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4-6-20 17:09:00

端午,又到了端午^^

又到端午了,贴点有关的东西(起源传说偶不贴了哈-___-)

先贴自己写的:
我的端午节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乡的端午节只是吃粽子,在门外挂蕲艾、菖蒲,仅此而已。到后来也学着别的地方,在城边的河里赛起了龙舟,动员各个单位组队参加,场面上也有了节日的气氛。我不吃粽子,也不喜欢挤热闹去看什么赛龙舟,所以端午节能让我期待的,就是挂在家门外的蕲艾、菖蒲的香味。修长的枝叶,由红绳系着,一挂就是一年,看着鲜绿变成灰白,气味却总不会消散。于是,每天出门时或从学校回家开门前,我都会闻一闻,让那药香带给我轻快的感觉。
   到了大学,突然觉得端午节怎么这么热闹(不过,大学里过什么节都异常热闹哈:P),天南地北的同学聚在一起,就带来五花八门的过节习俗。虽然宿舍不让挂蕲艾、菖蒲,但却有着另一种气氛。端午一早,还在被窝里,就有人拉出你胳膊,往手腕上绑五彩丝线,还认真的对你说不能取下来;有人送来蕲艾叶做的香包,哈哈,是我最喜欢的香味哦;最热腾的要数大早听见细心的男班长在楼下疯喊我们(不是女生懒,实在是他起太早了|||-____-),送来新鲜的粽子和咸鸭蛋(很早到食堂排队买的哦);大家打闹着吃着粽子,在笑声中咬下一口粘粘的糯米,哈,原来我还是喜欢粽子的;没人找到雄黄酒,这是大家的遗憾,于是开着玩笑说混在群众中的小蛇精又逃过一劫咯……
   毕业了,离开学校,今年的端午回到家过,又可以亲手取下去年干枯的蕲艾菖蒲,挂上新鲜的,等那熟悉的香味溢满楼道。不同的是,也许会吃粽子吧,纪念学校里那种疯疯快乐的端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0 17:26:59编辑过]














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4-6-20 17:12:00

端午风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 家家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 梦见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赤脚,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只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日, 臣姓钟馗, 即武举不第, 愿为陛下除妖魔, 皇醒后, 疟疾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
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 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
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各地特色端午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各地粽子

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若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
    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少数民族粽艺
 
·瑶族· 
瑶族人做粽子习惯用糯米以食盐、草果粉调味,再配绿豆、腊肉条,或红糖、花生仁等拌和,用竹箬包成枕头状,称之“枕头粽”,每个约重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

·畲族· 
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人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 
云南傣族有道名菜叫“粽包猪脑花”,其实也是粽子。它用料奇特,是将新鲜的猪脑划成块状,把洗净的猪舌剁细,再放调味料和切细的香茅草叶裹在芭蕉叶中蒸熟。后来,傣族人发现再加进糯米更好吃,所以这道名莱便成了名粽。 

·仫佬族·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仫佬族有一种叫“狗舌糍粑”的粽子也很独特。其做法是先将糯米浸泡磨细,用布袋滤干。用热水把桐叶泡软,在叶上抹上一层猪油,撒一层芝麻粉,放上掺盐或糖的糯米泥,再撒一层芝麻粉,包扎好后,放水煮熟捞起晾干,吃起来柔软、油滑,鲜美可口。

·毛南族·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饮汁,或用这些草药作馅包粽食用。毛南族人认为,端午节吃这种馅料包有保健中草药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布依族·
在贵州的布依族人习惯用荷叶包以糯米为主料的“粽粑”,用细绳扎好煮熟,即成方便食品。还有一种“油粽”,乃用油炒过的黑糯米,佐以瘦腊猪肉末等配料制成,多用于馈赠亲友。布依族人过春节时,还喜欢制作内裹肉片、香料,长约一尺重一二斤的“枕头粽”。

·壮族· 
壮族人过年过节常要用到粽子,所以“壮粽”形成了民族特色。包“壮粽”除用糯米外,还用绿豆和干酱腌渍过的猪肉。包粽前先将大芭蕉叶泡软,糯米与绿豆也预先浸透,沥干水份,拌上橄榄油或花生油和适量食盐。包粽时先放糯米,再放绿豆。绿豆上面放肉条,将其包成枕头形,用小线绳扎牢,每个有一二斤重,大的可达十来斤。 

国外的粽子

日本
   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
   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在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
    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
   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4-6-20 17:17:00

如果觉得上面的文字乏味的话,那就跳过,看下面的图片吧



http://www.xzl.com.cn/ktzj/hubei/25/15.jpg

赛龙舟
http://life.beelink.com.cn/20020205/zz.jpg

http://maclintosh.best.163.com/newtu030722/guilin02.jpg


---------------------以下为口水帖------------------------------------------------
粽子

http://www.zaobao.com/zaobao/chinese/region/singapore/images/duanwu140601.jpg

http://image2.sina.com.cn/bj/mypic/03060309.jpg

http://image2.sina.com.cn/bj/mypic/03060308.jpg

http://lottery.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62/49/class006200001/image/img726898_1.jpg

http://tonight.com.cn/image_gy/peitu/zz.jpg

http://www.njrb.com.cn/images/c/0515_news_ms02.jpg



http://www.chinataiwan.org:9001/web/img/1087539575766.jpg

绿茶枣茸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9001/web/img/1087539701495.jpg

