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ooka 发表于 2007-2-12 23:37:00

潜水相关

“十一”假期,在北京潜水人去马拉帕斯卡和马尔代夫的潜水员中看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有些人在马拉帕斯卡当地潜水店学习了“标准富氧潜水员”课程;而在马尔代夫团队中更可喜的看到了不少背双瓶的技术潜水员的身姿。<br/><br/>可以骄傲地说,北京潜水人的潜水员的水平,又在全国领先了。<br/><br/>我觉得有必要把富氧潜水技术的使用,以及如何防止氮醉和氧中毒的老话题,在网上开个坛子,让大家都来一起多灌点水进来,对巩固和提高我们潜水员的水平,防止潜水意外有极大的好处。如果我在下面有错误的观点和笔误,还望及时批评和指正,以免误导。<br/><br/>先简单谈一下富氧潜水:<br/>使
用富氧潜水对于提高潜水安全的好处,是公认的。其原理是通过提高压缩气体中的氧含量、降少身体组织的氮气摄入量,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氮醉、减压病等潜水意
外的发生。例如:使用NITROX
-Ⅰ(32%)富氧空气,我们的身体在水深30m处的氮气摄入量,大致等于使用相同数量空气在水深24.4m处的氮气吸收量。由此可见,使用富氧潜水是目
前国际上通用和成熟的提高潜水安全的技术手段。<br/><br/>使用富氧的技术理论,若有人感兴趣则必须参加正规的富氧培训课程(大概25~30小时的理论和装备课程+8~10小时的水下训练课程),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说了。<br/><br/>NITROX
这个名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通用的有“氮氧混合气”和“氦氧混合气”。实际上,我们通常潜水使用的压缩空气,也是NITROX(这个名词则是由氮氧混
合气的英文缩写而来),大致含有78%氮气(nitrogen)、21%的氧气(oxygen)和1%的CO2等其它气体。而“富氧”,则是适量地提高压
缩气体中的氧浓度,潜水员最通常使用的有32%(使用NITROX -Ⅰ标准减压表)和36%(使用NITROX -
Ⅱ标准减压表),而现今最安全通用的气瓶充填方法则是“高压混合法”(由此可见,最安全的富氧混合气应该100%出自有NITROX设备和技术员的潜水
店。也有潜友使用简便的“低压混合法”,但需要安全经验和必要检测设备)。<br/><br/>大多国际潜水组织,将富氧气体潜水员的资格,分成标准级和技术级两种。<br/><br/>根据NOAA(美国海洋环境总署)和美国海军最新修定的允许氧气使用的使用极限,是比较保守安全的氧分压1.6。按照这个规定大致可以换算出氧气的安全使用极限:纯氧的最大使用极限深度为6m;而普通压缩空气的最大使用极限深度为66m。<br/><br/>这
里特别提醒注意的是:66m压缩空气减压潜水的“极限深度”只是理论上的安全极限。因为过度的体力消耗或看到锤头鲨等大型动物,都会导致潜水员血液中的
CO2浓度升高,从而刺激呼吸中枢大量吸气和血液循环加快,导致血液中的氧浓度增加,也许在40~66m之间也会发生氧中毒的症状。<br/><br/>对于
经常做大深度长时间减压潜水的技术潜水员来说,氮醉会是他们在水下相遇“潜伴”,即所谓的“马丁尼效应”。最让他们困扰的是无法辨别氮醉和氧中毒。两者症
状十分相似,但氧中毒主要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且没有明显的体表症状,却不像氮醉一般容易被驱除掉,也没有先期的预警症状。<br/><br/>我把氮醉和氧中毒的比较症状,详细列表如下,供大家参考。<br/><br/>氮醉(“马丁尼效应”):<br/>潜水深度    马丁尼酒       症  状<br/> 30m      1杯   思考能力迟钝,但能意识到兴奋<br/> 40m      2杯   随余氮增加,注意集中能力逐渐丧失<br/> 50m      3杯   产生紧张不安情绪,目眩<br/> 60m      4杯   思考能力丧失,视野明显地变窄变小<br/> 70m      5杯   自身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丧失<br/><br/>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和氮醉的症状比较表:<br/>氧中毒的症状      氮醉的症状<br/>幻觉           幻觉<br/>知觉丧失,痉挛      肢体麻木<br/>间歇性反胃        皮肤刺痛或痒<br/>肌肉抽筋         肢体活动协调性丧失<br/>情绪不安        <br/>头晕目眩         头晕目眩<br/>非理性行为产生      非理性行为产生<br/>视觉模糊,视觉狭窄症   视觉模糊,视觉狭窄症<br/>耳鸣           耳鸣<br/><br/>最危险的意外,事实是:<br/>1、被报道的溺水潜水员大多气瓶中都尚有足够的余气。说明极有可能是因为氧中毒或氮醉,导致潜水员脸部抽搐而吐掉了口中的生命线——调节器。<br/>2、被报道的发生溺水事故的潜水员,被寻回的深度大多在40~60之间,而在66m或以下则很少。说明40~60m是一个常去的深度。<br/><br/><br/>说了这么多,已经学了富氧和技术潜水的XD们,千万不要误会我给大家扔了块砖头!而是想多给XD们些好的建议。我总结了六条准则,供大家参考:<br/>1、学无止境。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富氧和技术潜水课程的XD,还需要漫长的实际经验积累和提升理论水平的过程。<br/>2、
必须对自己的身体能力逐渐地有明确的了解,做渐进式的富氧和技术潜水,不做超过经验范围和身体能力之外的潜水,否则就是冒险。不论是背单瓶还是背双瓶或者
循环系统,不论是使用压缩空气还是NITROX -Ⅰ或者NITROX - Ⅱ,下潜深度和时间的增加,要视自己的经验和体质,逐渐地增加。<br/>3、身体能力的差异,决定了长时间大深度的富氧技术潜水不适宜团队进行。谨慎地选择你所了解的潜伴。<br/>4、要想避免氧中毒,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像开车般处处小心地对待使用氧气。小心地控制好自己的水下活动范围和不同深度不同时间里氧气摄入量。<br/>5、使用配套且符合标准的潜水装备和器材,小心地检测你即将使用的气体,并且检查提供气体的设备和技术人员。<br/>6、提前制定纪律和潜水计划,认真执行标准(空气)减压表、NITROX -Ⅰ标准减压表和NITROX - Ⅱ标准减压表,小心地执行并随时检查潜水计划的执行情况。<br/>

