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发表于 2006-2-11 21:19:00

教您享受美式足球

<DIV class=head140 align=center>
<P><教您享受美式足球>(八之一) <BR>廖樹生<BR></P></DIV>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美國社會的運動風氣很盛, 尤其是球類運動, 像棒球、籃球、英式足球、美式足球、冰球, 從青少年起, 到高中、大學, 都有僆全的球隊組織及聯盟制度, 而財力雄厚的職業球類聯盟組織, 更左右美國人的日常活動。
<P>
<P>美式足球與美國社會密不可分
<P>
<P>這些普及美國社會的球類運動, 又以美式足球最受歡迎, 熱愛的程度有時近乎瘋狂。男孩子上了高中, 最引以為傲的是被選入美足校隊, 那套印著八吋高號碼的寬大美足球衣, 似乎象徵著特殊地位。女孩子不能參加美式足球, 但能被選入啦啦隊, 也是一種殊榮。
<P>
<P>美式足球實際已融化成美國社會傳統之一, 而英文有很多字詞, 也與美式足球有直接關連, 所以要打入美國主流社會, 懂一點美式足球及美足文化, 不無助益。
<P>
<P>在美國唸中學或大學, 會注意到學校每年秋天都選一個周末做「返校日」 ( Homecoming Day), 招待校友返校, 有選美, 營火會, 舞會等活動, 煞是熱鬧。返校日一定是選在美式足球在本校比賽的日子, 那場比賽, 也順理成章, 成為返校日節目的高潮。
<P>
<P>
<P>勞工節是美國人不成文的假期終結點, 大家銷假恢復上班, 而美式足球也正式登埸, 辦公室裡便少不了一些美式足球經, Football Pool 也開始進行。如果你住在華府地區, 看到鄰居打扮成豬頭豬臉, 可別見怪, 你可確定他是美足球迷。所以懂一點美國人的足球文化, 有助於在美國社會的社交活動。
<P>
<P>美式足球的比賽, 攻守雙方共有廿二人上場, 加上七名裁判, 陣容龐大。他們人人職各有司, 跑的路線又因不同戰術而異, 所以除非對美式足球比賽有一些瞭解, 否則實在難以瞭解那些穿盔帶甲的巨漢在球場上搞什麼名堂。 華人對美式足球的初步印象是太野蠻, 其實美足是一種以戰術為主的比賽。 表面看起來是粗野的衝撞, 球員的技巧的運用及雙方攻守戰術的對擂則不易看出來, 所以電視轉播評論員對每一次的進攻都會加以分析。
<P>
<P>本欄的目的是介紹美式足球的比賽規則及打法, 使讀者對美國人最熱中的美式足球比賽有一概念。有了基本的瞭解, 看起球賽就有趣得多了, 對電視播報的分析及解釋, 也更容易融會貫通。
<P>
<P>此一簡介系列包括比賽場地, 比賽的進行, 得分方式, 各種球員的不同任務, 進攻及防守雙方的基本陣式, 戰術的運用, 以及裁判的任務等等。
<P>
<P>美式足球來源
<P>
<P>美式足球, 源自東部大學的校際競爭。最初的打法, 類似流行英國的橄欖球賽 (Rugdy), 但是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演變, 不論是打法、規則、以及球員的裝備, 都有重大的改變。目前的美式足球, 除了還用那個橢圓形, 狀如橄欖的皮球之外, 幾乎與英式橄欖球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了。
<P>
<P>美足球隊
<P>
<P>球隊的比賽, 都是有攻有守, 美式足球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美式足球的進攻及防守任務, 分由進攻隊伍及防守隊伍擔任, 這種專業化的分工, 是其他球類比賽所沒有。 除了進攻及防守隊伍, 還有所謂特別隊伍 (Special Teams)。所以美式足球隊人數眾多 , 聲勢浩大。職業美足聯盟 (NFL) 目前規定每一隊只能有五十三個球員, 大學美足球隊的人數看學校而定, 以前有些大學的美足校隊超過百人, 目前則限為八十人。
<P>
<P>比賽綜觀
<P>
<P>美式足球比賽的進攻, 「跑陣」由四分衛 (Quarterback) 把球交給跑鋒 (Running Back) 持球跑, 或「傳球」由四分衛傳球給接球員 (Receiver), 目標是攻進對方防守的得分區。沒持球者另有任務, 不是引開防守球員, 就是擋住對方的侵襲, 再不然就是當持球者的開路先鋒。得分方式有多種, 另文介紹, 分數高的一方得勝。
<P>
<P>比賽分為四節 (Quarter) 進行, 職業美足及大學美足每一節是十五分鐘, 高中美足則為十二分鐘。中場的休息時間通常是十五分鐘, 職業美足目前縮短為十二分鐘。每一隊上半場及下半場各有三次叫停的機會。
<P>
<P>如果在規定時間內雙方打成平手,另以延長賽決定勝負,職業美足的延長賽採「驟死制」 (Sudden-death), 先得分者得勝, 大學美足規則不同。
<P>
<P>比賽場地
<P>
<P>美式足球的比賽是在 120 碼長, 53 碼寬的長方形場地舉行。場地兩端十碼地區是得分區 (End Zone), 雙方各守一端的得分區, 每一節結束後雙方交換防區。
<P>
<P>中間的一百碼就是攻守雙方寸土必爭的戰鬥地區。因為寸土必爭, 所以距離標示得很請楚, 在場地的兩邊每一碼劃有一白線, 每五碼就有一橫跨全場的白線, 每十碼就有大字體的碼數標記。球場的中線是五十碼線, 碼數的標記是向兩端的得分區以倒數計算, 零碼那條線就是底線, 也叫得分線 (Goal Line)。廿碼那條橫線是紅色, 警示快到得分線了, 廿碼到得分線那個地區又叫紅區 (Red Zone), 進入紅區後, 攻守範圍縮小, 戰術的選擇必須攷慮這一點, 電視轉播評論員常會提到 Red Zone Offense 及 Red Zone Defense, 就是指此。
<P>
<P>兩端得分區的盡頭, 各樹一球門, 支柱十呎高, 支柱頂端有一橫槓, 長約六碼 , 橫槓兩端各有一、廿呎高的直槓。 橫槓之上及兩個直槓之間, 構成射門的範圍。</P></DIV>