香梅西施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39918957.jpg

精致枧水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39992310.jpg

茉莉栗子粽(前)红茶香橙粽(中)绿茶柑桔粽(后)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40232909.jpg

鲍鱼鱼翅咸肉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40482879.jpg

瑶柱八宝蒸裹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40532215.jpg

五彩咸肉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40583174.jpg

蛋黄咸肉芦兜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40762470.jpg

XO酱芦兜粽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40804116.jpg

咸肉蛋黄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img/1087540950673.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0 17:35:20编辑过]

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4-6-20 17:23:00

端午节的灰色新闻

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我国正加紧考虑对策

   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另据《光明日报》4月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
,“某国”是韩国。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目前韩国文化部门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遗产申报名录。

  中国正加紧考虑对策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焦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周和平向媒体透露,目前中国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他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他希望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代表在会议期间提议,中国应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所有的传统节日应有相应的假期,将其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周和平强调: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韩国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举行摔跤、荡秋千等游戏的大型民俗活动。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据韩国学者介绍,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韩国人向往现代化,到6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在这期间,西方文化受到重视,却忽视了本土文化。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感到,文化上的全盘西化,将使民族文化逐渐枯萎失传,使民族精神受到抑制。从60年代开始,民俗文化的搜集研究受到了重视,民族文化的遗产作为“无形文化财产”被保护起来。

  1960年,韩国中央大学的任东权教授发现江陵市搞的端午祭活动规模最大,很有特色,于是写了调查报告,向文化观光部申请确认其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由于评委们对民俗文化缺乏了解,任教授一个个找评委谈,直到1967年,江陵端午祭才正式获得通过,成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从此以后,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得以恢复,并呈发展趋势。

  专家观点:应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义

  ■冰庵

  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例如端午节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为了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文化形态。

  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度端午佳节。韩国的文化部门目前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实际上,这个节日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从时令上看,“端午”为“阳极之日”,故《风土记》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辟邪恶。”

  在端午节的活动中,自古以来就有了赛龙舟,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用楝叶包米粽,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人身上及屋内各处悬挂香包等等,都和上述节日主题息息相关。以后才渐渐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的内容,例如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纪念屈原,长江下游江浙吴地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

  多年来报纸书刊上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讲它是一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未免过分片面地强调特定地方的纪念性内容,夸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目的。结果,在相当长的年月里,使几代人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了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从整体上冲淡并损害了一个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对于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应当恢复它两千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

  (作者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摘自光明日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我国昆曲位列其中。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各界反应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亚洲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申请成功的。因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需要具备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三个特点。某国的端午节就不满足前两个条件。

  ———上海交大林源祥教授两千多年前,屈原就是在岳阳地区的汨罗江投江殉国的。岳阳人民对端午节感情很深,岳阳市将迅速采取行动,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端午节!

  ———岳阳市文化局局长沈继安

  [编者手记]

  也是一种激励

  看了某国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报道后,虽说心里不是滋味,但所谓“福祸相倚”,如果它能在激起“保卫端午节”呼声的同时,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该事件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很巧,《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发表在“黄金周”里,这让人不由地去思考,当我们日益关注节假日期间的购物消费,即节日的经济功能时,又该如何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回溯历史,建国以来,法定节日中的传统佳节只剩下春节,与他国相比,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色显得不足。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压倒一切,我们甚至有过“革命化的春节”。而今,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传统文化又有被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遮蔽的危险。

  好在不少国人意识到了这个危险,两会期间,纪宝成等人大代表提交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而此次韩国的申报,则从外部刺激了我们的神经。有些人为此“义愤填膺”,但笔者以为不必,因为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国人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4-6-20 21:24:00

假公济私一下,借层楼发图






还有,预祝风暴的XDJM们端午节快乐哈

蓝色高棉 发表于 2004-6-21 10:52:00

hehe~小鱼有粽子吃了 :D

红蝶 发表于 2004-6-22 10:09:00

我也来顶一下,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春末夏初之支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如果这时你来到中国,会发现满街都在出售一种奇特的食品,这种食品呈圆锥体,里面是糯米、红枣等,外面由一张深绿色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

  端午节的起源据说和2000多年前的中国大诗人屈原有关。  

  据说屈原投江後,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其他的传说——

  (一)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二)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三)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红蝶 发表于 2004-6-22 10:13:00

端午节的习俗

在 屈 原 的 传 说 尚 未 广 泛 流 传 前 , 端 午 的 习 俗 仍 因 袭 对 恶 日 的 禁 忌 , 以 保 健 、 避 疫 为 主 要 原 则 。

悬 艾 叶 和 菖 蒲 :


