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ma 发表于 2005-12-8 22:34:00

越音倩影——开个越剧专楼

<P>我现在越来越稀饭鸟~~</P>
<P>现在正在看五女拜寿,啧啧,美人真是多啊,何赛飞当年的嗓子啊,真是清亮动听啊……</P>
<P>口水一下。</P>
<P>应该喜欢的不止我一个吧,活活,没有捧场我照样自娱自乐^&^</P>

<P>××××××××××××××××××××××××××××××××××××××</P>

<P>先介绍一下越剧</P>
<P>越剧<BR></P>
<P>是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绍兴地区嵊县,即古越国<BR>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BR>开始只采用笃鼓、檀板击节,后加帮腔并向乐队伴奏发展,吸收绍剧音乐成分,丰富并<BR>创立了自己的板式。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BR>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全部女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改<BR>为男女合演。现在有女班和男女合演两种。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BR>玉兰、王文娟等。</P>













Aimma 发表于 2005-12-8 22:35:00

越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越剧唱词最见的句式有七字句、带冠<BR>七字句、十字句;常用的主要腔调是[四工调]、[尺调]、[弦下调];唱腔<BR>的基本板式是[中板],常用的还有[快板]、[慢中板]、[慢板]、[快]、<BR>[快中板]、[散板]、[连板]、[嚣板]、[清板]等。<BR>一、七字句:<BR>    七字句的排列格式有两种。一种按照“二、二、三”顺序排列。如<BR>“我家 有个 小九妹,聪明 伶俐 人敬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BR>件件会。”另一种是按照“三、二、二”顺序排列的。如“碧波潭 微波<BR>荡漾,桂花金 黄影 横窗,空对此 一轮 明月,怎奈我 百转 愁肠。”<BR><BR>二、带冠七字句:<BR>    带冠七字句是剧情需要,在七字句前面加三个字。如:“想当年,疏<BR>篱斜阳碧草萋,与妹妹,慈母膝前笑相嬉”。这种句式一般都混合在七字<BR>句中,单独成一唱段不多见。<BR><BR>三、十字句:<BR>    十字句的排列格式也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三 四 三”顺序排列的。<BR>这与带冠七字句相似。如:“该讲些仕途经济好学问”;“学会些处世做<BR>人真本领”;“正应该百尺竿头求上进”;“何必与优伶为伍掷光阴”。<BR>另一种格式是“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BR>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 ;“我眼中,却只是,一座<BR>空城”。<BR>    唱词是为内容服务的。当原有的句式不能充分反映剧情时,越剧的唱<BR>句还采用六字句、九字句甚至更自由、更灵活的句式。同时,越剧唱句节<BR>奏感鲜明,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很有味道,比较讲究韵律。所谓韵律,<BR>就是上下句的句要押韵。在一段唱词中,偶句的末一个字以同一韵脚贯穿。<BR>在一段唱词中,偶句的末一字以同一韵脚贯穿。