bazooka 发表于 2007-2-12 23:37:00

根据NOAA(美国海洋环境总署)和美国海军最新修定的允许氧气使用的使用极限,是比较保守安全的氧分压1.6。可以简单换算成不同氧分压的NITROX的安全使用深度极限,见下面的氧分压深度递增表:<br/><br/>       0m 10m 20m 30m 34m 40m 50m 60m 66m<br/> 压缩空气   0.21 0.42 0.63 0.84    1.05 1.26 1.47 1.60<br/> NITROX-Ⅰ  0.32 0.64 0.96 1.28    1.60<br/>NITROX-Ⅱ  0.36 0.72 1.08 1.44 1.60<br/><br/>通
过上表可一目了然,使用富氧并不能把潜水员头脑清醒地带到更深的深度,其优点是延长潜水员在安全深度内的滞底时间(NITROX
-Ⅰ:40m以上;NITROX -
Ⅱ:34m以上),并可以大大缩短潜水员的水下减压时间。尤其对于水下生态摄影和水下作业的潜水员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使用富氧和背双瓶潜水,确实有很好
的实用价值。<br/><br/>除非确有下潜深度需要,除非是做商业潜水和工程潜水,建议我等以娱乐为目者,没有必要学习使用氦氧混合气,以及全密闭循环和半密闭循环呼吸调节器的课程,更没有必要投入巨资购买设备,以免造成浪费。

bazooka 发表于 2007-2-12 23:38:00

非常感谢Q教的文章,说是“抛砖引玉”,但实际上是先抛出了一块玉来,引得拜伦诗兴大发哈。<br/>关于富氧潜水,Q教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俺也插不上啥嘴。只好搜肠刮肚地把Q教的几点理论通俗演义一下:<br/><br/>1)引用:“大多国际潜水组织,将富氧气体潜水员的资格,分成标准级和技术级两种。”<br/>也就是说,有用富氧混合气做休闲潜水的,也有用富氧或其他混合气做技术潜水的,各有各的资格。<br/><br/>2)引用:“根据NOAA(美国海洋环境总署)和美国海军最新修定的允许氧气使用的使用极限,是比较保守安全的氧分压1.6。”<br/>PADI
等大部分国际潜水组织将休闲潜水范畴内的富氧潜水安全氧分压值定为非常保守的1.4ata。而技术潜水组织(如:TDI、DSAT)则认为1.6ata还
是可以接受的。有的甚至更细分为水下“工作状态下(如:追锤头鲨时,1.4)”和“静止状态下(如:减压停留时,1.6)”。<br/><br/>3)关于“马丁尼效应”(亦说“马提尼效应”)的随想:<br/>这个词儿是洋人提出来的,中国人一般不太喝“马提尼”酒,所以也不知道喝了两杯马提尼后是啥滋味儿哈。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个理论“本土化”一下,比如“二锅头效应”或“五粮液效应”,建议中国潜协组织一个试验,来填补以下我国潜水科学的空白:<br/><br/>潜水深度 二锅头酒   五粮液酒       症  状<br/> 30m   _杯   _杯         思考能力迟钝,但能意识到兴奋<br/> 40m   _杯   _杯         随余氮增加,注意集中能力逐渐丧失<br/> 50m   _杯   _杯         产生紧张不安情绪,目眩<br/> 60m   _杯   _杯         思考能力丧失,视野明显地变窄变小<br/> 70m   _杯   _杯         自身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丧失<br/><br/>当然要先设定好酒精含量及所使用酒杯的大小,更不能使用假酒哈。<br/><br/>4)关于纯氧的使用<br/>技术潜水员在6m以浅(一般是5m)的深度使用纯氧减压,主要是为了帮助身体尽快排氮,缩短减压时间(谁愿意在水下无聊地呆上一个小时减压?)。因为在这样的深度,氧分压不会超过1.6ata,所以不会有氧中毒的担心。<br/>从未听说过吸纯氧有损健康的说法,反而是很多病人到医院或“氧吧”去吸氧。<br/><br/>以前倒是有过这样的报道:有人昧良心将工业用纯氧当医用纯氧卖给病人吸,那不是缺德吗?<br/><br/>5)引用:“身体能力的差异,决定了长时间大深度的富氧技术潜水不适宜团队进行。谨慎地选择你所了解的潜伴。”<br/>...................................严重同意。<br/><br/>6)学不学富氧或其他,还是应该根据个人的潜水目的、爱好及经济承受能力而定,有了开放水域潜水的资格就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人下到水下做所想要做的事的愿望了,没必要非怎么怎么样不可。