  民 间 古 来 有 门 前 悬 艾 、 菖 蒲 之 俗 。 艾 ,即 艾 蒿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 菖 蒲 ,多 年 水 生 草 本 植 物 。 两 者 皆 可 入 中 药 。 艾 叶 可 制 灸 条 ,是 传 统 中 医 针 灸 疗 法 中 必 不 可 缺 的 用 品 。 燃 点 艾 条 可 灸 治 多 种 病 症 。 艾 与 菖 蒲 中 都 含 有 芳 香 油 ,因 而 可 充 作 杀 虫 防 治 病 虫 害 的 农 药 。 端 午 期 间 ,时 近 夏 至 ,天 气 转 热 ,空 气 潮 湿 ,蚊 虫 滋 生 ,疫 病 增 多 。 古 时 ,人 们 缺 乏 科 学 观 念 ,误 以 为 疾 病 皆 由 鬼 邪 作 崇 所 至 ,故 而 节 日 一 早 便 将 艾 蒿 、 菖 蒲 扎 成 人 形 ,悬 挂 在 门 前 ,用 以 祛 鬼 禳 邪 、 保 持 健 康 。 其 实 ,真 正 起 到 净 化 环 境 、 驱 虫 祛 瘟 作 用 的 ,还 是 两 草 的 香 气 。 中 国 江 南 地 区 ,有 的 习 俗 是 在 端 午 节 饮 菖 蒲 酒 ,则 其 药 用 效 能 就 更 为 直 接 。 通常 是 在 节 前 ,便 把 菖 蒲 切 碎 ,伴 上 雄 黄 ,浸 入 酒 中 ,节 日 便 可 饮 用 。
http://finance.sz.net.cn/img/2004-06/18/xin_fed5b0dbd2e64936b9e22a86c34c9341_1.jpg
  南 北 朝 时 , 端 午 又 称 为 「 浴 兰 节 」 ,荆 楚 一 带 有 采 艾 的 习 俗 。 采 艾 要 在 鸡 未 鸣 以 前 就 出 发 , 挑 选 最 具 人 形 的 艾 草 带 回 去 挂 在 门 上 , 或 是 用 来 针 灸 。 据 说 这 种 艾 草 , 在 针 灸 的 时 候 别 具 有 疗 效 。 一 般 人 则 将 艾 草 扎 成 虎 形 , 或 是 剪 彩 作 为 小 虎 , 再 粘 贴 艾 叶 於 其 上 , 在 端 午 节 时 配 戴 。 除 了 采 艾 之 外 ,也 采 菖 蒲 来 泡 酒 。


写 符 念 咒 :
  中 国 古 代 将 五 有 视 为 "恶 月 ",所 以 端 午 驱 鬼 在 民 间 非 常 盛 行 。 驱 鬼 的 方 法 有 许 多 ,常 见 的 一 种 ,是 在 节 前 五 月 初 一 晚 上 插 桃 树 枝 。 当 时 ,人 们 认 为 桃 木 能 避 邪 ,所 以 日 落 之 前 折 些 桃 树 枝 ,插 在 门 前 、 窗 上 ,以 达 驱 崇 的 作 用 。 另 一 种 重 要 的 方 法 ,是 在 室 内 挂 避 邪 驱 鬼 的 符 咒 。 当 时 ,挂 驱 鬼 符 也 有 一 些 严 格 的 仪 式 。 如 有 的 要 求 必 须 在 端 午 日 出 或 正 午 时 书 写 ,书 写 材 料 用 生 朱 ,砚 内 、 书 写 人 口 中 必 须 放 上 硝 石 等 。 较 为 通 行 的 符 咒 有 :"五 月 五 日 天 中 节 ,赤 口 白 舌 尽 消 灭 "之 类 。 另 外 ,类 似 于 此 的 祛 鬼 禳 魔 的 习 俗 ,还 在 儿 童 额 上 点 雄 黄 酒 。 节 日 一 早 ,便 将 儿 童 耳 上 夹 艾 蒿 ,头 上 戴 菖 蒲 ,然 后 用 雄 黄 酒 在 额 上 写 一 个 "王 "字 。 据 说 ,这 样 可 使 百 鬼 畏 惧 ,保 命 长 生 。 如 今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驱 鬼 逐 邪 的 迷 信 风 俗 逐 渐 减 少 ,但 在 偏 僻 农 村 则 尚 未 绝 迹 。
http://finance.sz.net.cn/img/2004-06/18/xin_3470e321ae48496b8b1e76ed83622c30_2.jpg


挂 荷 包 和 拴 五 色 丝 线 :

  应 劭 的 《 风 俗 通 》 则 记 载 : 「 五 月 五 , 日 以 五 彩 丝 系 臂 , 名 长 命 缕 , 一 名 续 命 缕 , 一 命 辟 兵 缯 , 一 名 五 色 缕 , 一 名 朱 索 , 辟 兵 及 鬼 , 命 人 不 病 瘟 」 。

  中 国 古 代 崇 拜 五 色 ,以 五 色 为 吉 祥 色 。 因 而 ,节 日 清 晨 ,各 家 大 人 起 床 后 第 一 件 大 事 便 是 在 孩 子 手 腕 、 脚 腕 、 脖 子 上 拴 五 色 线 。 系 线 时 ,禁 忌 儿 童 开 口 说 话 。 五 色 线 不 可 任 意 折 断 或 丢 弃 ,只 能 在 夏 季 一 场 大 雨 或 第 一 次 洗 澡 时 ,抛 到 河 里 。 据 说 ,戴 五 色 线 的 儿 童 可 以 避 开 蛇 蝎 类 毒 虫 的 伤 害 ;扔 到 河 里 ,意 味 着 让 河 水 将 瘟 疫 、 疾 病 冲 走 ,儿 童 由 此 可 以 保 安 康 。
http://finance.sz.net.cn/img/2004-06/18/xin_ea986ed8b435438e89e21daeaff3f522_3.jpg
  孟 元 老 的 《 东 京 梦 华 录 》 卷 八 记 载 : 端 午 节 物 , 百 索 、 艾 花 、 银 样 鼓 儿 , 花 花 巧 画 扇 , 香 糖 果 子 、 粽 小 , 白 团 。 紫 苏 、 菖 蒲 、 木 瓜 、 并 皆 茸 切 , 以 香 药 相 和 , 用 梅 红 匣 子 盛 裹 。 自 五 月 一 日 及 端午 前 一 , 日 卖 桃 、 柳 、 葵 花 、 蒲 叶 、 佛 道 艾 。 次 日 家 家 铺 陈 於 门 首 , 与 五 色 水 团 、 茶 酒 供 养 。 又 钉 艾 人 於 门 上 , 士 庶 递 相 宴 赏 。