Echo 发表于 2006-2-11 21:24:00

<P>教您享受美式足球&gt;(八之二) <BR>廖樹生</P>
<P><BR> </P>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怎麼攻? 怎麼守? 怎麼得分?
<P>
<P>決定那一隊先進攻
<P>
<P>美足比賽開始前, 有兩件事情必須決定, 一是由那一隊先進攻, 一是那一隊防守那一端的得分區。這兩項決定, 由每一隊各選一種。決定的的方法是由總裁判擲銅板 , 由客隊隊長猜銅板落地是正面或反面, 猜對時, 客隊先選擇, 猜錯時, 則由主隊先選擇。
<P>
<P>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 先選擇的一隊會選擇先進攻, 也就是江湖話所謂的「先下手為強」。但是偶爾會有球隊選擇先防守, 這種情況大部分是因為球隊有非常堅強的防守隊伍, 自信可以壓制對方的進攻, 所以要讓防守隊伍先給對方來個下馬威。
<P>
<P>選擇防守那一端的得分區, 則有點學問了。美式足球是全天候的比賽, 風雨無阻, 就是大雪天, 也照樣比賽, 所以除非在室內球場比賽, 球隊必須考慮風向的問題。 就因如此, 防守的地盤是每一節結束就換一次, 以求公平。有權選擇的一方, 一般會選關鍵性的第二節及第四節可以順風進攻的方向。但是氣候不穩時, 選擇的一方可能決定第一節就順風進攻, 希望第二節改變防守地盤時, 風向或風力會有所變化。
<P>
<P>開球及開球回攻
<P>
<P>球賽開始時, 防守的一方把球遠踢給對方, 遠離己方防守的得分區, 使對方不能輕易得分。對方會布署一個或兩個回攻員 (Kick Returner) 負責接球回攻。踢球那組球員叫 Kicking Team, 接球回攻那組球員叫 KickReturn Team, 這兩組特別隊伍的成員及任務容另文介紹。
<P>
<P>任何一隊得分之後, 也以同樣方式開球, 職業美足的發球點是己方的卅碼處, 大學美足是卅五碼, 高中則自四十碼處發球。
<P>
<P>進攻權的決定─第幾「當」了?
<P>
<P>對不熟悉美式足球的人來說, 最難理解的是大家口口聲聲一再講第幾「當」。美足進攻的目標是帶著球, 向對方防守的得分區推進, 進攻方式是跑陣或傳球, 持球者被擒倒, 進攻就暫停, 這就是一個「當」 (Down)。
<P>
<P>球隊進攻時, 有四次進攻的機會, 也就是四個「當」, 所以第幾「當」代表第幾個進攻機會。進攻四次如果推進不到十碼, 必須交出進攻權, 把球交給對方。在一般的情況下, 如果進攻三次還推進不到十碼, 為了不讓對手太接近己方防守的得分區而輕易得分, 球隊幾乎都放棄第四次的進攻機會, 而把球遠遠踢給對方。這種高踢交出進攻權叫做 Punt。
<P>
<P>Punt 與開球時的踢法不同, 開球時, 球放在一個支架上踢, Punt 時, 球則從進攻線往後拋, 由踢球員接住, 雙手拿著球踢。
<P>
<P>四次的進攻機會中, 如果累積推進十碼以上, 進攻的球隊立即再羸得四次的進攻機會, 他們用「取得第一當」 (Get the first down) 來表示新獲得的四次進攻機會。 場邊有一組工作人員 (Chain Crew), 兩人各拿一枝長鋁桿, 這兩枝鋁桿以一條十碼長的鐵鏈連著, 一端押住第一當的起攻點, 另一端押住前方十碼處, 讓球員知道要推進到那裡才能「取得第一當」, 現在電視轉播時以電腦在畫面上顯示一黃色第一當線, 對看電視轉播的球迷來說, 可以一目了然。 </P>
<P>
<P>比賽計時
<P>
<P>美足比賽時間雖然只有一小時, 但一場比賽打下來, 總要花費三小時左右, 原因是球一出界, 或者有球員犯規, 裁判都會吹哨子停止計時的倒數錶。還有進攻得到第一當時, 拿鋁桿那組工作人員必須有時間重新移位, 射門或高踢交出進攻權時, 必須改由特別隊伍上陣, 這些準備都需時間, 裁判也會吹哨子暫停。
<P>
<P>每一次進攻之後, 或裁判吹哨子恢復計時, 進攻隊伍要在四十秒內發動下一波的攻勢。在這四十秒內, 四分衛必須準好下一步的攻勢, 如果在四十秒內還沒發球進攻, 會被判違規, 罰五碼。
<P>
<P>「二分鐘衝刺」(Two Minute Drill)
<P>
<P>半場及終場前的兩分鐘, 在職業美足是很有關鍵性的特別時間, 裁判會吹哨子叫停, 提醒雙方教練時間只剩兩分鐘 (Two minute warning)。在這最後兩分鐘, 所以特別重要, 是時間控制的問題, 如果進攻的一方領先, 他們會想盡辦法消秏時間, 不給對手有反攻的機會。如果進攻的一方落後, 則必須想盡辦法使計時錶停止, 可說是分秒必爭, 每一隊都會特別準備一套戰術, 這是一般所謂的「二分鐘衝刺(Two Minute Drill)」。
<P>
<P>如何得分?
<P>
<P>球類比賽的得分方法, 一般來說都很單純, 棒球是跑回本壘, 英式足球及冰球都是球進球門, 都是一次一分, 籃球還有分投籃中的或罰球得分。美式足球的分數計算可就複雜了。本節簡述美足的得分算法。
<P>
<P>達陣 (Touch Down)─六分
<P>
<P>達陣是進攻的終極目標, 球員可以持球跑進對方防守的得分區, 或者在得分區接住四分衛空傳來的球。跑陣時, 只要球的前端接觸得分線 (Goal Line), 球算達陣, 持球的人不必進入得分區。傳球達陣時, 接球員則必須雙腳在白線以內, 大學美足規定較寬, 只要一腳在界內即可。不論是跑陣或接球, 球員必須穩住球, 才算是達陣。
<P>
<P>達陣後射門 (Point After)─一分
<P>
<P>以任何方式達陣後, 還有一個射門再添一分的機會。此時球從兩碼處發出, 由射門員射球門, 射進了就得一分。因為距離近, 這一分可說是最容易的得分方式。
<P>
<P>達陣後再達陣(Two-Point Conversion)─兩分
<P>
<P>達陣後, 得分的一方可以放棄可穩拿一分的射門機會, 改從兩碼處再進攻一次 , 如果能再度成功的攻進得分區, 就可得兩分。選擇再攻, 主要是達陣後射門一分於事無補, 比如說, 甲隊達陣後, 只領先乙隊一分, 如果射門再添一分, 也只領先兩分, 乙隊只要來個三分射門(Field Goal) 就贏球了, 所以聲乾脆放棄可穩得的一分, 希望再攻成功, 把領先的差距拉高成三分。
<P>
<P>三分射門 (Field Goal)─三分
<P>
<P>進攻的隊伍, 如果己接近對方防守的得分區, 但攻勢受阻, 無法取得第一當續攻權, 可以退而求其次, 派射門員 (Field Goal Kicker) 去射門, 射中了, 可得三分。射門時, 球必須往後拋大約七碼, 一來是使對方防守隊伍無法立即接近干擾, 二者球踢出去 , 必須保持一個有利的仰角, 才能飛過離地十呎的球門。
<P>
<P>「安全罰分(闖入後門 Safety)」─兩分
<P>
<P>進攻發球時, 球往後送, 由四分衛相機處理。如果甲隊進攻, 起攻點很接近己方防守的得分線, 球發出來之後, 往往已在己方的得分區內。此時如果乙隊突破進攻保護線, 闖入得分區把持球的人擒倒在地, 乙隊可得兩分。進攻的甲隊不但失掉兩分, 還必須交出進攻權, 把球踢給對方。</P>
</DIV>