bazooka 发表于 2007-2-12 23:38:00

浅水游:“使用NITROX后感觉,不像使用压缩空气后那么疲惫感,相反 有点儿兴奋感 或 欣快感”。正确,感觉不错吗!<br/><br/>说老实话,发
这个贴是我憋了大半年的一个话题。可以这样预言一下:随着人们认识和接受富氧的潜水观念进步,在21世纪,NITROX,尤其是富氧(21%~40%)将
是最亮丽的潜水普及技术新秀。潜水技术要发展,安全潜水保障要进步,富氧技术的运用就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未来,使用富氧潜水将会象我们在家日常吃萝卜白菜
一样普遍。从最近两年国外潜水发现,有越来越多潜水店开始提供富氧和富氧技术支持,就可以证明。<br/><br/>那么,今后这几年我们XDJM怎么玩潜水?我觉得北京潜水人的潜水员在富氧这方面会有大发展。要不没人催着撵着,干吗有那么多人主动去学富氧课程。归纳几点:<br/>1、强烈建议tan教练,不要只顾培养新人,顾了新人忘旧人,这个缺点要克服一下。能不能给我们的老潜水员们也适当多加点养料,该晋级的晋级,再开个富氧课程什么的~~~<br/>2、建议那些极度省气且长着腮的XDJM没有必要背双瓶,LONGER DEEPER虽然生猛,双瓶背着多沉呀!我们不需要大深度潜水,但长时间潜水用上富氧,可以延长免减压潜水的时间,岂不妙哉<br/>3、建议猫老和我等肺活量大耗气量大的,倒是可以背个双瓶,也学学富氧,省得在水下拍Manta没拍够,就急着找人借气或者提前升水<br/>4、建议明年什么时候,可以组织一两次国外富氧潜水,尤其搞一两次适合蹲点的富氧潜水摄影,让大家过足猛拍狂片和富氧的瘾<br/><br/>大家觉得我的建议是否中肯?<br/><br/>补充一点资料,使用富氧的优点可归纳如下(详细内容,需学习富氧课程):<br/>1、免减压潜水时间极限增加——大幅提高每单次免减压潜水的效率(使用富氧减压表)<br/>2、潜水安全范围扩大——可以有效地防止氮醉和减压病<br/>3、应减压时间缩短——富氧,应该作为技术潜水员“常规武器”频繁使用<br/>4、水面休息时间缩短<br/>5、潜水后的体内余氮残量减低——立志终生潜水的XDJM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议呦,日积月累,大家会饱尝甜头的

bazooka 发表于 2007-2-12 23:40:00

怎样才能在游泳池,潜游长时间.<br/><br/>我们人类的呼吸,是由身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氧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来刺激我们的神经,产生呼吸的欲望来达成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潜水前,利用连续的深而
快的呼吸,降低身体中的二氧化碳,达到能在水中多停留的目的。不过深呼吸不要超过3口,否则在我们潜到极限时,有可能造成潜水昏迷(也叫黑视症),形成溺
水。<br/><br/>多、快、深的呼吸容易形成超呼吸,超呼吸之后屏气是非常危险的,首先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使呼吸中枢的灵敏度降低。在上升时二氧
化碳分压的降低,会造成不需要换气的假象。另外潜水时的剧烈活动加速了氧气的消耗,而且由于上升时,我们身体中的氧分压的降低,会造成大脑缺氧,形成昏
迷。<br/><br/>另外,最后一口气控制在肺活量的7-8成,有利于屏气。<br/><br/>如果要想潜的时间长,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有很多的运动员还有意识的练习瑜珈,以达到控制呼吸的目的。<br/><br/>不过建议在水中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教练在场,以防发生问题时形成溺水。<br/><br/><font color="#001dca">跟贴:</font>我个人觉得练习瑜珈的目的,并不是控制呼吸.在氧气耗尽之前,必须得呼吸,否则就死了.<br/>瑜珈的作用之一是帮助你降低心跳和新陈代谢.尽量降低心跳和新陈代谢,是free diving提高的主要途径.而且,瑜珈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通常,如果人想突破所谓自己的极限,必须在意念上突破,瑜珈主要是意念的运动.<br/><br/>简单的说,就是放松.任何意念的训练最基本的练习就是放松.放松的显著效果之一就是心跳减慢.<br/><br/>以前有一个free
diving冠军,法国人,自己练瑜珈.就把瑜珈的方法引入到free
diving的日常训练里.在这个运动中,如果你是冠军,基本上你的训练方法就很快被大多人采纳.所以现在很多free
diver都练瑜珈.当然,如果有个太极拳爱好者成了冠军,以后大家可能都练太极了.<br/><br/><font color="#001dca">跟贴:</font>人的意识大多时候在一种飘忽不定的,和身体几乎分离的状态,我们的身体完全是在无意识
的控制之下.比方说,你可能在读这些字的时候完全忘了你在呼吸,甚至身体的存在.这种状态很难让身体的潜能发挥出来.瑜珈(还有其他一些功夫)强调呼吸,
主要是因为,专注于呼吸是使人专注于自身感受的开始.在你的意识高度专注于本身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平常根本感觉不到但一直存在的东西,这种意识可以帮助你
消除紧张,使你达到身心一体的完全的放松.使你更专注更敏感,没有任何消极意识的干扰.不仅仅是潜水.很多竞技体育的高手都用类似的方法锻炼意识来达到最
佳状态.瑜珈练习者基本追求的就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不是女孩子想要的好身材,不幸),没有杂念干扰.永远关注于"present".<br/><br/><font color="#001dca">跟贴:</font>多谢各位大侠的指导,对本人帮助很大受益良多,看来我要多加练习来提高潜游水平;<br/>我每个来回先吸满一口气潜到3米水深时,然后将腹部的气用鼻子分十多次慢慢排出,<br/>出水后蛙泳放松游到池边完成50米来或回,潜游到25米---30米大概要40秒,<br/>但是要休息3---5分钟才下一来或回,每次游1---2小时.<br/><br/><font color="#001dca">跟贴:</font>今天翻个旧帖子跟一下,关于酉鸡说的瑜珈帮助法很赞同,瑜珈的呼吸有三种方法,一是腹式呼吸,二是胸式呼吸,三是胸腹呼吸法,如果能熟练的运用这三种方法对潜游是很有好处的.<br/><br/>而且,在游泳的时候要注意动作大而到位,这样可以节约氧气在肌肉中的代谢,减少心脏运氧,且要精神放松,不需要配合的身体部位尽量的放松,减少氧气使用量.<br/><br/>