  陈 示 靓 的 《 岁 时 广 记 》引 《 岁 时 杂 记 》 提 及 一 种 「 端 五 以 赤 白 彩 造 如 囊, 以 彩 线 贯 之 , 搐 使 如 花 形 。 或 带 或 钉 门 上 , 以 禳 赤 口 白 舌 , 又 谓 之 搐 钱 」 。 以 及 另 一 种 「 蚌 粉 铃 」 : 「 端 五 日 以 蚌 粉 纳 帛 中 , 缀 之 以 绵 , 若 数 珠 。 令 小 儿 带 之 以 吸 汗 也 」 。 这 些 随 身 携 带 的 袋 囊 , 内 容 物 几 经 变 化 , 从 吸 汗 的 蚌 粉 、 驱 邪 的 灵 符 、 铜 钱 , 辟 虫 的 雄 黄 粉 , 发 展 成 装 有 香 料 的 香 囊 , 制 作 也 日 趋 精 致 , 成 为 端 午 节 特 有 的 民 间 艺 品 。


饮 雄 黄 酒 :

  中 国 江 南 民 间 端 午 节 有 吃 "五 黄 "的 食 俗 。 "五 黄 "指 黄 鳝 、 黄 鱼 、 黄 瓜 、 咸 蛋 黄 及 雄 黄 酒 。 神 话 传 说 《 白 蛇 传 》 中 ,白 娘 子 饮 雄 黄 酒 ,现 出 蛇 身 的 原 形 。 故 而 ,民 间 便 认 为 蛇 蝎 蜈 蚣 等 毒 虫 可 由 雄 黄 酒 破 解 ,端 午 佳 节 饮 雄 黄 酒 可 以 驱 邪 解 毒 ,身 体 健 康 。


赛 龙 舟 :

  靠 近 江 河 的 地 方 , 则 在 端 午 举 行 龙 舟 竞 渡 。 张 岱 的 《 陶 庵 梦 忆 》 卷 五 记 「 金 山 竞 渡 」 : 瓜 州 龙 船 一 二 十 只 , 刻 画 龙 头 尾 , 取 其 怒 ; 傍 坐 二 十 人 持 大 楫 , 取 其 悍; 中 用 彩 蓬 , 前 後 旌 幢 绣 伞 , 取 其 绚 ; 撞 钲 挝 鼓 , 取 其 节 ; 艄 後 列 军 器 一 器 , 取 其 锷 ; 龙 头 上 一 人 足 倒 竖 ,其 上 , 取 其 危 ; 龙 尾 挂 一 小 儿 , 取 其 险 。 自 五 月 初 一 至 十 五 日 , 日 画 地 而 出 , 五 日 出 金 山 ,镇 江 亦 出 。 惊 湍 跳 沫 , 群 龙 格 斗 , 偶 堕 洄 涡 , 则 百 捷 , 蟠 委 出 之 。 金 山 上 人 团 簇 , 隔 江 望 之 ,附 蜂 屯 , 蠢 蠢 欲 动 。 晚 则 万 齐 开 , 两 岸 汨 汨 然 而 沸 。
http://finance.sz.net.cn/img/2004-06/18/xin_d19cd5b512b641878556dedcc940861f_4.jpg
  杨 嗣 昌 的 《 武 陵 竞 渡 略 》 详 细 记 载 了 明 朝 沅 湘 一 带 的 竞 渡 习 俗 。 当 地 俗 传 竞 渡 是 为 了 禳 灾 , 因 此 划 龙 舟 前 要 举 行 种 种 祭 祀 , 还 要 聘 请 ; 巫 师 来 作 法 以 祈 求 胜 利 。 划 过 龙 舟 後 , 居 民 会 舀 取 龙 舟 中 的 水 , 加 入 百 草 用 来 洗 澡 , 用 意 也 在 於 辟 恶 。

  西 湖 的 龙 舟 则 分 为 两 种 。 其 一 分 为 上 下 两 层 , 上 层 有 小 孩 装 扮 各 种 历 史 、 神 仙 人 物 , 下 层 载 有 鼓 吹 手 , 敲 锣 打 鼓 , 两 傍 坐 著 划 船 的 水 手 , 这 种 龙 舟 较 具 表 演 色 彩 。 竞 赛 用 的 龙 舟 则 绕 著 大 龙 舟 周围 打 转 , 待 大 龙 舟 上 抛 下 物 件 , 小 龙 舟 上 的 水 手 便 下 水 争 抢 。 其 中 以 钱 、 鸭 两 物 最 难 抢 得 , 因 为 钱 币 入 水 即 沈 , 鸭 子 则 会 四 处 游 窜 躲 避 。