如《送凤冠》里的陆氏劝<BR>李秀英媳妇的唱段,就是以“肉”、“和”“婆”“错”、“火”、“做”、<BR> “果”等字押韵。<BR><BR>四、曲调和板式:<BR>    现在常用的越剧曲调主要有三大类。<BR>    第一类是[四工腔](也称[四工调])。通常,它是F调,胡琴定弦6-<BR>3,与京剧中[西皮]的定弦相同。它的特点是单纯、明快,有跳跃性,听<BR>起来如潺潺流水在山涧流淌。其主要板式有[中板]和[慢中板]。目前,<BR>[四工腔]虽然用得不多,但仍有着重要的地位,如《西厢记》中的“闹<BR>简”和“赖简”两场,[盘夫]中的一些唱段等。<BR>    第二类是[尺调腔]。它是在[四工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二黄]<BR>的过门创造的。通常,它是G调,胡琴定弦5-2。它的特点是:旋律下行,<BR>节奏舒展,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浓郁的抒情性,<BR>适合于表达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悲伤、缠绵、沉思、忧虑的情绪,因而在<BR>塑造人物音乐形象时有多种功能,更有戏剧性。[尺调腔]的板式主要有以<BR>下几种一是[慢板]。它用一板三眼,是慢速的四拍子,显得格外委婉、细<BR>腻、优美,长于抒发深沉、哀伤的感情。如《楼台会》中的“十相思”唱<BR>段,用的就是尺调慢板。<BR>    二是[中板]。这是[尺调腔]的基本板式,是中速的四拍子,用于抒情<BR>和叙事。乐段结束时,尾腔常作延伸,使人有段落感。它在越剧中运用最<BR>多。如《祥林嫂》中贺老六成亲时唱的一段,就是尺调中板。<BR>    三是[慢中板]。它介于[中板]和[慢板]之间,多用于表演思索和郁<BR>闷的情怀。如《柳毅传书》中的“湖边惜别”,用的就是这一板式。<BR>    四是[快中板]。它的速度较[中板]略快,唱腔和“过门”的旋律相应<BR>地简化,多用于表演激烈、紧迫气氛的情绪。如《打金枝》中“今日是汾<BR>阳王寿诞期”,用的就是[快中板]。<BR>    五是[连板]。速度比[快中板]更快,用二拍子,旋律简单,节奏紧<BR>凑,多用于表达紧张、焦急的情绪。如《玉蜻蜓》中“认子”,唱的就是<BR>连板。<BR>    六是[快板]。速度最快,用一拍子,又称一字板。旋律更单纯,接近<BR>自然口语,换气用半拍休止,多用于斥责、辩论的场合。<BR>    七是[嚣板]。它类似京剧中的[摇板],紧拉散唱,伴奏用一拍,唱腔<BR>速度和节奏比较自由,适合于表演奔放的感情、强烈的内心活动和呼号。<BR>它常与[快板]一起使用。<BR>    八是[散板]。它[嚣板]相似,也是速度、节奏自由的板式,不同的是<BR>伴奏也是散的,不是紧拉散唱,而是散拉散唱.<BR>    九是[流水板]。它吸收绍兴大班的板式,突破了越剧曲调板起板落、<BR>块块方整的格局。伴奏是一拍子,唱腔基本是二拍子,有流动感,常用于<BR>表达踌躇不安的情绪。<BR>    十是[二凡]。它也吸收于绍兴大班,是二拍子,中速,唱腔比较自<BR>由,风格古朴,常用悠扬的拖腔。<BR>    第三类是[弦下腔]。它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借鉴京剧[反二黄]手<BR>法,吸收越剧早期[六字调]的因素发展而来。属于D调,胡琴定弦1-5。<BR>[弦下腔]是[尺调腔]的反调,适于表演悲愤激越的情绪,剧中人物最哀伤<BR>时往往用[弦下腔]。如[梁祝]中的“山伯临终”,《祥林嫂》中“风满<BR>天、雪满地”,《红楼梦》中的“宝玉哭灵”等。[弦下腔]的板式与[尺<BR>调腔]一样齐全,表演能力非常强。<BR>    除上述三类调腔之外,越剧里还有。属于C调,胡琴定弦2-6,<BR>是[四工腔]的反调,在[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西皮]的因素发展而<BR>来。它在男女合演中,男演员演唱的比较多。<BR>