bazooka 发表于 2007-2-12 23:42:00

海南/蜈支洲潜水报告                                 2004年12月4日星期六<br/><br/>(1)身未动、心已远<br/>上
周末,承蒙旅游卫视的盛情邀请,到三亚观赏了“2004世界小姐”总决赛,除了与各国美女亲切接触一下的机会实在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之外,实地考察一下
三亚的潜水现状才是我的真正目的(免得再被人说成“没有发言权”)。有关与“世界小姐”佳丽们的艳遇,恕我不在这里赘述了,网上有很多照片,有兴趣的话请
自行浏览。<br/><br/>(2)美女与三亚<br/>“世姐”们已经不是头一次光临三亚了,2003年“世姐”
大赛便已经在此举办。美女们的到来的确给三亚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道路加宽了、铺平了,路两旁的绿化带树影婆娑、鲜花盎然,路上跑的净是擦得锃亮
的豪华旅游大巴或高级轿车。沿着滨海大道,椰树林中不时地闪出一幢幢精美的别墅,不知别墅的新主人们是否知道他们住的是当年的滥尾楼。接近市区,便能看到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层公寓,据说两、三年前每平米只有2000 ~ 3000元的房价现在已经暴涨到6000 ~
7000元。为了给美女们一个展示魅力的舞台,三亚市政府还特意修建了“美丽之冠”,一座全封闭钢索膜结构单体建筑,可容纳四千多名观众。<br/><br/>(3)通往蜈支洲之路<br/>虽
然已经来三亚潜过N次水(最近一次是今年3月),但从来还没去过蜈支洲岛,加上网上很多潜水界人士对蜈支洲的潜水评价很高(公认是三亚最好的潜点),所以
此次动身之前便已将目标锁定为蜈支洲岛。可是下榻的“椰林滩大酒店”位于三亚湾(三亚市的西面),往东还有大东海、亚龙湾等,再往东(东北?)才是蜈支洲
岛,所以路程较远,单程就需要40~50分钟。为了避免路上寂寞,我使出浑身解数,终于邀请到某大媒体的一位MM记者同行(*_^)。<br/><img src="http://vip.sina.com.cn/cgi-bin/album/ualimage.cgi?egp=BCT8nLKgkZLEWDxLxWTxwLj4DIx8xXDLcLXKI&amp;al=7&amp;ph=6&amp;brev=0" alt=""/><br/>(同行的MM记者,Sorry,不能给大家看正面,属个人隐私)<br/>从酒店前台方面了解到:如果打出租车过去的话,一定要让出租车在码头等候,否则很有可能找不到回来的车。(起初不大相信:堂堂的蜈支洲,连个出租车都没有吗?)<br/>在酒店门口让服务员叫辆出租车,约5分钟之后,来了一辆白色捷达,没有任何TAXI的标志。车门一开,下来一位虎背熊腰的汉子,冲着我一笑:<br/>“大哥,是去蜈支洲?”<br/>一听便是东北老乡,再看看人,样子挺厚道的,便问道:<br/>“什么价?”<br/>“按来回不超过四个小时算的话,一百五,在码头等您,您知道回来打不到车吧?”<br/>“知道。可一百五有点儿贵了,一百?”同行的MM果然见多识广,抢先拦腰便是一刀。<br/>那汉子似乎早已料到我们会这样砍价,想都没想,便说:<br/>“行,上车吧!”北方人就是痛快。<br/>一
上路,开车的汉子便山南海北地开始热情地介绍起来:从三亚的经济发展到“世姐”
大赛、从美食海鲜到洗脚按摩。慢慢地才知道,这位老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哈尔滨来海南淘金,开始是给别人打工开出租,现在已经在三亚有房、有车,平时在各
大酒店趴活儿,收入相当不错,而且完全已经把自己当成是三亚人了。<br/>边聊天儿边赶路真是一点儿不觉得闷(何况身边儿还坐个美女)。翻过几了道山梁
后,车子突然向左拐进一条未铺装柏油的土路,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的颠簸倒是无所谓,只是走在前面的车不时扬起浓浓的灰尘,不禁使我想起了北方的沙尘暴。
又走了十来分钟,终于抵达码头的停车场。可能是一路上聊的投机的缘故,开车的汉子停好车后说:<br/>“大哥,我也跟你们一起上岛吧,岛上我全熟,给你们当个义务导游,不收费的。”<br/>我是来潜水的,对岛上的事儿没什么太大兴趣。可身边的美女却乐坏了,一个劲儿地点头。<br/>往码头方向走了没多远,开车的汉子指着左边一间房子说:<br/>“大哥,您得先买船票。光买您二位的就行了,我不用票,他们都认得我。”<br/>也是,哪有乘船不买票的。于是,一人103元(船票100元,另外3元忘记是啥名目了)。<br/>买完票,沿着一条两旁满是纪念品摊儿的街道(大多数摊儿上都有贝壳、海螺之类的东西出售)来到了码头,等了不到十分钟左右便听到有人吆喝:<br/>“登船啦!”<br/>这
