨墨不离不弃,真情一片。他举目无亲,无力救人,在牢房之外哀哀痛哭,哭到睡着,醒来又哭。直到白玉堂找来,才算见得亲人。白玉堂说一句“天大的事有我”,小雨墨顿时勇气倍增。这一段描写真挚感人,让人更觉这孩子可亲可爱。<br/>  <br/>  艾虎比之雨墨,更多了三分狡猾。可算是一不折不扣的“狡童”了。<br/>  他本来沦落霸王庄为奴,比之雨墨所遇到的主人,显然不知凶恶了多少倍。因此识人相面的生存能力更为强韧。本就聪慧的他偏偏遇到黑妖狐智化,也算是一大一小两只狐狸凑到了一起。<br/>  到后来在智化的授意下,艾虎出首开封府,诬赖马朝贤父子。面对铁面无私的包大人,小艾虎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侃侃而谈,毫不心虚,居然险些就骗过了明察秋毫的包龙图。比之雨墨被白玉堂踢了一脚才扑到轿前喊冤,显然不可同日而语。<br/>  但除却狡猾,艾虎却又有豪侠的天性。<br/>  这恐怕也是书中安排智化做他师傅,欧阳春做他义父的寓意。<br/>  与本质较软的雨墨相比,艾虎自小就显示了江湖人的大胆和侠烈,义字当头,百折不回!公堂之上,被包大人识破了真相,眼看着上了狗头铡,为救义父,这十几岁的狡猾孩童居然死咬牙关,坚持口供不改!大有视死如归的气魄!最终凭这一个小小孩儿,居然将此定成了铁案,连包拯也徒呼奈何。<br/>  怪不道连白玉堂也极赏识这孩子的傲气和大胆。<br/>  唯一显示出艾虎天真未脱的,是他对欧阳春的依恋孺慕。将与欧阳春分别,他恋恋不舍,加了句“你要来的啊”,如同寻求一个保证。稚气中又透出丝丝辛酸,隐然展现出艾虎孤苦无依的童年。<br/>  <br/>  南方人常说某个孩子“老得出”,其中所含意味却是褒贬参半的。一方面赞其聪慧,一方面却又遗憾他多少失却了孩童该有的天真稚气。雨墨和艾虎显然都属于这种“老得出”的小孩。但身世逼出的世故,并未能掩盖他们本质的善良可爱。因此每当书读至这几处,总觉得这两个孩子光彩照人,独具魅力。<br/>  <br/>  <br/>  <br/>  注1: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金声伯著《锦毛鼠白玉堂》P2第四节。<br/>  注2:P3第一节。<br/>  注3:P3第三节。<br/>  注4:P7第一节。<br/>  注5:P7第二节。<br/>  注6:P393第六节。<br/>  注7:P573第七节。<br/>  注8:P766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P767第二节、第六节,P768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P769第二节。<br/>  注9:P1071第三节、第五节。<br/>  注10:P972第五节。<br/>  注11:P973第二节。<br/>  注12:P994第二节。<br/>  注13:P995第五节。<br/>  注14:P169第七节。<br/>

红蝶 发表于 2007-3-16 13:55:00

<p>看评论,这个某展不像原著那样云淡风清,倒像极了何版蕴而不发的跳脱嚣张,对我胃口对我胃口~</p><p>二是四哥,个人心意,见有人说他好,自然欢喜~</p><p>只可惜那只黑狐狸,倒不知金版怎么塑造。回头找找这本书</p>

Aimma 发表于 2007-3-19 14:32:00

看不到。。。。

南威 发表于 2007-3-20 22:01:00

<p>可惜艾虎之后的续文里</p><p>没有什么光彩了</p><p>小时候听评书的时候</p><p>还是怪喜欢这个角色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狐狸~终于找到丁月华的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