Aimma 发表于 2005-12-8 22:37:00

流派

一、袁派:<BR>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BR>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BR>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BR>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BR>    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BR>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BR>等。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BR>员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BR><BR>二、尹派:<BR>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BR>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BR>      桂芳音域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BR>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BR>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是深沉隽<BR>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BR>子》的“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尹派传人有尹小芳、筱<BR>桂芳、宋普南、赵志刚、茅威涛等等。<BR>三、范派:<BR>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BR>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也善演文天祥、韩世忠、<BR>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她的嗓<BR>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作为[弦下腔]<BR>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BR>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BR>    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稳健轩昂,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BR>性气质,有阳刚之美。范派弟子在观众中较有影响的有丁赛君、陈琦、邵<BR>文娟、史济华、张志明、方雪雯、章瑞虹等。<BR><BR>四、傅派:<BR>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BR>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力以情的魅力。傅派<BR>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劈山救母》的华山圣母,《情<BR>探》的敫桂英,《杜十娘》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李娃<BR>传》的李亚仙,《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等。<BR>    傅全香的嗓音条件很好,而且真假嗓结合,曲调波澜起伏,重视收放<BR>开合与花腔的润色,唱腔美若呖莺声,被誉为“金嗓子”,?越剧花腔<BR>女高音”,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傅派传人有:薛莺、徐涵英、<BR>陆梅英、张蓉华、胡佩娣、洪芬飞、张腊娇、张金月、何英、陈颖、颜<BR>恝、陈岚、陈飞等。其中何英、陈颖这两位傅派新秀,在国内外已具有<BR>一定影响。<BR><BR>五、徐派<BR>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傥热情、豪爽多才的人物。<BR>    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哉宽,在曲调方面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BR>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狭嗽骄缭缙谀杏癯?恢衅邮怠⒋竞竦?因素,在气息控制、共鸣运用、板式转换等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创。<BR>    徐派的特点是华采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BR>大落,跌宕明显。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刘谌,《西厢记》的张生,《春<BR>香传》的李梦龙,《红楼梦》的贾宝玉,《追鱼》的张珍,《西园记》的<BR>张继华等。徐派的传人有金美芳、徐小兰、刘丽华、汪秀月、翁荔英、刘<BR>觉、徐持平、钱惠丽等。<BR><BR>六、戚派<BR>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是从袁派中衍化出来的。<BR>    戚雅仙的嗓音条件不是很好,音域不宽,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迂回。<BR>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用音范围不广,但组<BR>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BR>征音调,易学易记。<BR>    戚派的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琵<BR>琶记》中的赵五娘,《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BR>等,主要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徐洁和、周美姣等。<BR><BR>七、其它流派<BR>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王文娟师承竺素娥,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BR>内心感情著称,扮相清秀,表情细腻,动作优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BR>花、支兰芳等影响。王文娟博采众长,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BR>平易质朴、情意真切、韵醇厚的风格。她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红楼梦》<BR>的林黛玉,《追鱼》的鲤鱼精,《春香传》的春香,《孟丽君》的孟丽君<BR>等。王派传人有钱爱玉、姚建平、钱世娥、王志萍、徐璐等。<BR><BR>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陆锦花师承张福奎,又受马樟花影响,熔铸吸<BR>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艺术。擅长扮注儒生、穷生、巾生。她的演唱<BR>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其塑造的艺术人物有《珍珠<BR>塔》的文卿,《彩楼记》的吕蒙正,《盘夫索夫》的曾荣,《情探》的王<BR>魁等。陆派传人主要有曹银娣、陆文治、许杰,以及越剧新秀夏赛丽等。<BR><BR>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BR>域较宽,善于运用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BR>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汇贯通,自成一格。在塑造《三笑》的唐伯<BR>虎,《王老虎抢亲》的周文宾,《血手印》的林招得,《玉堂春》的王金<BR>龙都有所创新。毕派传人有杨文蔚、丁莲芳等。<BR><BR>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张云霞师承袁雪芬,又拜昆曲名角方传靶为师。<BR>她从摹仿到发展到创新,左顾右盼,兼收并蓄,终于脱颖而出。至建国后<BR>自立门户,形成了张派艺术。代表作有《秦香莲》、《李翠英》、《春<BR>草》、《貂蝉》等。 张派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BR>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目前有不少青年旦角学习张派艺术,如浙江小<BR>百花越剧团的的何赛飞,就是其中佼佼者。<BR><BR><BR>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吕瑞英初跟袁雪芬学艺,后以其绚丽多彩,雍华<BR>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吕瑞英的嗓子音域较宽,音色较亮,多<BR>扮演一些聪慧少女和巾帼英雄,如红娘、金枝、薛宝钗、穆桂英、梁红玉<BR>等。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向活泼稚嫩、昂扬明<BR>亮、富于激情的方向扩展。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之<BR>称誉。目前,不少新秀喜欢学唱“吕派”,其中浙江的吴素英、黄依群、<BR>陈辉玲等已在观众中产生一定影响。<BR><BR><BR>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金采风师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BR>香各家精华,融汇一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如《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BR>《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厢记》的崔莺莺等。她运腔婉转回荡,抑扬顿<BR>挫;吐字清晰,字字送听;运气自然,富于韵味。特别是她的代表作有<BR>《盘夫索夫》及《碧玉簪》中的某些唱段,在群众中流传甚广。<BR><BR>    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等,都是著名的老生演员。她们的演唱刚健<BR>质朴、富有感情、苍劲教练、激昂高亢,为越剧老生腔的建立,作出了很<BR>大的贡献。<BR>    当今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优秀青年演员,如赵志刚、茅威涛、何英、<BR>钱惠丽等,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他(她)们在表演和演唱上,已有<BR>自己的特色,他(她)们的风格也在逐渐形成之中。<BR>