条船叫“天景号”,长约20来米。一上船,游客们便争先恐后地蜂拥进客舱,可能都是想占个好位子吧?我拉住MM记者,想在后甲板找了个地方坐下,可甲板上
堆满了东西——米袋子、菜筐子、装着豆腐的木笼屉,还有一堆装得鼓鼓的黑色垃圾袋,外面趴着好些苍蝇,我好奇地撩开一个袋子看了看,伴随着一群苍蝇的起
飞,是一股扑鼻而来的异味:原来里面装的是生肉(看样子象是猪肉)。只听MM记者“啊!”的一声尖叫就再也见不到她踪影了(可能是躲到舱里去了)。我正在
犹豫,船已开始缓缓驶离码头,吹来的一阵海风才让刚才令人不快的味道散去。于是,我决定还是留在甲板上,因为这么好的天气,坐在客舱里实在太可惜了。<br/><br/>(4)登岛见闻<br/>“天景号”在海上全速航行了十几分钟便把我们带到了蜈支洲岛的主码头。<br/>登上码头,放眼望去:碧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远处海面上飞驰的摩托艇以及拖在半空中那五颜六色的降落伞……,要不是突然耳朵边响起的一阵四川话,还真有些置身夏威夷的错觉。<br/>过
了栈桥,沿着石板路前行没多远,便到了我暂时跟MM记者分手的时候。这美女肯定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因为她铁了心要上山拜妈祖庙。于是我向那开车的汉子手里
塞了50元,千叮咛、万嘱咐地求他照看好MM记者,汉子似乎也感觉到了在美女面前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信任是如此神圣,便拍着胸脯说:<br/>“大哥,您就放心吧!”<br/>目送着美女一蹦一跳地随那汉子消失在上山小路的尽头,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该干正事儿了。于是向左一转,来到一座白色建筑物跟前,据说是在这里办潜水的手续。<br/>只
见门口站着两男一女三个老外(看长相是欧洲人)在那里笑得前仰后合,一边笑还一边不住抬头望上看,而且每抬头看一次就笑得更欢,周围的游客们都被这三人弄
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顺着他们的眼光抬头看去,见门口墙壁上方有几个金色的大字“水上娱乐中心”,这有什么好笑的?莫名其妙。<br/>可是再一细看,下面还有一行字母:<br/>“NARINE ENTERTAINING CENTER”<br/>深,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娱乐老外!<br/><img src="http://vip.sina.com.cn/cgi-bin/album/ualimage.cgi?egp=BCT8nLKgkZLEWDxLxWTxwLj4DIx8xXDLcLXKI&amp;al=7&amp;ph=3&amp;brev=0" alt=""/><br/><br/>(5)680 + 10<br/>进
了“水上娱乐中心”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左手边卖纪念品摊位,卖的依然还是贝壳、海螺之类的东西(也是,除了这些玩意儿还能卖什么呢?)再往前看,大厅里面
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抢购进口彩电的那一幕。实在找不着队尾在哪里,只好跟着大伙儿一起挤,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一位面带倦意的女服务
员用眼角斜了我一下,一边低头整理散乱在柜台上的单据,一边问道:<br/>“想玩儿什么?”<br/>“我……,我想……玩儿……潜水。”不知为何觉得有点儿心虚。<br/>“玩儿哪种?”<br/>“玩儿……要潜水证的那种。”<br/>她突然抬起头来,上下打量了我一番:<br/>“你是专业的?”<br/>“我不是专……”<br/>还没容我解释完,她抬手往旁边一指:<br/>“专业的在那边办。”<br/>我估计再问什么她也不会理我了,只好从原路又挤出来,来到最左边的柜台。我快速总结了一下刚才的教训:应该用人家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沟通。于是便试探着向坐在柜台后的一位女服务员问道:<br/>“对不起,专业的是在这儿办……?”话还没说完,<br/>“六百八。拿证来,几星的?”<br/>“六……?”我差点儿一屁股跌坐在地下。“抢钱呢?”<br/>不过话只到了嘴边儿,没敢说出来(怕挨打)。<br/>“我没星,是趴地开放水域的证。”一边说一边把PADI的证件递过去。