Echo 发表于 2006-2-11 21:32:00

<DIV class=head140 align=center>
<P>&lt;教您享受美式足球&gt;(八之三) <BR>廖樹生</P>
<P><BR> </P></DIV>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一將難求 四分衛決定球隊命運
<P>
<P>四分衛是美足球隊的靈魂人物, 不管資歷深淺, 他必須扛起全隊領袖的角色。選拔四分衛, 等於是選未來的領袖人材, 是新秀選拔最困難的一項決擇。
<P>
<P>費城老鷹 (Philadelphia Eagles) 擊退巴爾的摩烏鴉隊 (Baltimore Ravens), 保持七戰全勝的記錄, 領軍的四分衛麥克奈博 (Donovan McNabb) 在選秀大會卻有一段曲折的歷程。匹茲堡鋼人隊 (Pittsburgh Steelers) 終止了愛國者 21 戰連勝紀錄, 領軍的四分衛是菜鳥, 他在選秀大會上也有一段心酸史。亞特蘭大隼鷹隊 (Atlanta Falcons) 四分衛維克 (Michael Vick) 是 2001 年的選秀狀元, 但他本季的表現則起伏不定。四分衛的選拔和培育 , 再度成為美足界的熱門話題。
<P>
<P>四分衛選拔關係球隊盛衰
<P>
<P>四分衛是球隊裡最重要的職位, 找到一個將才, 可以他為軸心, 組成一支勁旅 , 找錯了人, 可能多年難以翻身, 看看目前日正當中的四分衛, 及其同班「同學」, 就是明証。
<P>
<P>小馬 (Indianapolis Colts) 的曼寧 (Peyton Manning) 是當今第一號四分衛 , 1998 年新秀大會, 曼寧及利夫 (Ryan Leaf) 是熱門的四分衛人選, 美足界激烈辯論到底誰該當狀元, 一般的看法是利夫比較佔上風, 但任選一人都不會錯, 結果卻大相逕庭。
<P>
<P>當時擁有第一順位選秀權的球隊是小馬隊, 他們是當時上季倒數第一名的爛隊, 幾經苦思,選了曼寧。這之後七季, 小馬五度晉入季後賽。利夫則順理成章成為榜眼, 聖地牙哥電光隊 (Sn Diego Chargers) 以他為先發四分衛, 但不到半季, 他就被眨為後補四分衛, 之後七季, 電光隊一直被摒在季後賽門外, 利夫也早已離開美足多年。
<P>
<P>1999 年的新秀選拔有五名四分衛在第一輪入選, 前三名都是四分衛, 當年克利夫蘭組成新的布朗隊(Cleveland Browns), 擁有新秀首選權, 布朗考慮考區(Tim Couch) 及阿基利史密斯 (Akili Smith), 最後選中考區。老鷹選麥克奈博做榜眼, 史密斯以探花加入孟加拉虎隊 Cincinnati Bengals)。芝加哥熊隊 (Chicago Bears) 及明尼蘇達維京人隊 (Minnesota Vikings) 也分列第一輪選秀權羅致四分衛。結果如何呢? 狀元考區掙扎了六季, 目前己無人問津, 布朗隊則只有一季晉級季後賽, 那還是把考區貶入板凳的結果。孟加拉虎及熊隊的第一輪四分衛, 同樣的也無法在 NFL 立足, 這兩隊的成績亦可想而知了。
<P>
<P>反觀老鷹隊, 自從麥克奈博擔任先發之後,連續五年晉級季後賽。維京人當年選的卡爾佩波 (Daunte Culpepper), 本季有突出的表現, 維京人近年來也是季後賽常客。 <BR></P>
<P>
<P>明星四分衛的新秀滄桑
<P>
<P>7 勝 0 負的老鷹隊, 目前氣勢如虹, 領軍的麥克奈博也成為媒體焦點, 但他新秀那一季, 卻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際遇。那一年老鷹擁有第二順位選秀權, 球迷及費城市長都公開要求老鷹選海斯曼獎得主, 強力跑鋒瑞奇威廉斯 (Ricky Williams), 但總教練芮德 (Andy Reid) 獨排眾議, 選了麥克奈博, 足足有半季, 芮德及麥克奈博倆人受盡奚落。
<P>
<P>經過半季的見習之後, 芮德開始派麥克奈博上陣, 這時球迷才漸漸看出芮德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P>
<P>鋼人的洛斯里斯伯格 (Ben Rothlisberger) 以菜鳥擔任先發四分衛, 五戰全勝, 成為媒體寵兒, 但當時在選秀大會上也經歷一段很大的煎熬和挫折。依選秀專家分析, 洛氏的各項條件並不亞於新秀狀元依萊曼寧 (Eli Manning), 有望以第四順位加入紐約巨人隊。可是擁有首選權的電光隊卻鍾意瑞佛斯 (Philip Rivers), 重新洗牌的結果, 巨人得到曼寧, 洛氏則一直滑落到第十一順位才被鋼人選走。
<P>
<P>選秀順位, 關係到契約金的多寡, 等於是你的價碼, 洛氏在選秀大會上損失不貲 , 但他加盟鋼人隊後, 即時來運轉, 依萊曼寧及瑞佛斯至今仍無上陣機會, 洛氏則因鋼人先發四分衛梅道克斯 (Tommy Maddox) 受傷, 得以上陣。鋼人以強力跑陣掛帥, 不全依賴四分衛挑起進攻大樑, 對菜鳥四分衛來說, 這是再好不過的上陣磨練機會, 洛氏穩定的表現贏等美足界一致的激賞。人的際遇和得失真是難以預料, 現在比起伊萊曼寧及瑞佛斯, 洛氏可說是幸福得多, 他在有利的環境之下, 吸取寶貴的實戰經驗, 加上他的潛能 , 很可望成為來日之星。
<P>
<P>四分衛的培育
<P>
<P>麥克奈博多年來已被美足界公認為傑出的四分衛, 但本季的表現更是突飛猛進, 傑出接球員歐文斯(Terrell Owens) 的加盟, 當然是主要原因, 但他球技的成熟, 也是一大因素。小馬的培頓曼寧及泰坦的麥克奈爾(Steve McNair), 經過多年的歷練, 去年都交出突破性的表現, 共享聯盟最有價值球員 (MVP) 殊榮, 這表示四分衛的成長, 須有一段時間的培育。四分衛的培育, 正是隼鷹四分衛維克本季表現起伏不定的癥結所在。
<P>
<P>維克是 2001 年的選秀狀元, 加入隼鷹隊頭兩年,隻手撐天, 帶領隼鷹晉級季後賽。上季維克受傷, 隼鷹的球季也跟著泡湯。本季新的教練團入主隼鷹隊, 決定改變維克一人秀的打法, 引進西岸式攻勢, 配合維克的流動力及過人速度, 為他設計一套新戰術。問題是維克習慣一見沒傳球機會, 拔腿就自己帶球跑, 要他改變這個習慣, 多花一點時間去掃描多面的傳球機會,讓接球員、邊鋒、及跑鋒都應列入傳球對象之列, 並非易事。
<P>
<P>維克顯然尚無法適應這種打法, 以至本季表現不穩, 隼鷹的進攻成績也欠佳。
<P>
<P>美足界正激烈辯論, 隼鷹新採的進攻戰術, 是否埋沒了維克的特殊才能。其實批評隼鷹新作風者, 未免太重視短期績效, 維克與老鷹的麥克奈博及泰坦的麥克奈爾相似 , 能傳也能跑, 不同的是速度比較快。兩麥初出道時, 也是喜歡拔腿就自己跑陣, 後來學會了多找傳球對象, 讓隊友有機會多貢獻, 他們才有今日的成就。隼鷹的新教練團, 顯然是以兩麥的成長過程為模式, 來培育維克, 免不了有短期適應的問題, 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 隼鷹的新戰術, 對球隊及維克都是正確的方向。</P></DIV>