红蝶 发表于 2004-6-22 10:19:00

旧京王府过端午

端阳节,明代以来的京城习俗,又叫"女儿节"(重阳节也叫女儿节)。从端一到端五,青年女子梳妆打扮,头插石榴花,串街走亲。王府未出阁的格格、姑娘们,早在节前的十几天,就已备好五色丝线,用以缠绕粽子,手巧的还勒丝成串的小玩意儿,如小老虎、小葫芦、樱桃、桑葚……争奇斗胜,精巧绝伦,非常好看,这些什物佩戴五天,初六一早也都扔掉。
  端一为王府的第一天节,凡佛堂、家庙皆供粽子、樱桃、黑白桑葚和五毒饼,到端五中午撤供,这五天连续烧香、叩拜,从不间断。

  王府在端一的头一天,各个院落都要挂堂帘。堂帘也是竹制,较一般竹帘宽大,是为殿堂宽大的门槛而特制的。五间殿堂,其中一张较两旁的稍大,中间尚有小门,另挂小竹帘,使人们出入方便。端午挂帘主要是避热,也有避毒之意。如果,今天我们逛故宫西六宫,稍稍留心,尚可看到挂堂帘的遗物。如楹间柱上的铁环、门楣上端的小铜滑车等等。在挂堂帘之前,各殿堂已换了纱窗,窗内安上了舒卷自如的防风卷帘,从这些布置可证王府也已进入仲夏。

  端一头天的黄昏,每张堂帘上都要贴上葫芦花剪纸,窗子外层的间柱上要贴上老虎剪纸,殿堂正门外,左边摆一盆菖蒲盆景,右边摆一盆艾子盆景,正门门楣上张贴朱砂钟馗像。这些"灵符"式的迷信品,一直贴到端六东方发白,要同时揭下,扔到府门外边,谓之"丢灾"。

  五岁上下的男孩,左臂系"虎符",额上用雄黄涂一"王"宇,意在避毒。每个殿堂内几乎都要挂上钟馗图像,有《钟馗夜巡图》、《钟馗捉鬼图》、《钟馗审鬼图》、《钟馗舞剑图》等等。

  在吃上,除四时节令所食食品外,王府端午节日食品与民间相同,所不同者,有虾冻、鸡冻;翡翠鸭、水晶鱼等,都由饭房用天然冰冷冻。这几样凉菜,清凉爽口,鲜而不腻,是仲夏最适宜的食品。在玩的方面,没有什么新花样,有时于晚饭后,到戏院看看京戏。应节剧目多为:《混元盒》、《五毒传》和《水漫金山》等。

红蝶 发表于 2004-6-22 10:26:00

补充几个比较好玩的端午民俗节目

厦门端午抓鸭子

  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从岸边腾空伸出l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滑油,木技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箱子有一个活门。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技,到了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放 鸭子掉进水里,同时人也跃人水中,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通常,十几只鸭子,在一个多小时内,便被勇士们抓光。
  这种斗智、斗勇、斗巧、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



儋州海浴庆端午

  海浴活动。五日早晨,附近海边村庄的男女大小都要到海里进行海浴(即用海水擦眼)。传说用端午的海水给人们擦眼,可以明目去眼疾,一年里眼睛不生病 。虽然不管用,也没听说过谁治好了眼病 ,但人们依旧年年端午都用海水擦眼。传说这种海浴活动必须在早晨太阳出山之前结束,太阳一照射,海水就会失去效力。人们也即此停止使用海水擦眼。



松阳端午茶

  端午茶是流行于浙南古县松阳民间的传统茶饮。其源上溯于春秋战国时期,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采取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
  端午茶选料考究,其原料采自原始山野,主要由藿香、野菊、陈皮、桑叶、菖莆、山苍柴、坚七柴、鱼腥草等二十余味草药配制而成。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养颜减肥、御防感冒之作用。

红蝶 发表于 2004-6-22 10:28:00

雄黄、菖蒲、艾草、端午水――端午话药石


  「礼天地,敬鬼神」为中国重要文化传统,故历来中国人的宗教观倾向「万灵崇拜」(animism)的自然宗教,对外来宗教、神祇、亦能包容,或许与此有关,但中国人对肉身以外的「非感官世界」则持「敬而远之」态度,加上「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的圣贤烈士,死后皆得享祀,再经过不断的传说附凿,渐衍成民俗活动,端午节庆最能说明这点。

  端午节的由来,本为纪念战国末年楚大夫屈原苦谏怀王勿入秦求如不果,憾朝中群小肆嚣而汨罗江,楚民为护屈原之躯不为大鱼所噬,乃裹粽喂鱼,而演变为后世之龙舟竞赛及包粽子。

  到了南宋以后,民间流传白蛇传故事,因其中有金山寺僧法海援许仙在端节以雄黄酒逼白素现原形之故事,所以雄黄便成为家户喻晓的辟邪丹。事实上,雄黄与端午的关系可能更早,由于端午节约在每年小满、芒种两节气内,正值初中优之交,太阳渐直射地球,天气闷热,,各种蛇虺之物活跃期,食物也最易腐坏,卫生条件最不好,古人幸将这些因素归诸于邪蛊、尸气、精怪作崇,便寻若干药石以克之(我自己是很喜欢这种说法的~~),在经验累积之下,端节常用之药石有雄黄、石菖、艾、水等。