这次来海南没敢带别的证,怕动作做错了被专业人士笑话,给咱北京潜水人丢脸。<br/>女服务员接过证件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之后,又交给坐在她身后的一位主管模样的男生,男生也仔细端详了一番,似乎确认不是伪造证件后,深沉地点了点头。于是女服务员开始麻利儿地填单子。我抱着侥幸的心理,战战兢兢地问道:<br/>“对……对不起,小姐。怎么……这么贵呀?我就潜一瓶气,能给打点儿……折吗?”<br/>那姑娘抬起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彬彬有礼地答道:<br/>“先生,我们这里都是明码标价,在您左面的墙上有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我们领导说了,一律不能打折。您是专业潜水,价格六百八,带教练的。”<br/>“教练?No、no、no,我会潜水,不用教练的,有个导潜带我下去就行了。”<br/>“教练就是导潜呀!”她眨着一双天真无邪、又黑又大的眼睛,不解地看着我说。<br/>“先生,我们还有精品潜水,要不您试试?”<br/>“那精品潜水多少钱呀?”我感到了一丝希望。<br/>“八百八!”<br/>“八……?”只觉得眼前一黑,脑子里一片空白。<br/>缓了半天才想起一个问题:<br/>“六百八能看到蜈支洲最好的东西吗?”<br/>“这个……,您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姑娘的回答简直可以跟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章启月的外交辞令媲美。<br/><br/>没办法,能省还是省二百块钱吧。这次来海南是轻装旅行,只带了面镜和呼吸调节器,没带BC、潜服和脚蹼,所以算上租用这些装备的费用,六百八就六百八吧,
反正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另外,只要能感受一下久别的大海(“十一”从马尔代夫回来后就再没见过海),我认了,交钱吧。<br/>“先生,您还得租一个保险箱,十元一个。”女服务员依然笑容灿烂。<br/>她
看着我肩上的背包,似乎已经胸有成竹地猜出了里面肯定装有贵重物品。见我并没有否认,便熟练地从找回的零钱中抽出了一张十元的钞票,放回柜台里一个装满了
十元钞票的小抽屉里。嗨,六百八都交了,谁还会在乎这区区十块钱呢?还没等我收起找回的零钱,那笑容灿烂的姑娘又指着柜台上放着的一个告示牌模样的东西
说:<br/>“先生,请您看一下我们的规定。”<br/>我一看,牌子上写着三、四行字,别的没记太清楚,只记得其中一条是:<br/>“不许在水下用自带相机拍照!”<br/>当时只觉得脑子里“轰”的一声,隐约觉得眼前那姑娘的灿烂笑容后面浮现出了一付白骨精的面孔。我千里迢迢把水下摄影器材背来……。<br/>勉强撑着在单子上签完字,我领到了三个带松紧带的小金属牌子,一个是保险柜钥匙,一个是冲淡用的牌儿,还有一个上面写着“专业”二字的牌儿。<br/>这时走过来一位小伙子,同样彬彬有礼地带我到旁边领取了潜水服和脚蹼、换好衣服、存好贵重物品(水下摄影器材),然后引着我朝主码头走去。他解释说,要从主码头坐摩托艇出海。<br/>刚过栈桥,小伙子突然停下,指着我对站在栏杆旁边的两位中年男子毕恭毕敬地说:<br/>“这位客人是专业潜水,我现在送他过去。”<br/>其中一位身穿咖啡色短袖上衣的中年男子不耐烦似地挥挥手:<br/>“去吧、去吧。”<br/>甭问,我已经猜出这二位一定是岛上级别不低的领导了。我格外讨好地微笑着冲他们使劲儿点头。(也许他们会喜欢上我?也许他们一高兴能给我免单?)<br/>正
想着,码头上忽然传来一阵争吵声,外文中还夹杂着生硬的中文。原来是刚才站在“水上娱乐中心”门口傻笑的那三个老外,他们正比比划划地与两名保安模样的人
争论着什么。凑过去一听,原来是保安不让他们上船,因为老外们没有将潜服的拉链拉好。当时差不多是中午时分,烈日当头、气温很高、租用的潜水服都是3mm
长袖,从“水上娱乐中心”一路走来,我已然出了一身大汗。可不论老外如何解释,两位保安面无表情、仿佛是在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神圣的大门一样伸手拦在登船
口,嘴里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br/>“不行,这是规定!”<br/>僵持了半天,老外终于悟出了“说也没用”的哲理,只好乖乖地将各自潜水服的拉链拉好,一边无奈地摇着头登船,一边嘴里嘟嘟囔囊,我只听清楚了一个“F”打头的英文词。<br/><br/>(主码头上威严的保安人员,是不是象电影"i Robot"里面被复制出来的机器人?)<br/><br/><br/>