Echo 发表于 2006-2-11 21:35:00

<DIV class=head140 align=center>
<P>&lt;教您享受美式足球&gt;(八之四) <BR>廖樹生<BR></P></DIV>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
<P>防守名堂多 分工夠精密
<P>
<P>防守隊伍的基本編制
<P>
<P>防守隊伍的十一名球員, 一般歸類為三組:防守線線衛(Defensive Linemen) , 防守線後衛 (Linebackers), 以及角衛 / 安全衛 (Defensive Backs)。這三組防守隊員各有一名教練負責技術訓練, 防守教練則負責防守戰術的設計及訓練。
<P>
<P>防守線衛 (Defensive Linemen)
<P>
<P>防守線衛的任務是衝破進攻隊伍的第一線, 擾亂對方的進攻行動。防守線衛一般有四個, 中間的兩個叫 Defensive Tackles, 主要任務是阻擋跑陣攻勢。外面兩個叫 Defensive Ends, 他們的任務本來也是以阻擋跑陣為主, 但近廿年來傳球攻勢盛行, 防守戰術著重突擊四分衛(Pass Rush), 干擾他的傳球, 所以目前 Defensive Ends 的主要任務變成突擊手 (Pass Rusher)。有些球隊只用三個第一線線衛, 中間那個就叫做 Nose Tackle, 外面兩個仍叫 Defensive Ends。
<P>
<P>Defensive Tackles 一般都是 300 磅以上大噸位球員, 現在已有多名 350 磅級的小巨人了。Defensive Ends 因要突擊四分衛, 必須動作敏捷, 一般是 280 磅或 290 磅左右。
<P>
<P>球一發出, 這些防守線衛立即卯上對手的五名進攻線線員, 一方想衝破人牆, 侵入對方的地盤, 另一方則死命阻擋, 兩組大漢的衝擊力相當驚人, 站在場邊的人可以明顯聽到雙方盔甲碰撞之聲, 這就是美足行家所謂的「戰壕肉搏戰」 (Battle of the Trenches)。
<P>
<P>後衛 (Linebackers)
<P>
<P>防守陣式擺開時, 緊接在第一線線衛之後是三名後衛, 他們填補四名第一線線衛之間的三個空隙, 四前三後, 形成兩道人牆, 這就是傳統的「四前三後防守線」(4-3 Line)。這三名後衛中, 居中的那個就叫 Middle Linebacker, 兩側的叫做 Outside Linebackers。有些球隊分工更細, 面對進攻隊伍邊鋒的後衛叫做 Strongside Linebacker, 另一邊那個就叫 Weakside Linebacker。
<P>
<P>如球隊只用三個第一線線衛, 後衛則有四名, 這叫做「三前四後防守線」(3- 4 Line), 外側的兩個仍叫做 Outside Linebackers, 內側的兩個則叫做 Inside Linebackers。顧名思意, Linebackers 的任務是支援防守線, 所以美足界人士慣以「前線七人」(Front Seven) 做為防守線衛乃後衛的統稱, 球隊防守線是否堅強, 也以這七人的整體表現評估。
<P>
<P>使用「 4-3 」防守線的球隊, 大多以第一線外側兩個線衛來突擊四分衛。採用「 3-4 」陣式的球隊, 突擊的任務大多落在外側兩個後衛身上了。
<P>
<P>角衛 (Cornerbacks) 及安全衛 (Safeties)
<P>
<P>角衛及安全衛一般統稱為第二線的防衛 (The Secondary), 也叫做 Defensive Backs。角衛有兩個, 專門防守接球員, 他們是跑得最快的百米賽跑能手, 但除了跑得快之外, 還必須有急速轉向 (Cut) 的能力, 才能應付接球員的閃避行動。
<P>
<P>安全衛有兩名, 一是「自由安全衛」 (Free Safety), 體能條件與角衛相似, 一是「強邊安全衛」(Strong Safety), 一般是身材比較壯, 有應付跑鋒的能力。安全衛的任務是游擊性的, 角衛需要支援時, 安全衛就必須配合包挾接球員。跑陣時, 安全衛可說是最後的一道防線, 跑鋒如能閃過安全衛的追擊, 就可暢通無阻, 直搗得分區了。
<P>
<P>基本的進攻戰術有兩名接球員, 防守隊伍則以兩名角衛對付, 兩名安全衛支援。如果進攻隊伍排出三名接球員的陣式 , 防守隊伍則必須抽出一名後衛, 改以三名角衛應敵。三名角衛加上兩名安全衛, 這五人傳球防守小組, 行家以「五分錢小組」 (Nickel Package) 稱之, 新加入的第三名角衛, 一般稱為 Nickel Back。</P></DIV>

Echo 发表于 2006-2-11 21:42:00

<DIV class=head140 align=center>
<P>&lt;教您享受美式足球&gt;(八之五) <br>廖樹生<br></P></DIV>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特別隊伍及裁判團 <br>
<P>
<P>除了進攻及防守隊伍外, 美足還有特別隊伍 (Special Teams) 這個名堂。特別隊伍其實是數組人馬的統稱名詞, 以下情況上陣的球員組合都算是特別隊伍: <br>
<P>
<P>(1) 開球時的踢球 (Kick Off), <br>
<P>(2) 開球時的回攻 (Kick Off Return), <br>
<P>(3) 進攻不成, 把球高踢給對方 (Punt) <br>
<P>(4) 高踢回攻 (Punt Return), <br>
<P>(5) 射門 (Field Goal)。 <br>
<P>
<P>嚴格說來, 只有六名真正「特別」的球員, 其他特別隊伍的成員, 大都由進攻或防守隊伍及候補球員兼任, 只是任務不同而已。 <br>
<P>
<P>開球員 (Place-kicker), 射門員 (Field Goal Kicker) <br>
<P>
<P>「開球員」就是球賽開始時, 或是得分之後, 把球踢給對方那名球員。如果進攻逼近對方得分區, 但無法達陣, 可以退而求其次, 由「射門員」踢射球門, 爭取三分。 開球或射門, 都是把球穩固在地上, 踢法相同, 所以幾乎都由同一人兼任。 <br>
<P>
<P>穩球員 (Placeholder, Holder) <br>
<P>
<P>射門或開球時, 球必須直立, 而且球的縫線必須向前, 所以必須有一球員把球正確的按在地上讓射門員踢, 此人就是「 Placeholder 」, 一般簡稱「 Holder 」。球是由發球員向後拋, 穩球員必須在瞬間乾淨俐落的把球穩固在地上, 縫線向前, 所以必須由一名擅於控球的球員擔任。有些球隊是由四分衛兼任 Holder, 但現在大部份球隊以候補四分衛擔任此職, 以增進他的臨場感。 <br>
<P>
<P>長距離發球員 (Long Snapper) <br>
<P>
<P>進攻時, 發球是由中鋒把球抓起往後塞到四分衛手裡, 高踢時就不同了, 高踢員是站在發球線之後大約 15 碼處, 所以大部份球隊有一名專門在高踢時負責發球, 這名球員叫做「長距離發球員」。他的特殊技能是能在頭朝下, 正確的把球從胯下往後拋 15 碼給高踢員, 而且必須在拋球後的瞬間, 馬上對付向他衝來的 300 磅對手。 <br>
<P>
<P>高踢員 (Punter) <br>
<P>
<P>高踢員的任務是在進攻受阻, 無法達陣或射門時, 把球高踢給對方, 使對手遠離得分區。高踢員是以雙手穩住球懸空踢, 電視轉播時, 常在畫面上顯示球踢出後, 在空中滯留多久 (Hang Time)。球懸空的時間長, 隊友才有充分的時間衝向前截住對方的回攻員。 <br>
<P>
<P>開球回攻員 (Kick Returner) / 高踢回攻員 (Punt Returner) <br>
<P>
<P>「開球回攻員」及「高踢回攻員」任務都是接下高踢過來的球回攻, 任務相同 , 技巧也相同, 但是面對的情況則不同, 所以一般是由不同的球員擔任。 <br>
<P>
<P>開球時,踢球一方的 11 名開球組成員齊排一列, 球一踢出 , 11 名成員齊往前衝, 阻擋對方接球接球回攻。 面對這群餓虎, 回攻的一方大多以身材較壯的候補跑鋒擔任開球回攻員。 </P>
<p>
<P>高踢時的陣式則不同, 高踢的一方在兩旁邊線內側各部署一名球員, 他們在發球時, 球未踢出, 就立即往前衝去阻擋回攻, 這兩人叫做 Gunners, 高踢這一方其他隊友則負責保護高踢員踢球, 直待球踢出去之後, 任務才改成阻擋回攻。接球回攻的一方, 回攻員面對的壓力, 主要是那兩名 Gunners, 所以大部份球隊以速度快的候補接球員或角衛擔任高踢回攻員。 </P>
<p>
<P>裁判團 </P>
<p>
<P>美式足球比賽有七名裁判執法, 七個裁判任務都不同, 但必須互相支援, 所以每組裁判團成員固定, 有助彼此的默契。裁判的職位可從制服背後英文字母代號看出。 </P>
<p>
<P>總裁判 (Referee) </P>
<p>
<P>總裁判就是唯一戴白帽那位, 其他裁判則戴黑色帽。總裁判一定是七名裁判中資歷最深的一位, 他帶麥克風, 所有的判決一律由他做手勢, 並透過麥克風宣布。發球前, 他是唯一站在進攻隊伍這一邊的裁判。如果四分衛是右手傳球, 他就站在四分衛的右後方。他必須注意進攻隊伍排出來的陣式是否有違規, 以及三點著地的進攻線線員有沒有在發球前移動。球發出來後, 他跟著四分衛移動, 留心構成保護袋的球員是否照規則擋人, 也注意防守球員是否違規碰撞四分衛。 </P>
<p>
<P>裁判(Umpire) </P>
<p>
<P>Umpire 是第二號資深裁判。發球前, 他站在防守線之後, 主要任務是監視攻守雙方第一線的動靜, 並確定在場進攻球員沒有超過十一名。進攻開始時, 他監視的地區經常首當其衝, 跑陣時那一區是跑鋒衝的路線, 短傳時接球員的路線也在那一帶。有時進攻球員故意在他身邊跑過, 利用他來阻礙防守球員的追蹤, 有時 Umpire 閃避不及, 被撞得人仰馬翻。 </P>
<p>
<P>主線審(Head Linesman) </P>
<p>
<P>這名裁判負責發球起攻線 (Line of Scrimmage) 有關的規則, 他站在起攻線上, 注意攻守雙方球員在發球前是否有越界。傳球時, 進攻線五名線員不但沒有碰球的資格, 而且他們的活動範圍也不能越過起攻線, Head Linesman 負責執行這些規則。場邊三個拿鋁桿指示標的工作人員 (Chain Crew) 也是歸他管。 </P>
<p>
<P>進攻時, Head Linesman 沿著邊線跟著球前進, 帶球進攻的球員被擒倒後, 此裁判筆直從邊線跑入, 用腳踩住一點, 這就是該次進攻球到達的前進點。如果此點很近十碼第一當線, 總裁判決定以鋁桿指示標來量個正確, Head Linesman 會抓著鐵鏈, 率持鋁桿指示標的工作人員入場量。說起來很有趣, 球到達的前進點是由 Head Linesman 在場邊目視決定, 誤差有多少? 誰也不曉得, 但要量時, 則是一絲不苟, 差一點也不算得到第一當, 但這是規則, 適用於雙方, 大家接受。 </P>
<p>
<P>線審(Line Judge) </P>
<p>
<P>Head Linesman 一般是佈署在客隊那一邊的邊線, 主隊這一邊則有一個 Line Judge。Line Judge 除了不必負責 Chain Crew 之外, 任務與 Head Linesman 大致相似, 他們兩人都注意看攻守雙方在發球前有沒有越界。傳球時, 接球員在邊線接球, 最常引起的爭執是接球員的腳是否出界, Line Judge 及 Head Linesman 因站在邊線上, 必須做一裁決。四分衛傳球時也不能越過起攻線, Line Judge 必須留心這些規則。 </P>
<p>
<P>Back Judge, Field judge, Side Judge </P>
<p>
<P>這三名裁判的任務大致相同, 唯一的不同是佈署的位置, Field judge 站在起攻線前 25 碼之處, 跟進攻隊伍邊鋒同一邊, 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強邊」 (Strong Side), Back Judge 則站在起攻線前 20 碼之處, 與站在起攻線的接球員同邊, Side Judge 也站在起攻線前 20 碼之處, 與第二個接球員同邊。 </P>
<p>
<P>這三名裁判負責內側腹地, 主要任務是監視接球員與傳球防守員的對抗。接球員與角衛經常彼此互施手腳, 佈署在附近的裁判必須緊跟在後監視。 </P>
<p>
<P>射球門時, 球門兩側各站一個裁判, 一邊是 Umpire, 另一邊是這三個裁判之一, 一般是 Side Judge。 他們兩人一同判決射門是否成功。</P></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1 21:50:54编辑过]