Aimma 发表于 2005-12-8 22:45:00

先来茅威涛^&^最近才喜欢上的

<P><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2005-01-29/1106934193_Z9aaOC.jpg" border=0></P>
<IMG src="http://www.meiliyueju.com/xiaobaihua/flower/maoweitao/images/mao028.jpg" border=0>

Aimma 发表于 2005-12-8 22:49:00

非常喜欢的唱段歌词

<P>西厢记的《琴心》</P>
<P>这里有方亚文的唱段~</P>
<P><a href="http://www.meiliyueju.com/quku/new_yanyuan.php?song_type=new&amp;play_type=yanyuan&amp;node=fangyafen&amp;display=Y" target="_blank" >http://www.meiliyueju.com/quku/new_yanyuan.php?song_type=new&amp;play_type=yanyuan&amp;node=fangyafen&amp;display=Y</A> <BR><BR>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 <BR>莫不是裙拖得环 佩叮咚? <BR>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 <BR>莫不是 梵王宫殿夜鸣钟? <BR>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 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BR>他不做铁骑刀 枪把壮声冗,他不效缑山鹤唳空,他不逞 高怀把风月弄,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BR>他思已穷恨未穷,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BR>他曲未终我意已通,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 东。 <BR>感怀一曲断肠夜,知音千古此心同, 尽在不言中。 </P>

Aimma 发表于 2005-12-8 22:50:00

<P>慢慢来,慢慢听,活活,今天就到这里先~</P>
<P>吼吼,我爱越剧鸟!</P>

Aimma 发表于 2005-12-9 14:13:00

五女拜寿·奉汤

<P>姑娘啊 <br>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br>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 <br>只为我兄长赶考无音讯, <br>奉嫂命打听京报上街坊 <br>半路上见你昏昏倒在地, <br>怎么禁得冰雪满地朔风狂。 <br>看左右无人经过相救你, <br>顾不得男女之间有大防。 <br>这草房是我嫂嫂一人住, <br>救你来与她作伴也无妨。 <br>姑娘啊因何落难对我讲 <br>不要悲伤泪汪汪 <br>姑娘一定身寒冷 <br>你只管披上我嫂嫂旧衣裳 <br></P>
<P>*********************************</P>
<P>最早在电视上无意看到这段,才决定去看五女拜寿的</P>
<P>那个时候的何赛飞和茅威涛真是年轻,眼底眉梢的青春,真是美好。</P>
<P>如今的茅威涛,比以往多了很多东西,可是,怎么都不如当年那么有个羞赫书生的模样了罢。一面唱一面又有闪躲的目光,真是刻画得惟妙惟肖。</P>
<P>何赛飞,那个时候还只是个越剧演员,声音真是很好听很好听啊。清丽天然,甜而不腻,现在好像演多了类似于小妾的角色,多了几分风尘的媚态。可是我还是很喜欢,只是和以前的感觉不同罢了。</P>
<P>今天反复听了好多遍^^</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14:15:01编辑过]