bazooka 发表于 2007-2-12 23:42:00

(6)梦中的蜈支洲潜水<br/>
登上摩托艇,开了不到三分钟,来到了停泊在蜈支洲岛西侧(西北?)、距岸大约100多米处的一条大船跟前,这就是我们的潜水平台。<br/>
        <br/>
(照片右边远景处是潜水平台,左边近景处为“岸潜”入水平台)<br/>
        <br/>
送我过来的小伙子领着我登上大船,然后便高声宣布:<br/>
“专业的!”<br/>
原本半躺在太阳椅上几个身穿潜水服的人,一下都坐了起来,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几个人互相挤挤眼睛、点着头拉长了声音说:<br/>
“专...业...的!”<br/>
“专......业......的!”<br/>
这话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儿别扭。我赶紧脸上堆笑,冲他们点点头说:<br/>
“哪里、哪里,业余的、业余的。”主要是为了缓解一下气氛。<br/>

也顺便打量了一下这几位:看上去都很年轻,虽然略显瘦小却很结实,肤色黝黑,有一位还把头发染成了棕褐色(也可能是被太阳晒退了色?)我猜他们一定就是传
说中的“教练”了。果然,其中一位个子高一些的小伙子来到我面前,先摘下我套在手腕上的那个写着“专业”二字的金属牌儿、接过我手中自带的呼吸器,然后指
着甲板上堆放着的BC对我说:<br/>
“先生,您挑一个试试合适不。”<br/>
我按照他的吩咐,挑了一件BC。只见小伙子开始熟练地为我安装呼吸调节器。我赶紧趁这功夫套套近乎:<br/>
“对不起,您怎么称呼?”<br/>
“哦,我姓Y(作者注: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请按英文字母发音),您就叫我小Y好了。”<br/>
小伙子说话时那憨厚的表情让我感到非常放心。<br/>
“好,小Y,能带我看看你们这儿水下最好看的地方吗。”<br/>
“没问题,这里就是蜈支洲岛最好的潜点。”<br/>
“你在这里干了多久了?”<br/>
“差不多半年吧?之前我在西岛干了好几年。大东海、小东海这些地方我都干过。我就是三亚长大的。”话音里透出一种自豪感。<br/>
装备检查完毕,我拿起一条有4块铅的配重腰带掂了掂,觉得有些重,便问小Y:<br/>
“你们这儿的铅块儿是1公斤的还是1.5公斤的?”<br/>
小Y迟疑了一下:<br/>
“这……,这些都不准,您看差不多就行。”<br/>
“气瓶的气压呢?”<br/>
“一百五。”<br/>
穿戴好装备,我查看了一下气压表,果然指针是在150附近的位置。正要顺扶梯下水,小Y突然拦住我说道:<br/>
“先生,我们这里一般体验潜水的水下时间是二、三十分钟,您是专业潜水,在水下可以多呆会儿,但别超过40分钟。”<br/>
我机械地做了个OK手势,表示明白。<br/>
“还有,您的手表是防水的吗?”<br/>
“是啊。这是潜水电脑。”<br/>
“噢,我是担心您的手表不防水,以前有客人出现过这样的事儿。好,下水吧。”<br/>
海水完全不象我想象的那么凉,虽然透明度不好,但我试了一下还是能看清两、三米开外的小Y。<br/>
“小Y,你在前面,我跟着你。”反正手里也没相机,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跟着导潜看景儿了。<br/>
小Y点点头,排干净BC里面的空气便往下沉。我也赶忙叼好呼吸器、排气、潜入水中。<br/>
才下到两米深左右,忽见小Y一个鹞子翻身,头下、脚上地迅速向下扎猛子,很快就要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br/>
“慢……。”不是他听不见,是我喊不出来。<br/>

赶忙拉出排气管,把BC里的空气排得一干二净。于是,下潜的速度开始加快,可手腕上那讨厌的潜水电脑却“嘀、嘀、嘀”地响个没完。再往下,周围渐渐变暗,
我现在只能靠小Y呼出的气泡来辨别他所在的方位。看看深度计,已经过了12米。再往下没多远,周围突然变暗,我估计是快到底了,但眼前什么东西也看不到,
只好伸出一只手向下摸索。终于,我看到了正在一米开外处等我的小Y的模糊身影,我靠了过去。他一手抓在一块礁石上,见我过来,便伸出另一只手来抓我的左手
腕,我不明白他想干什么,便顺从地把手递了过去,他抓过我的手腕,凑到眼前,盯着潜水电脑看了半天才放手。我抽回手,顺便也看了一眼深度:16米。<br/>
环视四周,一片寂静的昏暗世界,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其实我也就能看到周围半径不到两米左右的范围内的世界)。小Y向我平摊开双手,似乎在征求我的意见:<br/>
“怎么办?”<br/>
我回了个手语,意思是:<br/>
“能见度大大地不好地干活!”<br/>
小Y耸了耸肩,好像是在说:<br/>
“这玩意儿,我有什么办法?”<br/>
是啊,这跟小Y有什么关系?无奈,我只好示意他先朝一个方向游,我会紧随其后。小Y会意,开始朝我示意的方向游去,并不时地转回头来看看,可能是担心我跟不上。每次看到他回头,我都做个OK的手势,让他放心。<br/>
就这样摸索着游游停停、停停游游,除了海底坚硬的礁石以外,周围还是看不出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小Y依然不时地停下来抓我的左手腕。<br/>