Echo 发表于 2006-2-11 21:57:00

<DIV class=head140 align=center>
<P>&lt;教您享受美式足球&gt;(八之六) <BR>廖樹生<BR></P></DIV>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進攻或防守 看似簡單 其實不簡單
<p>
<P>每次進攻開始前, 進攻隊伍必須擺出陣式。進攻陣式花樣多, 但規則也多。 </P>
<p>
<P>基本進攻陣式 </P>
<p>
<P>最基本的進攻陣式是五名進攻線員在前, 四分衛緊跟中鋒之後, 兩名跑鋒分別佈署在四分衛之後五至十碼處, 兩名接球員一左一右, 分別站在球場兩側的邊線附近, 邊鋒則緊接在進攻線員外側之左邊或右邊。 </P>
<p>
<P>四分衛喊「準備 (Set) 」時, 進攻球員各就各位, 擺出陣式, 五名進攻線大漢三點著地, 有如日本相撲開始時的姿勢, 所以常以 Downed Linemen 稱之。擺出陣式之後, 四分衛開始喊進攻暗號, 中鋒發球之前, 這五人不能動, 一動就會立即引起對方反應衝過來, 所以先動者會被判犯規 , 這就是 False Start, 進攻隊伍會被罰五碼。 </P>
<p>
<P>進攻陣式另一規則是必須有七名球員站在起攻線上, 這就是行家所謂的「 7-Men Front 」, 也就是說, 五個進攻線員之外, 必須另有兩個球員也排在起攻線上。 這兩人一般是邊鋒 (Tight End) 及一名接球員, 如果邊鋒排在進攻線員的右側, 左側那個接球員站在起攻線, 正確名稱是 Split End。而右邊那個接球員則退後布署, 不在起攻線上 , 叫做 Flanker。Tight End 與 Split End 是 7-Men Front 的兩端, 所以叫做 Ends, 顧名思義, Tight End 站的位子緊連進攻線員, Split End 則指接球員站的位子遠在邊線附近。 </P>
<p>
<P>7-Men Front 這個規定與美足特殊的帶球進攻規則有關。七個排在起攻線的球員中, 只有最外邊的兩個可以持球進攻, 也就是說, 第一線的七個球員, 只有 Tight End 及 Split End 可以接球或跑陣, 中間的五名進攻線員, 既不能當跑鋒跑陣, 也不能當接球員接球。更有甚者, 傳球時, 這五人都不能越過發球線, 否則就犯了 Illegal Man Down Field, 會被罰五碼。 </P>
<p>
<P>有資格帶球的進攻線員 (Tackle Eligible) </P>
<p>
<P>Tackle 是五名進攻線員中最外側的線員, 依規定不能帶球進攻, 但有時球隊利用「 7-Men Front 」最外邊兩個球員可以帶球這個規定, 設計出一些出人意料之外的戰術。擺出陣式時, 故意把右側 (或左側 )進攻線員當做第一線的一端, 他右邊的邊鋒或接球員則退後布署, 不在起攻線上, 這樣進攻線外線員就變成能帶球進攻的球員, 這就是 Tackle Eligible, 要排出這種不尋常的陣式前, 必須預先向總裁判照會, 使裁判心理有備, 不致誤判犯規 (這時的犯規叫Illegal Formation)。 </P>
<p>
<P>進攻球員移位 (Man in Motion) </P>
<p>
<P>進攻陣式擺出之後, 我們常見一個跑鋒或接球員在發球線後面跑動移位。移位的用意有二, 一是試探對方防守隊伍如何反應, 以瞭解他們可能的防守戰略, 二是變換陣式, 使對方來不及準備。如果要兩個球員移位, 必須一個一個來, 第一個移位靜止後, 第二個才能開始移位, 否則就犯了 Illegal Motion, 罰五碼。 </P>
<p>
<P>三接球員齊出 (Three Receiver Set) </P>
<P>或四接球員齊出 (Four Receiver Set) </P>
<p>
<P>基本進攻陣式用兩名接球員, 如果球隊的接球員陣容堅強, 或者進攻情況必須靠傳球, 他們常會抽出一名跑鋒, 以三名接球員上陣。如以四接球員齊出, 則抽出兩名跑鋒, 或是邊鋒及一名跑鋒。 </P>
<p>
<P>散彈槍陣式 (Shotgun Formation) </P>
<p>
<P>擺出正常的進攻陣式時, 四分衛緊貼在中鋒後面, 使用散彈槍陣式時, 四分衛則在中鋒之後約七碼處。散彈槍陣式原來的用意是使四分衛能趕快出手傳球, 避免被擒殺 , 所以用此陣式的主要場合是已方傳球保護不可靠, 或者對方有傑出的穾擊四分衛能手。散彈槍陣式另一優點是四分衛的視野比較好, 所以近年來廣被使用。不過一擺出散彈槍陣式, 對手立即知道你要傳球, 所以他們也是有備而來。 </P>
<p>
<P>一字型陣式 (I-Formation) </P>
<p>
<P>跑鋒 (Running Back)有兩個, Full Back 在前開路,Tailback 持球跑陣, 但兩人都叫跑鋒, 兩人都可以帶球跑陣。開路的全鋒 (Full Back)一般是站在跑鋒的左前方或右前方, 但有時則前後以「一字型」擺出陣式。進攻開始時, 四分衛先做一個動作把球交給在前的全鋒, 然後又做一個動作把球交給在後的跑鋒, 使對方搞不清楚到底球在誰手裡。 </P>
<p>
<P>防守陣式無限制 </P>
<p>
<P>美足比賽規則對進攻陣式的限制那麼多, 但對防守陣式的規定就少得多了。進攻隊伍擺出陣式時, 必須遵守七名球員排在發球線上 (7-Men Front) 這個硬性規定。防守隊伍的陣式, 除了不能有任何球員超越發球線之外, 就沒有其他特殊規定了。 </P>
<p>
<P>4-3 陣式 與 3-4 陣式 </P>
<p>
<P>防守陣式有一般美足界人士慣稱的「前線七人」(Front-7), 但那是指在一般的防守情況之下, 防守線的線衛 (Defensive Linemen) 及支援的後衛(Linebackers), 共有七人, 這既不是規定, 人數也不一定是七人。大部分球隊使用「四前三後」制, 也就是四名線衛在前, 三名後衛在後支援。有些球隊則採「三前四後」陣式。 </P>
<p>
<P>Eight in the Box </P>
<p>
<P>不論是四前三後或三前四後陣式, 防守線的球員人數, 看戰況的需要, 可增可減。如果進攻的一方有強大的跑陣攻勢, 防守的一方大多會抽調強邊安全衛 (Strong Safety) 上前支援, 「 Front-7 」就變成「 Eight in the Box 」了。Box 是指「 Tackle Box 」, 進攻線員(Offensive Linemen) 最外側的兩個線員叫 Tackles. 以這兩個 Tackles 為界, 中間的地區就是 Tackle Box, 跑陣的範圍大部分在這一地區內, 所以用八名防守球員去阻擋跑陣, 就叫做「 Eight in the Box 」。 </P>
<p>
<P>五分錢小組 (Nickel Package) </P>
<P>與十分錢小組 (Dime Package) </P>
<p>
<P>如果進攻的一方派三名接球員上陣, 防守的一方會抽出一名後衛, 加派一名角衛上陣。前面的防守線只剩六人, 防守傳球的角衛及安全衛則增為五人, 這五人就叫做「五分錢小組」。如果進攻的一方擺出四接球員齊出的陣式, 防守的一方則加派兩名角衛對抗, 因五人傳球防守小組叫「 Nickel Package 」, 延習此稱謂, 這六人小組便以「十分錢小組」 (Dime Package) 稱之, 並不表示有十個人在防守傳球。</P></DIV>