aimar.love 发表于 2005-12-9 21:13:00

<P>偶也很稀饭越剧滴</P>
<P>Aimma会唱吗?哈哈</P>

benlu 发表于 2005-12-9 22:27:00

<P>真是太意外了,这年头这么年轻的人里面还有喜欢越剧的。我从小跟着外婆看越剧,至今都非常热爱,可惜同道中人实在是少的可怜啊。</P>
<P>记得99年的暑假,在杭州同学这里玩,几乎每天都去西湖边。那里总有那么多人在表演越剧,而我从这一班听到那一班,一听就是一个下午,搞得后来我同学都不愿意陪我去西湖边了。蛮有意思的一段日子。</P>
<P>五女拜寿非常经典,我看过很多遍,其中不少段子至今还能够哼上几句。比如这一段“<STRONG>五女拜寿·奉汤”我应该还可以唱上几句的。</STRONG>我最欣赏董柯娣的唱功,很脆、很亮、很有力。可惜近些年来电视、电影、录象都看得少了,看越剧就更少了。</P>
<P>能够在这里看到讨论越剧的帖子,心里很是舒坦,有机会跟同道中人探讨探讨咯。哈哈。</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22:28:42编辑过]

Aimma 发表于 2005-12-9 23:37:00

<P>下次你来杭州找我啊,我陪你去听~我以前没有去听过</P>
<P>最近在校内下了很多越剧来听,五女拜寿的电影也下了,然后反复听了好多遍奉汤,我想要学会,笑,虽然我五音不全……好好听啊</P>
<P>小时候听不懂,后来中学后就没有怎么听过了,现在才开始喜欢的,慢慢了解慢慢学,笑。</P>
<P>下次我去买vcd回家听,嘻嘻,现在每次回家都会看戏剧频道里面放的越剧,上次空中剧院的春香传,还有三看御妹</P>
<P>看了这个才知道何英到底是谁,汗,我是不懂的啦,嗓音真是好听好听啊</P>
<P>当年高中军训,单仰萍是我们校友,来看过,还唱了,可惜 那个时候都听不懂,现在想起来好后悔啊~</P>

Aimma 发表于 2005-12-9 23:41:00

<P>临睡上来看到这些留言,知道有同好,心情很好呢。</P>
<P>笑。</P>
<P>不过我还是喜欢传统越剧,上次看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舞台版,觉得现代装唱这个,感觉很奇怪,听起来可以,看起来我就受不了。</P>
<P>可能还有个原因就是扮相吧,觉得越剧的扮相,尤其是女的,就是我心目中古装仕女的样子,真是漂亮得不得了,小时候梦想要那样打扮呢。</P>
<P>^^先去睡觉</P>

Aimma 发表于 2005-12-10 12:24:00

<P>高中我还在扮假小子,而且那个时候喜欢也没有多少机会看<BR>现在大学里头校园资源丰富,活活</P>
<P>不知道为什么碧玉簪里头的打扮要类似于京剧,虽然满头珠翠也好看,可是怎么都没有云鬓高耸的感觉,我不大喜欢。</P>

龙行小邪 发表于 2005-12-10 21:13:00

<P>偶四在偶奶奶地教育下逐渐听越剧地,本来根本不想听,后来却越听越有味了~~还有黄梅戏也四~~</P>

aimar.love 发表于 2005-12-10 21:20:00

<P>我们学校有越剧社</P>
<P>可惜,偶始终没勇气参加</P>

pengyi 发表于 2005-12-11 08:56:00

说了那么多,哪位能提供 《陆游与唐婉》等剧的视频下载,(压缩的不要)。

Aimma 发表于 2005-12-11 13:40:00

<P>我们校内网上有,不过校园网不能提供外面下载~</P>
<P>so,没有办法了,喜欢其实可以去买vcd啊,爬,我上次在新华书店看到很多</P>

Aimma 发表于 2005-12-11 18:50:00

<P>梨花情不知道有谬有人看过~</P>
<P>颜佳真是美人啊,演梨花这样天生丽质,清丽脱俗的女子最合适不过了</P>
<P>她的嗓子也好,人道是天生金嗓子。笑。</P>
<P>还有一段惜别离,最近时常在听的,很喜欢。一个是颜佳的版本,一个是何赛飞的,都是和茅威涛一起的。</P>
<P>突然想,不知道现在的越剧界有什么年轻的好演员没有。</P>
<P>今天在其他地方看见说希望男女同演越剧,我还是更加喜欢女小生呢。越剧在我心里就是适合女儿家适合江南的柔美的。笑</P>