  雄黄又名黄金石、石黄、熏黄,事实上略有分别,由于雄黄是丹家炼金的要药,故称黄金石,而雄黄与黄金并不同类,且很少同产一地;称石黄则因石门所产及须采自石山;至于熏黄乃色较黑,熏之有臭味,只能外用,不能服食之雄黄。雄黄以敦煌武都山及武山所产为佳,色泽如鸡肝,愈红愈好,通常原石雄黄有毒,须用猪由煎九日夜,或以米醋调莱菔汁煮干者方可服食,其性寒、味稍苦而有毒,「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谕蛇尤畏之,如遭蛇咬,可速用蒜泥、雄黄末调敷患处,可免毒攻心,居室置雄黄,五毒之虫(蛇、蜈蚣、蜘蛛、蟾蜍、蝎)不敢近。雄与黄朱京、银砂等又为仙家炼不死药之良方,又可疗一切疮癣毒,由于功效多、产量少,目前市价一斤约一万二千多。

  菖蒲有五种,生于池泽中者之泥菖,生于水石之间及生于石缝者均谓之石菖,其中唯石菖可入药,其性率温无毒,能「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久服延年益寿,又能杀诸虫、鬼气、疥疮、辟毒。古人常以石菖、雄黄渍白酒,于端午日饮少许,可辟瘟毒,具预防传染病之功效。

  艾草又名冰台、遏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艾草几乎到处均易觅其踪迹,本省人幸谓之「芙蓉」,而艾实分二种,一为草地上常见者,可作菜用,韩国人常用来作佐烤肉料,而一般盒盆栽大都为蕲艾,乃山西蕲州所产,其茎为木质部,多年生;其叶常被用来炒蛋或作香菜用。艾是妇科、血症及辟虫虺之良药,亦是仙家药饵。

  端午水,必须是流动水,且须于端午日午时经日晒后封存,可经久不坏,亦具有解毒、凉身之作用。在药石中具有辟邪、除蛊、驱蛇、制毒之药甚多,而以上四种与端午节特别有关,乃因雄黄之性为主阳之物,端午亦天地主阳之气,而菖蒲和艾以端午之际为盛产期,药性最好,方士皆以端节采炼之,端午水亦取其义故也。

红蝶 发表于 2004-6-22 10:32:00

两则亲身经历的端午(喜欢这种形式的记录,好玩~~)


端午药香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这是儿时五月节里的歌谣,现在还记忆犹新。回想起儿时过端午节,又会有一种儿时才会有的兴奋。虽然那时日子过得清苦,但我们做小孩的只知道快乐,“姑娘盼坐月,儿童盼过节;阿爹愁没钱,阿妈不得闲。”小孩子总觉得过年过节是最快乐的一件事。端午节是客家一年三大节里的一个节,城里有赛龙船、裹粽子、祭屈原,我们乡下没有。我们最痛快的事就是五月初四下午,洗完药澡就穿新衣服,尽管儿童们两根鼻涕流得老长还缩来缩去,但新衣服一穿、做成各式各样的香包往脖子上一挂,过端午节的气氛就出来了。香包里装的是大小茴香、五谷、茶叶和艾叶,我们只知道它是药做的,喜欢它的样子不喜欢它的气味。香包 是色布缝成的,可做成小公鸡、空心铜钱、四角包等模样,用各色丝线缝制,红绳作挂带。最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可以互相抢夺香包,所以,

    年纪较小的孩子不敢和岁数较大的孩子一起玩,富人的孩子不敢跟穷苦孩子一起玩,因为谁都想夺到一个上好的香包,最好是有绣花的!但谁又忍得住!傍晚时分就是孩子们攀比、交换香包的时刻,都巴不得有人赞美自己妈妈做的香包。其实,说是香包,我们都觉得它臭,臭药味。有些孩子不但有漂亮的香包,还有挂红蛋,装红蛋的是一个网袋,也是红丝线织成的。母亲把鸡蛋放到药里煮熟,捞出染上胭脂再缝到网袋里。这个红蛋一般不悬着挂,而是放进兜肚里才不会晃荡,一般留到初五早晨吃。红蛋是用药把煮过的,据说吃了可以治病驱邪。我只吃最里面的蛋黄,蛋白臭药味偷偷的扔给猫吃。

    我们孩子辈的其实都不喜欢药,尤其是端午节的药,可是父母一早起来就叫我们去采药,这些药我们很小就认得,大概是石菖蒲、桃木枝、蚊惊子、钩藤、牛七、香藤子之类。我家门口潮湿的园子里就长着许多石菖蒲,还有山萘,旁边还有一棵桃树,所以我比别家的孩子少跑很多的路,只是那桃树上有许多毛毛虫和黏呼呼的树胶弄得全身痒痒。按规矩,早晨扫好地,在祖宗面前烧完香就将长条的菖蒲、桃枝挂在门的两边,大人们说可以避邪驱瘟、逢凶化吉。还要在墙上贴张纸条划一些鬼都不认识的符咒,也有人在红纸上写:“五月五日午时火,烧尽百虫除灾祸”的字符。四月初八那天,长汀还有“嫁毛娘”的习俗,在红纸条上写“四月初八嫁毛娘,毛娘一去不复返”,毛娘很可能就是毛毛虫吧,或者在纸上画24个火字,中间画一条虫,如今这些习俗都没有了,只有记忆。

