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素浮云 发表于 2005-6-4 14:02:00

求助一个关于轮胎的问题

那天看一个房车的节目,看到他们用的都是sleek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头胎,车队教练解释说因为轮胎表面接触赛道的面积大,这样可以增加轮胎的抓地力
但是众所周知f1的轮胎四条坑纹越清晰抓地力越大,alonso的胎磨成光头以后结果也显而易见
为什么和房车的不一样涅,到底怎么样抓地力才大?













红酥手 发表于 2005-6-13 17:05:00

众所周知光面轮胎的抓地性能更好。所以赛车手都要尽力的在暖胎圈磨轮胎,一个是提高温度,一个是让轮胎能尽早更光一点。带条纹是上头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速度。
















楣豆 发表于 2005-6-13 17:42:00

以下是引用红酥手在2005-6-13 17:05:00的发言:
众所周知光面轮胎的抓地性能更好。所以赛车手都要尽力的在暖胎圈磨轮胎,一个是提高温度,一个是让轮胎能尽早更光一点。带条纹是上头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速度。


大人的这个概念错的太离谱了吧?

暖胎圈磨轮胎是为了提高轮胎温度而得到更好的抓地力

如果光头胎抓地力强,那么雨胎是光头胎吗?

我和LZ有同样的疑问

红酥手 发表于 2005-6-13 19:34:00

雨天不是光头胎是为了排水,有水的路面和没水的路面摩阻系数是不一样的,所以雨胎不但有竖纹,还有横条纹,就是为了更好的排水,如果有水的路面摩阻系数变化不大,是不会选有条纹的。轮胎与地面有更多的基础面积,发动机才能尽可能多的提供前进的动力,采用扰流翼提供下压力也是这样的考虑。

红酥手 发表于 2005-6-13 19:35:00

从当初不准使用曲线底板和现在的要用条纹轮胎都是为了控制赛车的速度。

楣豆 发表于 2005-6-13 19:46:00

光头胎的速度肯定比湿胎快,但抓地力呢?有坑轮的胎摩擦系数明显要比光胎要大?

大人是不是把轮胎速度和抓地力混淆了

蓝白生死恋 发表于 2005-6-13 19:53:00

虽然我不太清楚,但光头胎肯定要比那些带纹路的胎速度要快,玩过四驱车都应该知道。当然,带纹路的那些胎在转弯的时候能更好地控制方向,而不会那么容易冲出跑道,只能说摩擦力比光头胎好,但抓地力好象并不单是摩擦力这个概念。

楣豆 发表于 2005-6-13 20:11:00

红烧手大人是对的

轮胎在整个比赛中肩负责两个艰巨的任务:首先是有效传递输出的动力,其次是允许车手以尽可能高的速度转弯。为完成这两个任务轮胎需要足够的“抓地力”。轮胎接触地面的时候垂直方向的作用力(由赛车和车手的自重以及空气动力学部件产生的下压力产生)使轮胎产生变形,轮胎的一部分接触不光滑的赛道表面,由此产生了摩擦力??也就是俗称的抓地力。

轮胎与抓地力

    对于F1赛车来说为了有效输出巨大的动力,对轮胎的机地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可以看至临比赛前工作人员会将轮胎用电热毯包裹着、这是为了让轮胎维持在工作温度(一般在8O?1OO摄氏度左右)这个温度下轮胎表面的橡胶会微微熔解,提供额外的上佳抓地力(轮胎甚至会把赛道上的沙砾和杂物吸附在表面)。当然,赛道的表面材质也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F1赛道大多用柏油铺就的原因??试试让F1赛车在冰面开动一下?

    我们都学过中学物理,知道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存在两种摩擦力??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当赛车匀速行驶时,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滚动磨擦。而当赛车加速/减速或者转弯的时候就产生了滑动摩擦。

    稍微分析就知道这两个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的如果赛车加速/减速过快,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将把滚动摩擦力完全抵消,赛车将失去“抓地力”,部分的轮胎表面将相对赛道表面静止产生巨大的磨损造成整个轮胎表面不再是规则的圆形给赛车的行驶带来震动使操控更加困难。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加速)和防抱死刹车系统(控制减速)应运而生。而如果转弯过快,失去抓地力的结果便是赛车失控打滑??赛车去向正在转向的方向打滑。对于好的车手来说这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只要车子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反向扭方向盘,赛车便会恢复抓地力。试想将一个长方形的橡皮紧紧接在桌面,然后从上方往一个方向扭动,看看会发生什么??橡皮会产生变形。而轮胎也是一样。轮胎内部的应力会通过轮胎表面传递到赛道上,而如果应力来不及释放便会失去抓地力。这时候就需要反向给轮胎一个作用力让轮胎回复正常状态。

决定轮胎性能的因素

    轮胎的尺寸、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大小以及表面花纹、材质决定了轮胎的性能。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的长宽之比是轮胎的截面比,通常截面比越小的轮胎抓地力越大。这意味着赛车轮胎尺寸要尽可能的大,同时宽度尽可能宽。然而尺寸越大的轮胎。阻力也越大,这就用要工程师计算合理的平衡点。另一方面,低截面比的轮胎比高截面比的轮胎更不容易变形。从而减少了轮胎的内部发热(部分变形应力转化为热量),使轮胎在极端情况下依然能维持上佳表现。