Echo 发表于 2006-2-11 21:59:00

<DIV class=head140 align=center>
<P>&lt;教您享受美式足球&gt;(八之七) <BR>廖樹生<BR></P></DIV>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戰術的選擇
<p>
<P>美式足球比賽, 看起來粗獷野蠻, 兩隊壯漢動不動就撞成一堆,其實其中大有文章。每次進攻開始之前, 雙方擺出對抗的陣式, 有時還必須臨陣改變戰術, 情況實在不對時, 只好叫暫停, 重新攷慮, 這些進攻前的準備, 在在顯示美足比賽的背後, 實是雙方戰術的對抗,。每一次攻勢停止之後, 有 40 秒的暫停時間, 給雙方準備下一步的戰術, 這 40 秒之內, 看似西線無戰事, 其實是雙方斟酌下一步戰術的時段。 </P>
<p>
<P>進攻的準備 </P>
<p>
<P>每次進攻, 首先由雙方的教練團依上一波攻勢的成果來評估面對的局勢, 據以選擇下一步的攻守戰術。教練選了戰術之後, 必須知會在場上的四分衛。以前大部份用手勢, 有如棒球比賽; 有些球隊則以入替的球員傳達戰術的選擇; 現在已改採單向無線電耳機, 四分衛的頭盔內裝有耳機, 可以直接聽到教練的指示。 </P>
<p>
<P>不同的攻防戰術, 需要不同的球員, 所以誰入替, 誰出場, 雙方各有一教練負責。四分衛收到進攻戰術的指示之後, 立即召集場上的隊友, 轉達進攻戰術, 指示有關球員應跑的路線, 以及喊幾聲「 Hut 」之後發球。我們在電視上看進攻球員圍著四分衛, 就是為此, 行話叫「Huddle 」。 </P>
<p>
<P>四分衛可能臨陣改變戰術 </P>
<p>
<P>Huddle 之後, 進攻隊伍擺出陣式, 對方的防守隊伍也擺出對付的陣式, 這時四分衛會喊一些大多是沒什麼意義的數目字, 然後開始叫「 Hut, Hut, Hut 」, 如果四分衛在 Huddle 時說「 On Two 」, 這表示要中鋒在聽到兩聲「 Hut 」之後, 把球拿起交給他, 也就是進攻的開始。 </P>
<p>
<P>四分衛除了喊數字及 Hut, Hut, 準備發球之外, 他必須同時解讀對方的防守陣式, 試圖瞭解對方的防守策略。除了看防守陣式之外, 另一方法是指派一名隊友移位, 看對方如何調整陣式, 如果需要改採不同的戰術, 四分衛立即以暗號通知隊友, 此時他喊數目字的方式有明顯的改變, 電視評論員大多看得出來, 會說四分衛「 Calling audible 」, 或者乾脆說: 「 He is changing the play」。 </P>
<p>
<P>第幾「當」是主要考慮 </P>
<p>
<P>進攻戰術的選擇, 除了多利用防守隊伍的弱點之外, 最主要的考慮還是第幾「當 (down)」。所謂「當」, 是指即將進行的這一攻勢, 戰術的選擇及球員調派, 都以第幾個「當」為主要考慮。 </P>
<p>
<P>第一當進攻, 彈性比較大, 所以攻守雙方大都排出基本的陣式, 也就是一般所謂的 Base Formation, 可傳球, 也可以跑陣。如果攻了兩次, 還推進不到十碼, 情況立即改觀, 戰術的選擇也截然不同。如果電視播報員說: 「 Third and inches 」或「 Third and short 」, 這就表示第三當的進攻, 只要推進短距離 (或幾吋而已), 即可取得續攻權 (First Down), 在這種情況下, 十之八九, 教練會選擇跑陣進攻。有些跑鋒只有在這種情形下, 才派上用場, 行家慣以「 Third Down Player 」稱之。 </P>
<p>
<P>如果攻了兩次, 還差三碼或更多, 電視播報員常以「 Third and Long 」來形容 , 此時十之八九會以傳球進攻, 而傳球對象的最佳人選, 主要是身材高大, 經驗多, 能在人群中接球的能手。 </P>
<p>
<P>戰術因戰況而異 </P>
<p>
<P>進攻戰術的選擇, 也因戰況而異。跑陣進攻, 穩紮穩打, 風險較低, 但推進緩慢。傳球進攻可以一下子攻取大把碼數, 但傳球成功率平均只比五成高一點, 風險也較高。到了第四節, 領先的一隊幾乎都會選擇以跑陣主攻, 消耗時間, 減少對手反攻的機會。分數大幅落後的球隊, 如以跑陣進攻, 緩不濟急, 所以幾乎都以傳球主攻。 </P>
<p>
<P>球隊的進攻戰術花樣繁多, 最少的也有 150 種左右, 多的據說超過 300 種。厚厚的戰術手冊, 都是各隊的機密文件, 外人無法知曉。 </P>
<p>
<P>防守戰術學問大 </P>
<p>
<P>防守戰術的選擇, 學問更大。防守戰術大多是依對方進攻隊伍的特徵而設計, 而且常佈下陷井, 陣式擺出時, 看似一種防守戰術, 發球後防守球員移位, 變成另一種防守戰術, 使對手措手不及而中計。 </P>
<p>
<P>一般來說, 如果對手的進攻隊伍是以跑陣掛帥, 防守的一方大多會抽調一名防守腹地的安全衛, 上前加強防守第一線, 也就是行家所謂的「 8-Men in the Box 」。 </P>
<p>
<P>不論是跑陣或傳球攻勢, 發球之後, 球都由四分衛經手支配, 他等於是攻勢的發動機。斬蛇先斬頭, 如能擒殺四分衛(sack), 進攻就中斷了, 所以擒殺四分衛成為各隊的主要防守目標之一。防守線衛 (Defensive Linemen) 塊頭大, 又最接近四分衛, 所以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衝擊(Rush) 四分衛。可是四分衛有五名進攻線球員的保護, 有時邊鋒或跑鋒也會加入保護圈, 四名防守線衛卯上五六名保護球員, 不易抓到四分衛, 現在盛行以後衛 (Linebackers) 或防守傳球的角衛或安全衛, 從意想不到的角度, 去突擊 (也稱閃擊, Blitze) 四分衛。這當然也是有風險的防守戰術, 萬一被四分衛看出企圖, 以暗號通知隊友改變進攻戰術, 派隊友進入突擊手空出的防區內接球。</P></DIV>