<P>孔雀东南飞·惜别离</P>

<P>刘: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思弦中寄,<BR><I></I> <I></I> <I></I> <I></I> 弦声淙淙如流水,怨郎此去无归期。<BR>焦: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思弦中寄,<BR>弦声习习如秋风,仲卿难舍我爱妻。<BR>合: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思弦中寄,<BR>弦声切切如细雨,新婚怎忍长别离。<BR><I></I> <I></I> <I></I> <I></I> 好夫妻,相长聚,一对孔雀永双栖。</P>

pengyi 发表于 2005-12-11 19:17:00

颜佳 还 跟陈道明演绎过绍兴师爷这部电视剧的.的确是个美人。

pengyi 发表于 2005-12-11 19:18:00

惜别离: 茅威涛 和 何赛飞 合唱得那首堪称经典。

benlu 发表于 2005-12-11 19:51:00

<P>楼上居然也这么熟悉越剧?也喜欢越剧?真是难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站在了同一阵线上。</P>
<P>年青一代的越剧人已经不熟悉了。跟AIMMA同感的是,越剧这个东西,始终是适合古装的,用来演绎现代或者近代生活,总觉得怪怪的,可能还是一种怀旧的心理吧。</P>
<P>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是从小看着浙江小百花的“五朵金花”成长的,当然,那时候只有唱片,还谬有磁盘更没有CD或VCD等。五女拜寿、何文秀、红楼梦、碧玉簪、血手印等等,里面真的有很多段子是我拿手的啊,比如算命、比如送凤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比如金玉良言、比如哭灵,甚至葬花俺都会唱啊(哈哈,一个大男人唱这个葬花,实在是有伤大雅啊有伤大雅)。小时候,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邻居,干活回来就叫我唱几段给他们听的,现在回家,我妈妈还偶尔会叫我唱呢。我当然是不愿意,然后她就说:“小时候一叫你唱,你迫不及待开始表演,现在咋不听妈妈的话了?”蛮搞笑的。呵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1 20:02:52编辑过]

aimar.love 发表于 2005-12-11 20:24:00

啊哈哈,楼上唱给偶听听挖

benlu 发表于 2005-12-11 20:32: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imma</I>在2005-12-9 23:37:00的发言:</B><BR>
<P>下次你来杭州找我啊,我陪你去听~我以前没有去听过</P></DIV>
<P>刚刚从杭州回来啊。9号晚上就到杭州的,同学结婚,看来错过机会了。呵呵。以后有机会去西湖边啊,应该是在延安路附近,有个女神像的(是女神吧,没去探究过)。
<P>给喜欢越剧的朋友一个很不错的网站,里面有很多很有名、很好听的段子。
<P><a href="http://wytzx.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DKT9QV0&amp;xpos=15&amp;dname" target="_blank" >http://wytzx.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DKT9QV0&amp;xpos=15&amp;dname</A>=</P>

benlu 发表于 2005-12-11 20:3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imar.love</I>在2005-12-11 20:24:00的发言:</B><BR>啊哈哈,楼上唱给偶听听挖</DIV>
<P>下次音频唱给你听哦。小时候大家都夸我唱得很好。现在可能差远了,偶尔会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哼哼。经常哼的就是算命、金玉良缘、哭灵等。</P>

benlu 发表于 2005-12-11 20:41:00

<P><a href="http://wytzx.go1.wy8.net/TYFC/4.HTM" target="_blank" >http://wytzx.go1.wy8.net/TYFC/4.HTM</A></P>
<P>浙江的越剧爱好者,还可以参加“爱越俱乐部”等,相信会有很多的同道中人。</P>
<P>PS:不好意思哈,看到了越剧,心情无比的激动。想起了小时候天天跟外婆走村串巷看戏的日子。</P>

灵光 发表于 2005-12-11 20:59:00

<P>benlu你好厉害哇。</P>
<P>我小时候也常陪奶奶外婆去听戏来着。家里买过好多越剧磁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文娟的红楼梦。4盘磁带一套。问紫娟一段超喜欢。</P>
<P>还有黄梅戏拉,小学时候还常常表演来着,不过全是依样画葫芦,没专门学过。</P>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越音倩影——开个越剧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