    轮胎表面的花纹是根据赛道表面的情况来决定的。当赛道表面是干燥的时候,完全平面的轮胎(俗称“光头胎”)能创造最好的抓地力。当赛道表面有水的时候,轮胎表面就必须有坑纹让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水通过这些坑纹排出,这也是为什么民用车的轮胎表面都有坑纹的原因??老天总不可能一直不下雨吧。

    目前,轮胎厂商提供的每?只湿地轮胎都足够让高速行驶的F1赛车在行进中每秒排出数十升的水。但是当雨太大,赛道表面积水太深以至于湿地轮胎都无法排尽积水时赛车也会失去抓地力,像漂在水面上的小船样失去控制。

    坑纹轮胎对干燥赛道表面毫无作用、减少抓地力(接触面更小)的同时产生高热(轮胎和赛道摩擦产生的热量积聚在坑纹中)降低轮胎寿命。但是F1赛会从1998年起强制性规定即干地轮胎也需要有坑纹,主要目的是减少轮胎的抓地力强制降低车速。然而轮胎厂商的工程师是一群疯子,他们和车队工程师一起努力在不到两年内就通过其他手段将坑纹对车速产生的负面作用消除得干干净净,以至于目前的赛车速度比1997年前还要快得多。

    我们都听说过“软胎”和“硬胎”之说。这里的软硬指的是轮胎表面的材质。自从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固特异发现向橡胶加入硫磺极大地改善其耐磨性从而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轮胎以来,工程师们就不断往橡胶中加入不同材质是轮胎得到不同要求、赛车轮胎也不例外。

    相比硬性轮胎软性轮胎更容易进入工作温度能让赛车在短时间内维持优秀的抓地力,但是磨损也更快;相反,硬性轮胎的抓地力表现相对较差但工作寿命较长,减少赛车进站换胎的次数,省下宝贵的时间这也是车手面对不同赛道和不同天气惰况必须衡量并做出选择的因素。

    常常听见这样评论:“某某车子错误地选择了车胎(过早消耗了车胎),从而输掉了比赛。”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车手拥有较多的优势,我们往往不会看见舒马赫这样优秀的车手在比赛的未段由于轮胎寿命已经告终而圈速不得不变慢从而眼睁睁看着对手超越自己。失掉比赛的情况??这一般是经验不足的车子犯的错误。

    轮胎的表面温度是非常敏感的一个参数、它在决定轮胎抓地力大小的同时也影响着轮胎的压力。直接反映了轮胎的工作状态。如果温度过高,高于正常工作温度,胎压会相应增高轮胎的磨损就会加剧如果温度过低提供的抓地力不足以承受赛车的动力也会造成赛车操控困难以至打滑。

    在2OO3赛季以前的比赛中、F1赛车的轮胎温度可以通过传感器量得再通过无线传输至维修站由工程师们监督,一旦有异常则告知车手。但是随着2OO3赛季无线数据传输被禁止后,车手就不得不凭借自己的操控感和经验来估计轮胎的工作状态。而有时潜在的异常情况很可能不为车手所察,以至于增加了车手的危险性一旦轮胎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赛车的其他部件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试想你正驾车高速进入一个弯道.突然发现刹车或者转向失灵,又或者悬挂系统出了毛病??这时候一身冷汗之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闭上双眼祈祷了。


http://www.autozone.cn/show3580/

那都素浮云 发表于 2005-6-13 20:55:00

总算有人在nba的缝隙里看见偶的求助了……
那么这么说来比赛后段轮胎失去抓地力并不是因为变成光头胎,而是磨损的太厉害了?不知道偶酱紫说正确与否红烧手大人?

楣豆 发表于 2005-6-13 21:12:00

以下是引用那都素浮云在2005-6-13 20:55:00的发言:
总算有人在nba的缝隙里看见偶的求助了……


汗一下,抱抱妹妹

那都素浮云 发表于 2005-6-13 21:16:00

以下是引用楣豆在2005-6-13 21:1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那都素浮云在2005-6-13 20:55:00的发言:
总算有人在nba的缝隙里看见偶的求助了……


汗一下,抱抱妹妹

红酥手 发表于 2005-6-13 22:08:00

失去抓地力是磨损得太厉害了,而且往往首先出现问题的是悬挂装置,由于轮胎的磨损使得赛车在高速中会出现不规则的抖动,在这种状态下悬挂系统将承受超出正常使用范围内的力,使得悬挂系统提前损坏。

使赛车获得高速,轮胎的因素还要相对小一些,在转向中它的性能更为重要,获得高速除了增加功率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下压力。研究空气动力学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下压力的,由那些薄薄的翼片提供的下压力足以使F1赛车倒挂在天花板上跑而不会掉下来。

现在还是觉得摩托GP更恐怖,比F1刺激。

那都素浮云 发表于 2005-6-14 09:30:00

那过貌似技术含量低了点。。其实是我不知道它有什么技术含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4 9:30:26编辑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助一个关于轮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