Echo 发表于 2006-2-11 22:02:00

<DIV class=head140 align=center>
<P>&lt;教您享受美式足球&gt;(八之八) <BR>廖樹生<BR></P></DIV>
<DIV class=line140 align=left>美足行話名堂多 聽得懂才看得懂
<p>
<P>到球場看美足比賽, 身歷其境, 才能體驗美足球迷的瘋狂。比賽在下午, 但一大早就有球迷進入停車場, 架起烤肉爐, 打開後車箱, 開起派對, 這就是「 Tailgate Party 」。在大學城, 「 Game Day 」在美足季節是很特殊的一天, 人口可能臨時暴增一兩倍, 祣館收費可能加倍, 而大學城內住家的車道及草地, 也常變成臨時收費停車場。 </P>
<p>
<P>不過要看美足比賽, 最好的方式, 還是看電視轉播及分析。美足比賽場面大, 雙方擺出的陣式及球員的移動, 無法從一個電視畫面看清楚, 轉播的單位一般動用20 組左右的攝影機, 像超級盃這種大賽, 更動員 30 多組攝影機, 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取鏡頭, 報導及評論行家得以選擇最佳的角度, 重播過程, 有時還在鏡頭畫面上畫線說明, 對電視觀眾欣賞球賽, 助益很大。 </P>
<p>
<P>可是電視上的報導及評論, 行話很多, 有些用詞淺顯易懂, 但有些行話無法望文生義, 除非有人解釋, 否則無法瞭解其含義。在此我們介紹電視上最常聽到, 但有特殊含義的美足行話, 幫讀者觀賞比賽。 </P>
<p>
<P>Line of Scrimmage, Neutral Zone </P>
<p>
<P>每一波進攻的起攻線, 就是前一次進攻帶球者被擒倒時, 球著地之處, 一般以「 Line of Scrimmage 」稱之, 但是嚴格說起來, 「 Line of Scrimmage 」其實有二, 一是以球的頂端, 畫一橫跨全場的假想線, 那就是防守隊伍排出陣式時, 不能超越的界線。 </P>
<p>
<P>另一條是以球的後端畫的假想線, 進攻線員排出陣式時,不能超越這一假想線。這兩線之間就是發球之前雙方球員都不能犯界的「 Neutral Zone 」, 否則就是犯規。負責發球的中鋒, 手必須按在球的頂端, 所以是唯一的例外。 </P>
<p>
<P>因攻守雙方各以球的一端為「 Line of Scrimmage 」,美足界常以「 Both sides of the ball 」來代表進攻及防守隊伍。 </P>
<p>
<P>Red Zone </P>
<p>
<P>球場兩端 20 碼到底線的地帶叫「 Red Zone 」, 因緊臨得分區 (End Zone), 攻到「 Red Zone 」時, 攻守雙方的戰術選擇, 都會有所不同。 </P>
<p>
<P>Flat </P>
<p>
<P>球場有兩條虛線綜貫全場, 叫「 Hash Mark 」,「 Hash Mark 」與邊線之間, 靠近「 Line ofScrimmage 」這一帶, 行家慣以「 Flat 」稱之。攻守雙方排出陣式時, 接球員與角衛在這一帶對峙, 進攻一開始, 接球員向前疾馳, 跑鋒或邊鋒常進入此空出的地區接球。 </P>
<p>
<P>Read the Coverage </P>
<p>
<P>進攻隊伍排出陣式, 準備發動攻勢時, 四分衛的首要任務是觀察對手排出的陣式 , 判斷他們可能採取的防守戰術, 這就是「 Read the Coverage 」, Coverage 是指防守戰術, 如何判斷? 就全靠四分衛的本事了。職業美足各隊都有一個 Quality Control 教練, 他的任務是收集並分析對手及球員的資料, 以及有關的比賽錄影, 準備比賽的第一件事, 就是研究比賽錄影, 四分衛必須瞭解對手的防守陣式及其變化。 </P>
<p>
<P>Pocket, Pocket Passer, Scrambler </P>
<p>
<P>傳球時, 五名進攻線員會圍著四分衛構成一個半圓保護袋, 這就叫做「 Pocket 」。有些四分衛喜歡留在保護袋內尋找傳球機會, 一旦防守球員衝破保護袋, 他就沒戲唱了, 美足界慣以「 Pocket Passer 」稱之。有些四分衛則擅長到處流竄, 邊跑邊傅球 , 這一類四分衛就叫做「 Scrambling Quarterback 」。一般來說, pocket passer 大多擅長綜向長傳, scrambling quarterback 大多以中短距傳球為主。 </P>
<p>
<P>Drop Back, 3-Step Drop, 5-Step Drop, 7-Step Drop </P>
<p>
<P>四分衛從中鋒手裡接過球後, 不管是跑陣攻勢或傳球攻勢, 都必須往後退, 脫離壓境的對方球員, 這就是電視轉播常提到的「 Drop Back 」。後退幾步, 則看戰術而定, 「 3-Step Drop 」只花兩三秒, 一定是短傳。顧名思義, 「 5-Step Drop 」是退五步後傅球 , 主要是中距離傳球。25 碼以上的長距離傳球, 四分衛一般都是退 7 步「 7-Step Drop 」, 一則接球員必須有充分的的時間跑預定的路線, 二則四分衛用力長傳, 所需準備動作比較耗時, 需要的空間也比較大。 </P>
<p>
<P>Screen Pass </P>
<p>
<P>所謂「 Screen Pass 」是四分衛把球輕輕投給跑鋒, 跑鋒的前面, 則由兩三名球員組成開路先鋒。名為傳球, 其實這是跑陣的變化, 一般跑陣是由四分衛把球塞到跑鋒的手肘 (Handoff), Screen Pass 則由四分衛輕扔給跑鋒。 </P>
<p>
<P>Option Play </P>
<p>
<P>如果四分衛有很好的跑陣能力, 教練常會設計一套四分衛兼任跑鋒的進攻戰術 , 四分衛從中鋒手裡接過球後, 他可以選擇傳球, 也可以自己持球跑陣, 這就叫做「 Option Play 」。這種進攻戰術在高中及大學美足比較常見, 職業美足則很少使用。 </P>
<p>
<P>Play Action Pass </P>
<p>
<P>發球之後, 四分衛假裝把球交給跑鋒跑陣, 然後繼續後退, 把球傳出去。使用這種戰術前, 一般會有連續數次的跑陣, 使對方心想如何阻擋下一波的跑陣攻勢, 四分衛那個假動作, 用意當然是誤導對方。 </P>
<p>
<P>Vertical Offense, Downfield Passing, Dink and Dunk </P>
<p>
<P>以長距離傳球進攻, 行家慣以「綜向攻勢」 (Vertical Offense), 或「 Downfield Passing 」稱之。以短距傅球進攻, 則叫做「 Dink and Dunk 」。 </P>
<p>
<P>Side Line Route, Post Route, Slant Route, Crossing Pattern </P>
<p>
<P>接球員跑的路線花樣繁多, 各隊都有他們自己設計的戰術, 我們在電視上常聽到的大略有四種, 最常見的是「 Side Line Route 」, 接球員延邊線往前衝。如果接球員由邊線以斜線向內前進, 就是「 Slant Route 」。如果跑「 Crossing Pattern 」, 接球員跑過發球線之後轉向另一邊前進接球。跑「 Post Route 」時, 接球員則直接在球場中央兩虛線 (Hash Mark) 之間前進, 這兩條虛線的兩端盡頭就是球門 (Goal Post), 所以「 Post Route 」名稱由此而來。 </P>
<p>
<P>Lateral </P>
<p>
<P>進攻球員把球平行或往後傳給另一進攻球員, 叫做「 Lateral 」, 持球的球員超過起攻線, 就不能向前傳球, 但「 Lateral 」不算傳球, 所以持球的球員前進無路時, 為了避免被擒住, 可用此法繼續前進。 </P>
<p>
<P>Counter Play, Naked Play </P>
<p>
<P>四分衛假裝把球交給跑鋒跑陣, 跑鋒跟著替他開路的隊友往一邊跑, 吸引防守球員, 四分衛然後把球交給另一跑鋒, 往另一邊跑, 這就是「 Counter Play 」。「Counter Play 」時, 如果帶球的球員獨自往一邊跑, 亳無隊友的掩謢, 叫做「 Naked Play 」。 </P>
<p>
<P>Going To The Middle </P>
<p>
<P>接球員跑邊線的接球路線, 防守的球員是角衛,接到球時, 頂多被角衛擒倒或推出界。跑到中央接球, 就沒那麼簡單了, 進攻線員及防守線衛打成一堆, 擋住四分衛的視線, 所以四分衛傳球到中央地區時, 常必須用吊高球, 接球員跳起接球, 不能採取自衛行動, 防守這一區的後衛, 身材也遠比角衛高大, 被後衛撞擊或夾擊, 可不好受, 所以電視轉播提及某接球員「 Going to the middle 」或「 Going through the middle 」, 言下之意, 是指此接球員有像敢死隊一樣的勇氣。 </P>
<p>
<P>Between the Tackles, Move the Pile, Power Running </P>
<p>
<P>這些字眼都是美足界用來描述強力跑陣的行話。Tackles 是指 Defensive Tackles, 就是防守線中間那兩個身軀龐大的守門神, 跑鋒能從這兩巨人之間穿過, 非有威力不可。而跑鋒被抓到之後, 還能拖著防守球員前進,就是「 Move the Pile 」。 </P>
<p>
<P>Reverse </P>
<p>
<P>跑鋒接過球後, 往邊線的方向跑, 一接球員則迎面向跑鋒跑來, 兩人交會時, 跑鋒把球交給接球員, 改由接球員持球跑, 用意是改變進攻的方向, 使對方措手不及。有時持球的接球員又把球交給另一個向他跑來的球員,又改變進攻的方向, 這就是「 Double Reverse 」。 </P>
<p>
<P>Every Down Player,Third Down Player, Short Yardage Runner </P>
<p>
<P>主力跑鋒在大部份的進攻情況下, 都必須上陣擔任跑陣任務, 有能力擔任主力跑鋒的球員, 一般稱為「 Every Down Player 」。有些跑鋒只有在第三當的進攻,需要拿第一當時, 才被派上用場, 美足界常以「 Third Down Player 」稱這類球員, 有時則以「 Short Yardage Runner 」稱之。他們穩定可靠, 但表現不出色, 不適合挑大樑。 </P>
<p>
<P>Open the Hole, Hit the Hole, Stiff Arm </P>
<p>
<P>跑鋒持球跑陣時, 必須有進攻線員在前開路, 才能穿透對方的防守線。進攻線員的任務是在跑鋒到達之前的瞬間, 把擋路的防守線衛推開, 讓跑鋒有縫衝過去。進攻線員是「 Open the Hole 」, 跑鋒是「 Hit the Hole 」。跑鋒持球向前疾馳, 如果有防守球員追到, 為了避免被擒住, 跑鋒會伸手把防守球員推開, 美足行話是「 Stiff Arm 」。 </P>
<p>
<P>Pull, Guard Pull </P>
<p>
<P>替跑鋒開路時, 進攻線員有時以線員移位來包挾對方的防守線衛, 叫做「 Guard Pull 」。Guard 是排在中鋒兩側的進攻內線員, 發球之後, 右 (或左 )內線員不去對付他面前的防守線衛, 而是往後退並向另一邊跑, 與另一邊的內線員連手出擊, 跑鋒就緊跟在他們的後面。中鋒的任務是擔任右 (或左 )內線員所遺下的那名防守線衛, 使他不能接近跑鋒。這樣跑鋒等於多了一名開路先鋒,跑陣成功的機會也就大大提高了。 </P>
<p>
<P>Stunt </P>
<p>
<P>防守線衛也有一移位的招數, 叫做「 Stunt 」, 做法如下: </P>
<p>
<P>兩名第一線內線衛 (Defensive Tackles) 擺出陣式後, 忽然變換位置, 左內線衛變成右內線衛。另一情況是右邊 (或左邊 )兩個線衛互換位置, 外線衛(Defensive End) 向內移變成內線衛。這些移位的用意是使進攻第一線的線員搞不清楚是什麼名堂, 一時難以拿出對策。 </P>
<p>
<P>Ball Control, Move the Chain </P>
<p>
<P>除了堅強的防守之外, 不讓對手得分的另一方法是減少對方持球進攻的機會。以跑陣穩紮穩打, 佔用比賽時間, 叫「 Ball Control 」。如果攻勢順利, 拿到第一當續攻權, 場邊的鋁桿碼數指示標就必須向前移, 所以「 Move the Chain 」是指攻勢順利。 </P>
<p>
<P>Goal Line Stand </P>
<p>
<P>進攻隊伍推進到得分區前兩三碼處時, 一般都會派出強力跑鋒硬衝, 或以高大的接球員接球達陣。防守的一方, 也會加強中間地區的防務, 縮小球員間的距離, 死守最後這道防線, 這種情況叫做「 Goal Line Stand 」。 </P></DIV>