摸着已经过去了十来分钟,难道就这样无聊地潜下去吗?我终于耐不住寂寞,向小Y做了个“上浮”的手势。估计小Y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见我手势后立刻调整浮
力,开始上升。我也随着一起往上走。快到五米处时,我停止了上升,开始三分钟减压停留。环视周围,终于看到几条巴掌大小的鱼在身边游来游去,却唯独不见了
小Y,难道是我跟丢了?无意中抬头一看,朦胧之中小Y的脚蹼在我的正上方挥动着,从距离上判断他马上就要出水了。<br/>
“喂,你怎么不减压就上来,找死啊?”我出水后劈头便问。<br/>
“嘿嘿嘿,我一着急就先上来啦,没事儿。”<br/>
小Y那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透着一种天天与大海打交道的人所特有的纯朴,这种纯朴我在埃及红海时见过,在泰国普吉岛时见过,在马来西亚诗巴丹时见过,在马尔代夫时也见过。 <br/>
可是,纯朴归纯朴,别忘了您可是“教练”啊!如果“学生”也跟着您一起不减压就上来……。<br/>
我实在不敢再往下想。<br/>
“怎么能见度这么差?”我换了个话题。<br/>
“噢,上个星期刮台风了,所以水浑。”<br/>
“可这下面也没什么东西可看啊,都说蜈支洲的潜点……。”<br/>
还没等我说完,小Y立刻不服气地反驳道:<br/>
“这边儿太深,没什么可看的。珊瑚都在那边呢!”边说边用手往岛那边的方向指了指。<br/>
“你……,你怎么不早说啊!”这回我可真有点儿上火了。花了六百八,不,是六百九,我上这儿干嘛来了???<br/>
“我……,你们……,你们专业潜水的不是都想往深处潜吗?所以我带您到深的地方看看。要不……,咱们现在就去那边吧!”小Y见我急了,怯怯地说。<br/>
我查看了一下气压:不到120,还能再潜一趟。于是两人一起朝岛的方向游去。游到离岸边不到50米的地方,已经能很清楚地看到海浪拍击在岩石上撞出的水花儿,小Y示意已经到地方了。<br/>
我意识到这位憨厚的“教练”已经不会带给我什么太大的惊喜了,便环视了一下水面的情况,大概测算了一下我们与海岛及远处潜水平台之间的方位。做到心中有数后,便转头对小Y说:<br/>
“下吧,这回你跟着我。”<br/>
小Y
顺从地点点头。我们再次潜入海中,我在先,小Y紧随在后。由于这里离岸较近,海浪撞击岸边礁石后弹回,在水下形成一股力量巨大的拉锯式的海流。海水依旧是
浑浊的,老实说,我还真是头一次在这样低能见度的条件下潜水,以前只是从传说中听到过北京王家园水库的“墨水”。下到七、八米深左右,我凭直觉突然感到前
面下方似乎有什么东西,于是立刻往BC里打了点儿气,调整好浮力,慢慢凑近仔细一看,差点儿激动叫出声来。<br/>
珊瑚!珊瑚!就是那传说中的珊瑚!<br/>

赶忙转身示意小Y慢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缓缓向前移动。在我身下所经之处,一簇簇保存完好的硬珊瑚、软珊瑚生意盎然地尽现眼前。在珊瑚从中不时地还闪现出
海胆、海星、甚至还有小鱼,虽然不多,但也足够让我兴奋不已的了。有一条十几公分长的小丑鱼竟然一直跟在我的左右,游了好远还不肯离去。可惜呀,我亲爱的
相机……!<br/>
继续前行,除了珊瑚还是珊瑚,我发现这里的珊瑚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的很密,一簇连着一簇。小Y在我旁边不时地拽我的胳膊,不是给我看他从海底捡起的东西,就是指给我看那些我已经看到了的鱼儿,看来他还是把我当成游客。每次我都不得不“OK”一下,表示欣赏。<br/>
不知不觉已经在水下呆了三十多分钟,我示意小Y查看一下气压,他做了个60的手势,我自己的气压计指针也徘徊在50和60之间,该上去了。<br/>
为了避免刚才那一幕重演,我先向小Y做了个上浮的手势,然后告诉他:必须在五米的地方做三分钟减压停留。虽然这次的下潜深度没超过十米,但毕竟在水下停留了三十多分钟,还是小心为上。<br/>
一出水面,小Y第一句话便是: <br/>
“怎么样,先生?” 脸上写满了“得意”二字。<br/>
“不错!不错!”<br/>
“就是您运气不好,赶上能见度差的时候了。好的时候,从水面一眼能看见海底的珊瑚呢,还有鱼……!”<br/>
小Y越说得欢,我就越觉得郁闷。哎,老天爷怎么就这么不开眼呢?<br/>
回到岸上,一切收拾停当,与玩儿得兴致勃勃的MM记者汇合后,我们踏上了归程。<br/>
望着渐渐远去的蜈支洲岛,还有上面熙熙攘攘的游客,我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br/>
我刚才是潜水了吗?<br/>
        <br/>
        <br/>
参考:<br/>
潜水日期:2004年12月4日星期六<br/>
潜水地点:中国海南省 三亚 蜈支洲岛西侧(西北?)<br/>
水下停留时间:10+38分钟<br/>
气瓶:   一支<br/>
水温:   26度<br/>
能见度:   2~4米<br/>
潜水项目: 专业潜水(按岛上娱乐项目的分类)<br/>
费用:   680元 + 10元

wto 发表于 2007-2-17 02:20:00

<p>潜水的费用太高了~~~哎~~~</p><p>小猪啊,发现你老是喜欢贴这种一大串一大串专业的东西,让人看不下去啊~~~</p>

bazooka 发表于 2007-2-17 20:40:00

随便贴贴啦<br/>我打算鼻子一捏,往下面游,能下到哪里就到哪里~~ 哈哈<br/>

wto 发表于 2007-2-25 00:41:00

<p>倪強的,拭目以待中!</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潜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