    “五月五日洗药澡,敢与水牛比赛跑”,但我小时候最恨的就是洗药澡,臭烘烘的药把塞满一水桶,冒热气的药汤烫得我直冒汗,但想起洗完澡就可以穿新衣服也将就着,任凭母亲死命浇药,只浇得满身通红。还有更可恨的是晚饭时要喝雄黄酒,好好的一壶甜酒偏偏要弄黄黄的药粉下去,那鬼东西喝起来非常呛鼻,你想一想,蛇都会怕的东西我们怎么不会怕?还好只要喝一点点就行。喝不完的雄黄酒父亲就把它倒在水缸旁边、屋檐四周,据说可以驱赶长蛇和虫豸。小时候母亲还要用雄黄粉拌酒娘画在脑门上的天目穴,远远看去金灿灿的像一尊有三只眼睛的小菩萨。

    我们小时候不喜欢药,但大人们却要按部就班,年年如此。虽然我们不知道五月五洗药吃药是否真的有用,但总觉得有做要比没做的好。想起过端午节,就仿佛闻到了那种药香。



客家端午记事

  大概是客家人当年“走遍天下都是客”的迁徒过程中,筚路蓝缕,常住如今称做“棚区”的地方吧?客家人对阴雨连绵、百病逢生的春天节日——端午,特别的挚诚以待,在以为迷信的节俗中,蕴含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至少,我的家乡长汀是这样。

  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包碱棕,因为要给出嫁的女儿送节,如果女儿嫁得远,送节要走上一天半日,碱棕就能保持新鲜。为此,市面上到处是水灵灵绿滴滴的棕叶,和那些五颜六色的布艺小公鸡、小蛋袋形成十分鲜明的春色。

  艾草、虾枯草、鱼腥草、香蒲等新鲜药草(叫草药可不好,买药草就成了买药),弄出一街仙仙的清香。那些药草便宜却神圣,不论穷人富贾,家家户户少不了买上一捆。这捆药草有三用:一些挂在门框上,既驱邪又敬了药神;一些晒干了用盆装着架在房间中间,点火熏烟,驱赶虫害和杀死幼小的蚊蝇;还有一些用于过节这天煎煮洗澡。五月初五这天,大人们拿出鲜亮入时的白衬衫,孩子们一大早就抢着洗药澡,好早早穿新衫。二三十年前的气候似乎没这么早暖,有时天公不作美,穿白衬衫太凉,只好白衬衫套卫生衣。聪明的客家人还没忘了把给孩子们吃的蛋也放进去煮,煮过药草的药蛋不会吃坏肚子。

  客家过端午,雄黄是不可少的。不知是真是假,听外婆说,自从有了白蛇的传说,看那白蛇精喝了雄黄酒就现形,人们认为连蛇妖也怕的东西一定也能制害虫毒豸。因而,到端午,一包雄黄,或调水或冲酒,含在嘴里“噗噗噗”地往各个角落里一喷,万事大吉。再把金黄金黄的雄黄点一些在孩子们的额头上,这样,不利于健康的东西都赶尽杀绝了!

  此外还得关注端午这天的雨,只有下雨,最好是大雨,才让客家人安心。一是水涨好撑船,营造划龙舟的氛围;二是可冲去病害且不让龙王爷晒药。事实上,端午前后,按气节只有下雨才算风调雨顺,无雨自然是一种反常现象。

  我怀念这种小时候才有的客家端午节俗,不只因为这是一个花红柳绿水灵灵的节日,还因为节俗中营造的那份浓浓的客家乡情。

红蝶 发表于 2004-6-22 10:36:00

端午粽、雄黄酒和白兰花

  (一)端午粽

    白花花的糯米,碧油油的箬叶,浸在盛有清水的木盆里,飘散着沁人的香,这是端午节前寻常人家惯能看到的景致。

    总在端午的前几星期,母亲就裹了一堆粽子让我们先尝为快。那时候的粽子远远不如现在的品种丰富,经常吃到的是白米粽、赤豆粽、红枣粽和肉粽。我曾经比较爱吃肉粽,不仅仅是那藏在中心的喷香的肉,而且那糯米也是鲜香可口,不如白米粽般平淡无味。因为白米粽的无味,所以有人吃的时候爱蘸绵白糖,以增加些香甜。

    在西安的时候曾品尝到过当地一味小吃:蜂蜜凉粽。小贩用棉线将白米粽切割成片状,盛碟,淋上蜂蜜,凉生生,甜津津,颇为可口。据说这蜂蜜凉粽是由唐代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这也许是白米粽最美妙的名称了罢。

    现在想来,最漂亮的粽子还当属白米粽,碧绿的箬叶,雪白的糯米,透着透明,碧莹莹的,竹香幽幽沁脾,味淡却是回味悠长。

    当然,品种丰富的粽子也有其说不出的好处,能吃出的东西不仅仅是豆沙鲜肉,还有香菇、火腿、草菇、栗子、干贝等鲜货。迪美下面有一片小小的粽子店,那里卖的台湾肉粽个儿奇大,总有一个半拳头那么大小,里面有很大的一块鲜肉,两个咸蛋黄,粽子剥开后还浇上一层松软的花生酥,很是香甜可口。