红酥手 发表于 2006-2-13 17:05:00

<P>顶,这个我喜欢,嘿嘿.</P>

幻梦冰翔 发表于 2006-2-13 18:17:00

<P>今年超级碗,海鹰对钢铁人,俺算是半强迫地看了一整场,总算知道了一些皮毛……</P>
<P>不过总感觉规则有些复杂,而且有些无聊。</P>
<P>提不起啥兴趣。</P>

Echo 发表于 2006-2-13 22:4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幻梦冰翔</I>在2006-2-13 18:17:00的发言:</B><BR>
<P>今年超级碗,海鹰对钢铁人,俺算是半强迫地看了一整场,总算知道了一些皮毛……</P>
<P>不过总感觉规则有些复杂,而且有些无聊。</P>
<P>提不起啥兴趣。</P></DIV>
<p>推荐你看钢铁人对小马这场,否则你们国际球迷是很难体会这项运动的精髓

bazooka 发表于 2006-2-14 20:21:00

<P>美式橄榄球很爽,只是停顿太多,我受不了.</P>
<P>建议更改规则,不要什么进攻队,防守队,就那么一波人加点替补,一直在上面打.</P>

红酥手 发表于 2006-2-14 23:12:00

就这么停顿都得准备那么多人,要一直打还不得累死...身体训练和吃的东西都是为了短时间内的爆发准备的,哈哈.原来美国队94的门将米奥拉后来去打橄榄球了,结果没音了.

幻梦冰翔 发表于 2006-2-14 23:41:00

<P>哈哈,就是那个小辫子吧,门守得不错啊,打什么橄榄球啊,真是……</P>
<P>帮主打棒球也就这德行,隔行如隔山……</P>

Echo 发表于 2006-2-15 11:42:00

纽约尼克斯的前控位查理·沃德是个例外

红酥手 发表于 2006-2-15 23:43:00

哈哈,美国足球的地位又低又没钱赚,当然去打橄榄球了。。。不过去了估计也是专门开高球的,基本和大脚有可比性。。。美式橄榄球最让人不爽的就是这点,居然有人专门开大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您享受美式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