    粽子的形状也很多,常见的有三角粽,枕头粽,菱形粽,据说还有元宝形,秤砣形,母亲最常包裹的是小脚粽。顾名思义,小脚粽形状如三寸金莲,顶儿尖尖,脚跟儿圆圆。曾见母亲这样裹小脚粽:两三张箬叶层叠,将宽大的叶根盘成漏斗状,舀上糯米,将这个“漏斗”盛得满满的,将箬叶顺势盖拢,再搭上一张箬叶,左盘右旋,用棉线捆扎住,一只小巧而结实的小脚粽就裹好了。

    年幼时的我曾不无渴羡地想学着包粽子,可母亲总是伸手从飘满清水的盆里捞起一张箬叶,折叠成一只哨子递给我。可能母亲们都不愿意让小孩包裹歪歪扭扭的、煮在锅里会散架的粽子吧。

    (二)雄黄酒

    提起雄黄酒,就令人想到那个美妙的爱情传说。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为了收服白蛇白素贞,密使许仙在端午令白娘子喝下雄黄酒,逼迫她现出原形,随后就发生了白娘子盗灵芝草、水漫金山、镇压雷峰塔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端午节喝雄黄酒也是民间流传以久的习俗之一。农历五月,古称“毒月”,潮湿闷热,是蚁蝇孳生,百虫出动的时节。古人认为这是由于邪蛊、精怪等作祟,便找寻药石以克之,常用的就有雄黄、菖蒲、艾草等。

    雄黄是丹家炼金的要药,分可服食和外敷的。据称雄黄是“性寒,味稍苦”,“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小时候常见大人在小孩额头上用暗黄色的粉末划上长长的三杠横线,张牙舞爪的酷似头小老虎,现在想来那粉末定是雄黄无疑。我是没有饮过雄黄酒,不知是什么味道,但猜想加了雄黄的黄酒味道肯定好不到哪里去,白娘子若不是蛇精的话肯定也不爱喝,许仙也真是个没有主见的糊涂蛋,不懂得怜香惜玉。

    在端午节除了喝雄黄酒,习俗中还必须吃黄鱼、黄瓜、黄鳝、蛋黄,加上雄黄俗称“五黄”,不明白吃这些除了辟邪还为了什么,可能是讨个口彩也未可得知。

    记忆中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还要插上菖蒲和艾草,印象中菖蒲如一柄宝剑,挺直峭立,而艾草则象一捆芹菜,枝叶悉悉碎碎的。但我更喜爱的是能佩带花花绿绿的香袋,有心形的,小人形的,老虎头形的,各式各样的香袋,小孩们聚拢一起就是比较香袋的样式,有别致的就能风光半天。

    (三)白兰花

    “栀子花,白兰花,谁人要戴买一朵……”

    五月天里最自然的饰物也许就数白兰花了。现在街头卖白兰花的大多为半百老妪,盛满花朵的小竹篮上罩着一方藏青棉布,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朵含苞的白兰花,鲜嫩嫩的。微风一过,那缕幽香就钻到鼻尖,钻进心里,令人忍不住驻足。

    白兰花喜阴怯热,戴上一天,花瓣便成焦褐色了。要保持新鲜,必须时不时地淋上清水。我喜欢那娇嫩纤长的花朵儿,也喜欢清幽纯净的香。这寻常的花朵竟有着脱俗的美,如处子低首,娇羞不可名状。

lilyisland 发表于 2004-6-22 10:39:00

虽然吃不到粽子吧,不过快回国了

还是可以补上的,哇咔咔~~~

大家端午快乐哈,所有人亲亲~~

阿九 发表于 2004-6-22 10:58:00

我说怎么最近家里老吃粽子呢……|||

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4-6-22 11:27:00

谢谢蝴蝶的帖子~~~~

我们市里很多人种白兰花(我们叫做缅桂花),傍晚时,到处都是那种幽幽的香,喜欢啊……

紫色星空 发表于 2004-6-22 14:52:00

今年端午节又是在宿舍过~郁闷啊!
现在离开家之后才真正感到了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是钱 发表于 2004-6-22 17:29:00

今年端午节一个人啊
爸爸妈妈都去外婆家了
我还要考试
555555555555

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5-6-8 13:19:00

呵呵,翻上来~

红蝶 发表于 2005-6-8 13:48:00

今天是端午么。。。。。

天热气闷。。。发疙瘩ing~~~~买点陈艾菖蒲来烧水洗澡

小鱼菲菲 发表于 2005-6-8 15:38:00

11号(星期六)是端午。。。我先翻上来。。。

煮水洗澡。。。陈艾菖蒲放多少合适?

红蝶 发表于 2005-6-8 16:11:00

那个应该是一把一把卖的,买的时候就可以问问卖药的人

Aimar113 发表于 2005-6-8 19:00:00

看了看热闹
想家了
偶爱吃我妈妈做的.....

出门在外吃过各种各样的粽子,还是怀念儿时的粽子味道

前几天打电话回家,我和妈妈说在电话里我嗅到了粽子的味道..

我想吃的,是回忆的味道

caird 发表于 2005-6-8 21:04:00

吃个红豆粽子,香噴噴的!!

特里托格内亚 发表于 2005-6-8 21:09:00

江湖游医上来了……
陈艾洗澡……除非你有痛经,否则没什么意思
其他草药就起过避虫蛇的用~多少不拘~~呼呼
还有~~狐狸~你该买车前和荷叶烧水洗
啊~~满足的说~我终于会做粽子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又到了端午^^